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形双角码装配加劲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652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形双角码装配加劲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它包括墙身部分和边缘部分;所述墙身部分包括前板构件、后板构件以及外撑构件;所述前板构件和后板构件前后间隔设置,前板构件的后侧面设有钩拉件A,后板构件的前侧面设有与钩拉件A对应配合的钩拉件B,外撑构件设置在前板构件和后板构件之间;所述边缘部分分设于墙身部分的左右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形双角码装配加劲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两钢板通过两L形角码机械扣合,并且在两钢板之间设置可形变的马凳筋防止钢板扣合时钢板向内变形无约束,保证钢板墙在装配运输吊装及现场焊接一系列过程中墙厚度不会向内塌陷。现场焊接一系列过程中墙厚度不会向内塌陷。现场焊接一系列过程中墙厚度不会向内塌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形双角码装配加劲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业化钢结构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结构设计与工厂制造与工地现场建造即装配化施工,具体为一种L形双角码装配加劲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技术介绍

[0002]在钢结构特别是住宅钢结构建筑中,钢板组合剪力墙由于其在室内少有露柱露梁,较钢框架、框架支撑结构建筑更易于被广大住户接受,其在高层住宅中使用更加广泛,在JGJ380

2015《钢板剪力墙技术规程》中,推荐的钢板组合剪力墙的墙体外包钢板与内填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构造采用了栓钉、T形加劲肋、缀板或对拉螺栓这四种连接方式,也可以混合采用这几种连接方式。图1所示为钢板组合剪力墙的5种构造示意图。
[0003]目前还有杭萧钢构推出钢管束柱剪力墙结构,也是一种钢板内灌注混凝土的钢板组合剪力墙形式,如图2所示。
[0004]目前的钢板组合剪力墙中,采用最多的是(a)栓钉连接,因为在工厂栓钉与钢板的焊接可以采用专门的栓钉焊机,专业化程度高,焊接质量稳定可靠,工人的生产效率最高;(b)T形加劲肋的形式和力学性能与栓钉连接类似,只是T形加劲肋焊接没有专业设备,焊接效率低一些,这两种钢板组合剪力墙焊接连接件时钢板可以平放焊接,加工方便,两片钢板与端板组立焊接即加工完成。这两种钢板组合剪力墙的外包钢板间除墙端外墙身中间没有连接。这两种钢板组合剪力墙都存在一个问题:施工往钢板墙内浇捣混凝土时,对钢板侧壁产生的压力会使钢板往外鼓曲、变形;如果一次浇捣3

