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包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647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包及用电装置包括:电池壳体;电极组件,电极组件设置于电池壳体内,电极组件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隔离膜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以及缓冲片,缓冲片设置于电池壳体与电极组件之间,缓冲片由弹性材料制成,缓冲片上设置有多个孔洞。缓冲片可有效吸收电极组件的膨胀力,降低电池单体内部压力,并且在缓冲片上设置有多个孔洞,孔洞可容纳电极组件所产生的气体,从而进一步降低电池单体内部的压力。从而进一步降低电池单体内部的压力。从而进一步降低电池单体内部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二次电池,是指在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单体。二次电池广泛用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等。二次电池可以包括镉镍电池单体、氢镍电池单体、锂离子电池单体和二次碱性锌锰电池单体等。
[0003]二次电池主要包括壳体、电极组件、集流构件以及顶盖组件。其中,电极组件是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卷绕或堆叠而成。二次电池在充放电情况下会发生膨胀,从而会向外部释放很大的膨胀力。如果二次电池过度膨胀则会导致电池性能恶化,影响二次电池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用于解决上述电池膨胀影响电池性能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
[0006]电池壳体;
[0007]电极组件,电极组件设置于电池壳体内,电极组件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隔离膜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以及
[0008]缓冲片,缓冲片设置于电池壳体与电极组件之间,缓冲片由弹性材料制成,缓冲片上设置有多个孔洞。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电池壳体与电极组件之间设有缓冲片,缓冲片由弹性材料制成,可有效吸收电极组件的膨胀力,降低电池单体内部压力,并且在缓冲片上设置有多个孔洞,孔洞可容纳电极组件所产生的气体,从而进一步降低电池单体内部的压力。
[0010]进一步的,缓冲片上间隔设置有两列以上孔洞,且每列具有两个以上孔洞。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孔洞在缓冲片上成列间隔设置,使缓冲片上形成分布有孔洞的空心部和没有孔洞的实心部,从而既能有效吸收电极组件产生的气体,同时又能保证实心部为电极组件提供足够的弹性支撑力。
[0012]进一步的,孔洞为具有开口的囊状腔体结构,开口位于缓冲片表面。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孔洞为具有开口的囊状腔体结构,电极组件产生的气体通过开口进入囊状腔体结构的孔洞内,且囊状腔体结构可使孔洞能够容纳更多的气体。
[0014]进一步的,开口设置有单向透气膜,单向透气膜的进气方向为从孔洞外指向孔洞内。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孔洞的开口设置单向透气膜,且单向透气膜只允许气体进入孔洞,孔洞内的气体无法返回至孔洞外,从而确保电池单体内部气体压力稳定。
[0016]进一步的,电池壳体包括宽面和窄面;缓冲片设置于宽面与电极组件之间。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电极组件的宽面膨胀幅度较大,缓冲片设置于电池壳体的宽面与电极组件之间,可有效吸收电极组件的膨胀力。
[0018]进一步的,缓冲片为以下任意一种材质或两种以上材质复合形成:丁腈橡胶、硅橡胶、氟类树脂、聚丙烯。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缓冲片采用上述材质可保证缓冲片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压缩形变范围。
[0020]进一步的,缓冲片的厚度为1mm~10mm。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缓冲片的厚度为1mm~10mm可有效吸收电极组件的膨胀力,同时又不会明显增大电池单体的体积。
[0022]进一步的,缓冲片的压缩形变范围为5%~65%。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缓冲片的压缩形变范围较大,可有效吸收电极组件的膨胀力。
[0024]进一步的,缓冲片可承受的压缩强度小于电池壳体的破裂强度值。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缓冲片的压缩强度小于电池壳体的破裂强度值,从而可保证电池单体缓冲片在其可承受的压缩强度范围内能有效吸收电极组件的膨胀力,且可防止电池壳体变形或破裂。
[002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技术方案:
[0027]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和两个以上电池单体,电池单体设置于箱体内,电池单体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电池单体。
[002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电池壳体与电极组件之间设有缓冲片,缓冲片由弹性材料制成,可有效吸收电极组件的膨胀力,降低电池单体内部压力,并且在缓冲片上设置有多个孔洞,孔洞可容纳电极组件所产生的气体,从而进一步降低电池单体内部的压力。
[002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技术方案:
[0030]一种用电装置,用电装置包括权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电池单体,电池单体用于提供电能。
[0031]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电池单体,在电池壳体与电极组件之间设有缓冲片,缓冲片由弹性材料制成,可有效吸收电极组件的膨胀力,降低电池单体内部压力,并且在缓冲片上设置有多个孔洞,孔洞可容纳电极组件所产生的气体,从而进一步降低电池单体内部的压力。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用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图4中A

A向的剖视图;
[0037]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的截面图;
[0038]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的截面图;
[0039]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片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9为图8中B

B向的剖视图;
[0041]图10为图9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42]附图标记说明:
[0043]100、控制器;
[0044]200、电池包;
[0045]300、电机;
[0046]21、电池模组;211、端板;212、侧板;
[0047]22、下壳体;
[0048]23、上壳体;
[0049]1、电池单体;
[0050]11、电池壳体;111、宽面;112、窄面;
[0051]12、端盖;121、注液孔;122、防爆阀;
[0052]13、电极组件;131、第一极片;132、隔膜;133、第二极片;
[0053]14、电极端子;
[0054]15、缓冲片;151、实心部;152、孔洞;153、单向透气膜;154、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所述隔离膜设置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以及缓冲片,所述缓冲片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与所述电极组件之间,所述缓冲片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缓冲片上设置有多个孔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片上间隔设置有两列以上所述孔洞,且每列具有两个以上所述孔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为具有开口的囊状腔体结构,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缓冲片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设置有单向透气膜,所述单向透气膜的进气方向为从所述孔洞外指向所述孔洞内。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包括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慢慢范玉磊葛销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