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级开启溢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676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级开启溢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阀体结构,阀体结构的内部设有溢流控制主腔室,溢流控制主腔室的内部安装有阀芯,阀芯在溢流控制主腔室的内部能够进行上下活动,阀芯活动到下端位置时阀芯的底部与阀体结构的下端面阀体顶端在同一平面上,溢流控制主腔室的左侧位置为圆柱形钢球配合安装槽,溢流控制主腔室的右侧为圆柱形第一溢流控制腔室和第二溢流控制腔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即能兼顾小流量段的流量稳定又能控制大流量段的压力波动,在使用时的灵活性更强,在使用时的整体寿命更长,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等级更高,能够降低使用过程中的维护频率和成本。率和成本。率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级开启溢流阀


[0001]本技术涉及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二级开启溢流阀。

技术介绍

[0002]溢流阀是一种液压压力控制阀,在液压设备中主要起定压、溢流、稳压,系统卸荷和安全保护的作用。一般应用于流量变化大的液路的单级开启溢流阀,很难保证阀前压力的稳定性,随着流量的增加会导致阀前压力的波动,从而影响供油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级开启溢流阀,它采用全新的结构设计,在使用时的应用范围更广,即能兼顾小流量段的流量稳定又能控制大流量段的压力波动,在使用时的灵活性更强,能够在特殊的场合溢流阀阀前的容积腔有需要排气的需求时进行安全稳定的排气操作,整体的结构更加简洁,使用时的安全性更高,耐用性更强,能提高杂质敏感性,又保证泄漏量,让高压共轨供油泵在低速下,输油泵的供油能以最大的效能给共轨供油,满足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需求,进而达到低速启动的要求,在使用时的整体寿命更长,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等级更高,能够降低使用过程中的维护频率和成本。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二级开启溢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结构,所述阀体结构的内部设有溢流控制主腔室,所述溢流控制主腔室的内部安装有阀芯,所述阀芯在所述溢流控制主腔室的内部能够进行上下活动,所述阀芯活动到下端位置时所述阀芯的底部与所述阀体结构的下端面阀体顶端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溢流控制主腔室的左侧位置为圆柱形钢球配合安装槽,所述溢流控制主腔室的右侧为圆柱形第一溢流控制腔室和第二溢流控制腔室,所述第二溢流控制腔室的右侧将所述阀体顶端的外侧端面完全贯穿,所述钢球配合安装槽、所述第一溢流控制腔室和所述第二溢流控制腔室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一溢流控制腔室和所述第二溢流控制腔室的连接位置设有圆锥形溢流闭合连接密封槽,所述阀体结构的外侧靠近所述阀体顶端的一侧设有圆柱形第一密封配合安装槽,所述阀体结构的外侧中间位置的直径大于靠近所述阀体顶端一侧位置的直径,所述阀体结构的外侧中间位置设有主体配合外螺纹,所述主体配合外螺纹远离所述阀体顶端的一侧设有圆柱形第一配合位置槽,所述阀体结构的外部位于所述第一配合位置槽远离所述阀体顶端的一侧位置设有圆柱形第二密封配合安装槽,所述第一配合位置槽的外圆柱面上设有两个对称分布且与所述第一溢流控制腔室相通的圆柱形一级溢流孔,所述第二溢流控制腔室的内部设有圆周均匀分布且将所述阀体结构外侧完全贯穿的圆柱形二级溢流孔,所述阀体结构的外部位于第二密封配合安装槽远离所述阀体顶端的一侧位置设有一体成型的六角紧固配合柱,所述钢球配合安装槽的内部以过盈配合的方面压入有圆柱形钢球,所述钢球通过弹簧将所述阀芯压入到所述溢流控制主腔室的内部,所述阀芯外侧圆柱面上设有一体成型的圆锥形阀芯锥形止口,所述阀
芯的顶部端面能够与所述阀体顶端活动到同一平面上,所述顶部端面的中心位置设有圆柱形溢流主体配合连接孔,所述溢流主体配合连接孔的内部设有两个圆周均匀分布且将所述阀芯的外侧端面完全贯穿的一级溢流配合孔,所述阀芯的远离所述顶部端面的一侧设有一体成型的圆柱形紧固组合稳定柱,所述紧固组合稳定柱与所述弹簧套合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二密封配合安装槽和所述第一密封配合安装槽内分别安装有截面为圆柱形的圆形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
[0006]进一步的,所述二级溢流孔位于所述第二溢流控制腔室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处。
[0007]进一步的,所述紧固组合稳定柱与所述阀芯连接位置设有截面为直角梯形的稳定组合卡合防松槽。
[0008]进一步的,所述钢球配合安装槽的外侧边缘位置设有安装导向配合流畅圆弧。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0]1.本技术采用全新的结构设计,在使用时的应用范围更广,即能兼顾小流量段的流量稳定又能控制大流量段的压力波动,在使用时的灵活性更强。
