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防撞的动力电池箱安装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621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电池组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柔性防撞的动力电池箱安装总成,包括:矩形框,可拆卸连接于车身底部,其由一对横梁和一对纵梁首尾相接围设而成;多对卡槽,对称设置在一对纵梁相对的内侧;柔性限位块,有多个,对称设置在一对纵梁相对的内侧表面;动力电池箱,其两侧设置有多个可伸缩插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申请的柔性防撞的动力电池箱安装总成,由于设置了矩形框和卡槽,为电池箱安装带来了吊装挂载点,提高了电池的安装量,增大了车辆的续航里程。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柔性限位块,减小了车辆在复杂路面上行进造成的动力电池箱摆动,降低了动力电池箱磕碰造成的异响,同时也降低了动力电池箱的损耗。箱的损耗。箱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防撞的动力电池箱安装总成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电池组件
,具体涉及一种柔性防撞的动力电池箱安装总成。

技术介绍

[0002]纯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是,纯充电式电动汽车因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原因影响其推广。如果在电池电量耗尽完之后迅速将其拆卸,同时将预先充满电的电池快速装上,保证车辆持续运行,是电动车发展的新方向。那么动力电池箱在车身上的安装采用什么样的固定方式,可以实现电池箱自身快速更换呢?
[0003]目前,现有的主流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箱托架的安装装置,所述托架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支架,电池箱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电池箱末端设置销轴,支架末端通过横架连接,靠近鞘轴一端的横架两端分别设置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置与鞘轴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大于鞘轴直径,所述通孔内设置塑料衬套,塑料衬套中心设置圆孔,所述圆孔直径小于鞘轴直径。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池箱托架,鞘轴插入在塑料衬套内,塑料衬套材质选用摩擦系数低、硬度低、机械性能较好的工程塑料(例如聚四氟乙烯),设计上衬套内孔孔径小于电池箱的销轴轴径。如此,装配时电池箱销轴可以顺利导入衬托孔内,且不管装配误差是否一致,装配后电池箱销轴与塑料衬套之间无间隙。
[0004]在此类技术中,电池箱托架只是单纯的承载电池箱的托架,一方面难以快速准确的进行精确的限位,另一方面也难以快速且大批量的更换动力电池,利用这种安装结构的动力电池箱无法满足现有纯电动汽车续航的要求。
[0005]另一方面,很多研发者也将目光投向了容易升起且接触面积大的车辆底盘,也研发了一些将动力电池箱安装于车辆底盘的技术,但是也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通过直接将动力电池箱通过连接件安装于底盘,这存在拆卸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动力电池箱本身质量较大,惯性作用明显,在急开急停、崎岖路面等复杂车辆行驶场景中,容易产生一定的摆动,使得动力电池箱磕碰到底盘上其他部件,造成异响,引起驾驶员的焦虑情绪,同时也容易造成动力电池箱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防撞的动力电池箱安装总成,可以预先安装在车身底部,提供电池的安装位点,同时帮助电池快速挂载或拆卸,也可以消除车辆在复杂路面行进时电池箱摆动带来的异响。
[0007]为达到以上目的,一方面,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本申请中,提供一种柔性防撞的动力电池箱安装总成,设置在车身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9]矩形框,可拆卸连接于车身底部,其由一对横梁和一对纵梁首尾相接围设而成;
[0010]多对卡槽,对称设置在一对纵梁相对的内侧;
[0011]柔性限位块,有多个,对称设置在一对纵梁相对的内侧表面;
[0012]动力电池箱,其两侧设置有多个可伸缩插销,每个所述可伸缩插销对应一个所述卡槽,所述可伸缩插销完全伸出时,与卡槽互相配合,当动力电池箱完全嵌入矩形框时,动力电池箱抵接于所述柔性限位块。
[0013]优选的,所述柔性限位块包括:
[0014]限位片,为U形,以开口向车身外的方向插接在纵梁上,并且U形两臂所在侧面与纵梁之间通过限位组件连接,限位组件限制限位片运动方向为插接方向;
[0015]弹性垫片,其设置在U形限位片与横梁之间。
[0016]优选的,所述限位片的U形两臂上各至少设置有两个限位腰型孔,所述限位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与限位片的插接方向相同;
[0017]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0018]安装螺钉,其穿过限位腰型孔并安装于纵梁。
[0019]优选的,所述U形的限位片中朝向地面的拐角处设置为平直斜角过度。