4层高时,有12米液态混凝土产生的侧压力还有振动棒振捣密实混凝土时震动的附加压力,这个压力值很大,经常会出现爆板。因为栓钉或T形加劲肋的作用是使外包钢板和内填混凝土形成整体,防止两者相互分离。在压应力作用下,钢板具有向外发生局部屈曲的趋势,设计时只考虑受压阶段使栓钉和T形加劲肋这个部分的承担拉力。设计的板件宽厚比是栓钉和T形加劲肋间的钢板宽度与厚度的比值,只能限制使用阶段板件的受压状态下钢板向外的局部屈曲,但在施工阶段板件向外屈曲的计算宽度是墙体直段的端部横向钢板间的间距,两块外包钢板间没有连接一定要采取措施控制钢板的爆板。
[0005](c)缀板连接或(d)对拉螺栓连接作为钢板间连接的另外两种钢板组合剪力墙,钢板之间在混凝土硬化前就有连接可以平衡浇捣混凝土的侧压力,不易产生爆板。但是缀板的焊接是在封闭的空间,加工制造有难度所以使用的不多,除非用在厚达600mm以上的剪力墙,可以进入钢板之间焊接操作,对拉螺栓钢板开孔数量大,钢板外侧螺栓头外露,剪力墙面需要后期处理,需要大量人工。
[0006]杭萧钢构推出钢管束柱剪力墙结构,很好得解决了钢板爆板问题,而且开发了专门的焊接设备实现了机器自动焊接,工效高。但是每一道墙体的焊接量非常大,生产方式决定每隔一定宽度就有两道竖向通长焊缝,焊缝多产生缺陷的因素就多,加工焊接量大相应的碳排放量也大,浇捣混凝土时必须每个封闭的腔体内独立浇筑密实,施工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形双角码装配加劲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现场施工的复杂程度,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并可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在工厂制造、现场设备吊装进行装配化施工,现场现浇混凝土时可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0008]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L形双角码装配加劲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它包括墙身部分和边缘部分;所述墙身部分包括前板构件、后板构件以及外撑构件;所述前板构件和后板构件前后间隔设置,前板构件的后侧面设有钩拉件A,后板构件的前侧面设有与钩拉件A对应配合的钩拉件B,外撑构件设置在前板构件和后板构件之间;所述边缘部分分设于墙身部分的左右侧。
[0009]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分边缘部分及墙身部分,墙身部分由两片钢板与内灌混凝土组成,边缘部分则采用等厚度或较厚的矩形钢管柱,把钢材集中配置到应力水平高的端部边缘;
[0010]两钢板通过两L形角码机械扣合,装配形成对拉约束的双钢板剪力墙,并且在两钢板之间设置可形变的马凳筋防止钢板扣合时钢板向内变形无约束,保证钢板墙在装配运输吊装及现场焊接一系列过程中墙厚度不会向内塌陷,有效解决了浇捣混凝土的爆板问题;钢板与L形角码焊接,加工方便,两块钢板各自焊好L形角码,L形角码对扣装配,就形成两块钢板互相拉结的双钢板剪力墙,避免在钢板腔内去焊接连接或开孔对拉螺栓拉结,减少加工与焊接工程量,可以实现工厂的自动化加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人劳动效率与生产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钢板组合剪力墙的5种构造示意图(a为栓钉连接,b为T形加劲肋,c为缀板连接,d为对拉螺栓连接,e为混合连接)。
[0012]图2是钢管束柱剪力墙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字墙钢板组合剪力墙)。
[0014]图4是图3拼接成L形墙钢板组合剪力墙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图3拼接成T形墙钢板组合剪力墙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前板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7是钩拉件A和钩拉件B限位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8是外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9是前板构件和后板构件对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10是L形双角码装配加劲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俯视图。
[0021]图11是L形双角码装配加劲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侧视图。
[0022]标号说明:1前板构件、2钩拉件A、3后板构件、4钩拉件B、7矩形钢管柱、8外撑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
[0024]如图3至图1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L形双角码装配加劲的双钢板混凝土
组合剪力墙的实施例示意图。
[0025]一种L形双角码装配加劲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它包括墙身部分和边缘部分;
[0026]所述墙身部分包括前板构件1、后板构件3以及外撑构件8;所述前板构件1和后板构件3前后间隔设置,前板构件1的后侧面设有钩拉件A2,后板构件3的前侧面设有与钩拉件A2对应配合的钩拉件B4,外撑构件8设置在前板构件1和后板构件3之间;
[0027]所述边缘部分分设于墙身部分的左右侧(边缘部分位置为相对位置,即正对墙身部分前侧时,边缘部分位于所对应墙身部分的左右侧)。
[0028]所述前板构件1和后板构件3均为钢板。
[0029]所述钩拉件A2和钩拉件B4均为L形角码,两L形角码相互扣合限位连接。
[0030]所述L形角码通过焊接固定在前板构件1或后板构件3上。
[0031]所述钩拉件A2和钩拉件B4均设有若干组。
[0032]所述外撑构件8为可形变的钢筋构件。
[0033]所述外撑构件8为马凳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形双角码装配加劲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墙身部分和边缘部分;所述墙身部分包括前板构件(1)、后板构件(3)以及外撑构件(8);所述前板构件(1)和后板构件(3)前后间隔设置,前板构件(1)的后侧面设有钩拉件A(2),后板构件(3)的前侧面设有与钩拉件A(2)对应配合的钩拉件B(4),外撑构件(8)设置在前板构件(1)和后板构件(3)之间;所述边缘部分分设于墙身部分的左右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形双角码装配加劲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构件(1)和后板构件(3)均为钢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形双角码装配加劲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拉件A(2)和钩拉件B(4)均为L形角码,两L形角码相互扣合限位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形双角码装配加劲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攀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