一种茶叶快速烘干工艺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6945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茶叶快速烘干工艺的装置,包括烘干机本体,烘干机本体的内部设有烘干室,烘干机本体的顶部螺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转轴与烘干室内部的固定顶盘固定连接,固定顶盘的底部通过连接杆与外固定底盘连接固定,外固定底盘的内侧焊接有风扇叶,风扇叶的另一端与内固定底盘焊接,内固定底盘的的内腔中卡接有轴承,轴承的内环中卡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底部与烘干室的内底壁固定,外固定底盘的顶部向下开有固定槽并通过固定槽插接有下放置筐,下放置筐的顶部插接有上放置筐,烘干室的内后壁螺接有第一烘烤加热灯管,固定杆的后侧螺接有第二烘烤加热灯管,本装置可有效提升茶叶烘干效果和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快速烘干工艺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茶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茶叶快速烘干工艺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茶叶,俗称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 别名茶、槚,茗,荈。茶叶成分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茶叶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专用的烘干设备对茶叶进行烘干,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利用高温制止酶的活性;二是进一步蒸发水分,使得茶叶含水率控制在一定范围,通常是13%以内;三是进一步提高茶叶的香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现有的茶叶烘干机,通过上下堆叠放置盛放茶叶的托盘,利用电加热源对转动的托盘上的茶叶进行烘干,这种烘干方式由于托盘中心的茶叶距离加热源较远,因此对茶叶的加热很不均匀,烘干效果不好,效率也不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快速烘干工艺的装置,本装置加热的热量分布更加均匀,提升茶叶烘干效果的同时,烘干效率也更高,且由于风扇叶随着外固定底盘的转动而转动,可形成向上吹的气流,加速空气流动,进一步提升烘干速度和烘干效果。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快速烘干工艺的装置,包括烘干机本体,所述烘干机本体的内部设有烘干室,所述烘干机本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烘干机本体的前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封闭门,所述烘干机本体的顶部安装有微电脑控制装置,所述烘干机本体的顶部螺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底部贯穿入烘干室的内部与固定顶盘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顶盘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与外固定底盘连接固定,所述外固定底盘的内侧焊接有风扇叶,所述风扇叶的另一端与内固定底盘焊接,所述内固定底盘的的内腔中卡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环中卡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部与烘干室的内底壁固定,所述外固定底盘的顶部向下开有固定槽,所述外固定底盘的顶部通过固定槽插接有下放置筐,所述下放置筐的顶部插接有上放置筐,所述固定顶盘的底部安装有顶部限位装置,所述烘干室的内后壁螺接有第一烘烤加热灯管,所述固定杆的后侧螺接有第二烘烤加热灯管。
[0005]其中,所述烘干机本体的右侧壁贯通有进风口,所述烘干机本体的左侧壁贯通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防尘网,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设置可使烘干室中的空气进行循环,通过防尘网可防止灰尘入内。
[0006]其中,所述封闭门和烘干机本体之间通过搭扣锁锁定。
[0007]其中,所述下放置筐和所述上放置筐的数量均为四个。
[0008]其中,所述下放置筐和上放置筐在俯视视角下的形状均为四分之一圆环形,所述下放置筐和上放置筐的底部均一体成型有插入固定块,下放置筐通过其底部的插入固定块插入外固定底盘上的固定槽中,随后将四个上放置筐通过其底部的插入固定块插入下放置
筐的顶部开口,即可完成上放置筐和下放置筐的放置。
[0009]其中,所述顶部限位装置包括内圈板,所述内圈板的外侧套接有限位环形框,所述内圈板的底部外侧一体成型有第一限位板,所述限位环形框的顶部内侧一体成型有第二限位板;限位环形框的内侧设有橡胶圈,增大与内圈板之间的摩擦力,可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固定在内圈板外侧的某个位置;当上放置筐放置完毕后,将限位环形框向下拉至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接触,此时限位环形框对上放置筐进行限位,防止上放置筐会向外倾倒。