[0020]优选的,所述限位片的U型两臂中朝向地面的侧面的厚度为远离地面的侧面的两倍。
[0021]优选的,所述可伸缩插销包括:
[0022]固定部,其固定设置在动力电池箱的侧面;
[0023]活动部,其滑动设置在固定部内;
[0024]固定组件,其设置在固定部和活动部之间,限定固定部和活动部的相对运动。
[0025]优选的,所述动力电池箱朝向纵梁的两侧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固定部平齐,且定位板通过定位销与车身固定连接。
[0026]优选的,所述动力电池箱还包括:
[0027]硬质限位块,有多个,位于动力电池箱和每一个柔性限位块之间。
[0028]优选的,每个所述卡槽旁设置有一个柔性限位块;
[0029]每个硬质限位块抵接于一个固定部。
[0030]优选的,
[0031]所述固定部还包括:
[0032]固定部腰型孔,其设置在固定部车辆Z向的上下面;
[0033]固定部定位孔,其设置在固定部Z向的上下面;
[0034]所述活动部还包括:
[0035]活动部定位孔,其设置在活动部Z向的上下面,且与固定部腰型孔相对应;
[0036]活动部腰型孔,其设置在活动部Z向的上下面,且与固定部定位孔相对应;
[0037]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多个螺栓,其中部分螺栓将活动部定位孔与固定部腰型孔之间连接,其余的螺栓将活动部腰型孔与固定部定位孔之间连接。
[0038]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0039]本申请的柔性防撞的动力电池箱安装总成,由于设置了矩形框和卡槽,为电池箱安装带来了吊装挂载点,提高了电池的安装量,增大了车辆的续航里程。
[0040]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柔性限位块,减小了车辆在复杂路面上行进造成的动力电池箱摆动,降低了动力电池箱磕碰造成的异响,同时也降低了动力电池箱的损耗。
附图说明
[00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2]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箱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2为与图1所示动力电池箱相匹配的一个矩形框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一侧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柔性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5为图2所示实施例安装在车身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7]附图标记:1、矩形框;11、横梁;12、纵梁;13、卡槽;2、柔性限位块;21、限位片;22、弹性垫片;23、限位组件;231、限位腰型孔;232、安装螺钉;3、动力电池箱;31、可伸缩插销;311、固定部;312、活动部;313、固定组件;3131、固定部腰型孔;3132、固定部定位孔;3133、活动部腰型孔;3134、活动部定位孔;32、定位板;33、硬质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防撞的动力电池箱安装总成,设置在车身(4)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框(1),可拆卸连接于车身(4)底部,其由一对横梁(11)和一对纵梁(12)首尾相接围设而成;多对卡槽(13),对称设置在一对纵梁(12)相对的内侧;柔性限位块(2),有多个,对称设置在一对纵梁(12)相对的内侧表面;动力电池箱(3),其两侧设置有多个可伸缩插销(31),每个所述可伸缩插销(31)对应一个所述卡槽(13),所述可伸缩插销(31)完全伸出时,与卡槽(13)互相配合,当动力电池箱(3)完全嵌入矩形框(1)时,动力电池箱(3)抵接于所述柔性限位块(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防撞的动力电池箱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限位块(2)包括:限位片(21),为U形,以开口向车身(4)外的方向插接在纵梁(12)上,并且U形两臂所在侧面与纵梁(12)之间通过限位组件(23)连接,限位组件(23)限制限位片(21)运动方向为插接方向;弹性垫片(22),其设置在U形限位片(21)与横梁(1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防撞的动力电池箱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21)的U形两臂上各至少设置有两个限位腰型孔(231),所述限位腰型孔(231)的长度方向与限位片(21)的插接方向相同;所述限位组件(23)包括:安装螺钉(232),其穿过限位腰型孔(231)并安装于纵梁(1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防撞的动力电池箱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的限位片(21)中朝向地面的拐角处设置为平直斜角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防撞的动力电池箱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21)的U型两臂中朝向地面的侧面的厚度为远离地面的侧面的两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防撞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仲奎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