[0011]2.能够在特殊的场合溢流阀阀前的容积腔有需要排气的需求时进行安全稳定的排气操作,整体的结构更加简洁,使用时的安全性更高,耐用性更强。
[0012]3.能提高杂质敏感性,又保证泄漏量,让高压共轨供油泵在低速下,输油泵的供油能以最大的效能给共轨供油,满足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需求,进而达到低速启动的要求。
[0013]4.在使用时的整体寿命更长,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等级更高,能够降低使用过程中的维护频率和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压力—流量曲线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剖面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阀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阀芯剖面示意图;
[0018]图中:1、钢球,2、第一密封圈,3、弹簧,4、阀体结构,5、阀芯,6、第二密封圈,41、第一密封配合安装槽,42、第二密封配合安装槽,43、二级溢流孔,44、一级溢流孔,45、主体配合外螺纹,46、六角紧固配合柱,47、溢流闭合连接密封槽,48、钢球配合安装槽,49、阀体顶端,51、一级溢流配合孔,52、紧固组合稳定柱,53、顶部端面,54、阀芯锥形止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二级开启溢流阀,它采用全新的结构设计,在使用时的应用范围更广,即能兼顾小流量段的流量稳定又能控制大流量段的压力波动,在使用时的灵活性更强,能够在特殊的场合溢流阀阀前的容积腔有需要排气的需求时进行安全稳定的排气操作,整体的结构更加简洁,使用时的安全性更高,耐用性更强,能提高杂质敏感性,又保证泄漏量,让高压共轨供油泵在低速下,输油泵的供油能以最大的效能给共轨供油,满足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需求,进而达到低速启动的要求,在使用时的整体寿命更长,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等级更高,能够降低使用过程中的维护频率和成本。它包括阀体结构4,所述阀体结构4的内部设有溢流控制主腔室,所述溢流控制主腔室的内部安装有阀芯5,所述阀芯5在所
述溢流控制主腔室的内部能够进行上下活动,所述阀芯5活动到下端位置时所述阀芯5的底部与所述阀体结构4的下端面阀体顶端49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溢流控制主腔室的左侧位置为圆柱形钢球配合安装槽48,所述溢流控制主腔室的右侧为圆柱形第一溢流控制腔室和第二溢流控制腔室,所述第二溢流控制腔室的右侧将所述阀体顶端49的外侧端面完全贯穿,所述钢球配合安装槽48、所述第一溢流控制腔室和所述第二溢流控制腔室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一溢流控制腔室和所述第二溢流控制腔室的连接位置设有圆锥形溢流闭合连接密封槽47,所述阀体结构4的外侧靠近所述阀体顶端49的一侧设有圆柱形第一密封配合安装槽41,所述阀体结构4的外侧中间位置的直径大于靠近所述阀体顶端49一侧位置的直径,所述阀体结构4的外侧中间位置设有主体配合外螺纹45,所述主体配合外螺纹45远离所述阀体顶端49的一侧设有圆柱形第一配合位置槽,所述阀体结构4的外部位于所述第一配合位置槽远离所述阀体顶端49的一侧位置设有圆柱形第二密封配合安装槽42,所述第一配合位置槽的外圆柱面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级开启溢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结构(4),所述阀体结构(4)的内部设有溢流控制主腔室,所述溢流控制主腔室的内部安装有阀芯(5),所述阀芯(5)在所述溢流控制主腔室的内部能够进行上下活动,所述阀芯(5)活动到下端位置时所述阀芯(5)的底部与所述阀体结构(4)的下端面阀体顶端(49)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溢流控制主腔室的左侧位置为圆柱形钢球配合安装槽(48),所述溢流控制主腔室的右侧为圆柱形第一溢流控制腔室和第二溢流控制腔室,所述第二溢流控制腔室的右侧将所述阀体顶端(49)的外侧端面完全贯穿,所述钢球配合安装槽(48)、所述第一溢流控制腔室和所述第二溢流控制腔室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一溢流控制腔室和所述第二溢流控制腔室的连接位置设有圆锥形溢流闭合连接密封槽(47),所述阀体结构(4)的外侧靠近所述阀体顶端(49)的一侧设有圆柱形第一密封配合安装槽(41),所述阀体结构(4)的外侧中间位置的直径大于靠近所述阀体顶端(49)一侧位置的直径,所述阀体结构(4)的外侧中间位置设有主体配合外螺纹(45),所述主体配合外螺纹(45)远离所述阀体顶端(49)的一侧设有圆柱形第一配合位置槽,所述阀体结构(4)的外部位于所述第一配合位置槽远离所述阀体顶端(49)的一侧位置设有圆柱形第二密封配合安装槽(42),所述第一配合位置槽的外圆柱面上设有两个对称分布且与所述第一溢流控制腔室相通的圆柱形一级溢流孔(44),所述第二溢流控制腔室的内部设有圆周均匀分布且将所述阀体结构(4)外侧完全贯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锋王景致徐小松
申请(专利权)人:钧风电控科技泰州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