[0010]其中,所述微电脑控制装置的正面设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键,所述微电脑控制装置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扬声器;通过控制按键可设置加热烘干工作时长和加热温度,显示屏用于显示温度和时间,扬声器在本装置完成一次烘干工作时发出提示音,提示使用者及时将烘干完成的茶叶取出,换上下一波待烘干的茶叶。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相比现有技术,本装置中的下放置筐和上放置筐堆叠放置,其内部形成较薄的茶叶层,通过位于下放置筐和上放置筐前后两侧的第一烘烤加热灯管和第二烘烤加热灯管可对茶叶层进行穿透式加热烘干,第一烘烤加热灯管和第二烘烤加热灯管的加热范围覆盖从上放置筐顶部至下放置筐底部的区域,不同部位的茶叶与第一烘烤加热灯管和第二烘烤加热灯管之间的距离几乎相同,加热的热量分布更加均匀,提升茶叶烘干效果的同时,烘干效率也更高,且由于风扇叶随着外固定底盘的转动而转动,可形成向上吹的气流,加速空气流动,进一步提升烘干速度和烘干效果;
[0013]当烘干达到指定时长后,本装置自动停止运转,并通过扬声器发出提示音,提示使用者及时将烘干完成的茶叶取出,换上下一波待烘干的茶叶。
[0014]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未安装上放置筐和下放置筐时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未安装上放置筐和下放置筐时的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烘干室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中外固定底盘和内固定底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中上放置筐和下放置筐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技术中上放置筐和下放置筐的安装效果俯视示意图;
[0023]图9为本技术中A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中:100、烘干机本体;110、烘干室;120、万向轮;130、封闭门;141、进风口;142、出风口;143、防尘网;200、微电脑控制装置;210、显示屏;220、控制按键;230、扬声器;300、电机;410、转轴;420、固定顶盘;430、连接杆;440、外固定底盘;441、固定槽;450、风扇叶;460、内固定底盘;470、轴承;480、固定杆;490、顶部限位装置;491、内圈板;492、限位环形框;493、第一限位板;494、第二限位板;501、插入固定块;510、下放置筐;520、上放置筐;610、第一烘烤加热灯管;620、第二烘烤加热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请参阅图1

图9,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快速烘干工艺的装置,包括烘干机本体(100),所述烘干机本体(100)的内部设有烘干室(110),所述烘干机本体(10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20),所述烘干机本体(100)的前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封闭门(130),所述烘干机本体(100)的顶部安装有微电脑控制装置(200),所述烘干机本体(100)的顶部螺接有电机(300),所述电机(300)的输出轴与转轴(410)转动连接,所述转轴(410)的底部贯穿入烘干室(110)的内部与固定顶盘(420)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顶盘(420)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杆(430),所述连接杆(430)的底部与外固定底盘(440)连接固定,所述外固定底盘(440)的内侧焊接有风扇叶(450),所述风扇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快速烘干工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机本体,所述烘干机本体的内部设有烘干室,所述烘干机本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烘干机本体的前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封闭门,所述烘干机本体的顶部安装有微电脑控制装置,所述烘干机本体的顶部螺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底部贯穿入烘干室的内部与固定顶盘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顶盘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与外固定底盘连接固定,所述外固定底盘的内侧焊接有风扇叶,所述风扇叶的另一端与内固定底盘焊接,所述内固定底盘的内腔中卡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环中卡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部与烘干室的内底壁固定,所述外固定底盘的顶部向下开有固定槽,所述外固定底盘的顶部通过固定槽插接有下放置筐,所述下放置筐的顶部插接有上放置筐,所述固定顶盘的底部安装有顶部限位装置,所述烘干室的内后壁螺接有第一烘烤加热灯管,所述固定杆的后侧螺接有第二烘烤加热灯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快速烘干工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汉林卢锦成张俊辉韦伟斌胡钧铭黄润祥姚智翰吴金妮吴军梁献兰何丽娟郑富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桂平市西山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