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617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11
旋转电机(1)及输入部件(3)配置在第一轴(A1)上,中间齿轮机构(4)配置在第二轴(A2)上,差动齿轮机构(5)配置在第三轴(A3)上。输入部件(3)、中间齿轮机构(4)及差动齿轮机构(5)具备相对于旋转电机(1)配置轴向第一侧的部分。泵部(7A)相对于通过第一轴(A1)和第三轴(A3)的假想平面(B)配置在与配置第二轴(A2)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且配置于在轴向观察时与旋转电机(1)及差动齿轮机构(5)中的至少一方重叠的位置。泵部(7A)相对于旋转电机(1)配置在轴向第一侧。一侧。一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驱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旋转电机、中间齿轮机构、将经由中间齿轮机构传递的来自旋转电机的驱动力分配给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的差动齿轮机构、收容它们的壳体、以及抽吸制冷剂并向壳体的内部排出的泵部的车辆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上述那样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一个例子在日本特开2019

12960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被公开。以下,在
技术介绍
的说明中括号内所示的附图标记是专利文献1的附图标记。专利文献1的驱动装置(14)具备:电动马达(12)、与电动马达(12)驱动连结的齿轮机构(22)、将经由齿轮机构(22)传递的来自电动马达(12)的驱动力分配给左右一对驱动轮的差速装置(24)、收容它们的壳体(18)、以及抽吸油并向壳体(18)的内部排出的电动油泵(44)。如专利文献1的图1及图4所示,电动马达(12)及齿轮机构(22)具备的第一旋转轴(22a)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一旋转轴线(C1)旋转,齿轮机构(22)具备的第二旋转轴(22e)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三旋转轴线(C3)旋转,差速装置(24)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二旋转轴线(C2)旋转。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129608号公报
[0004]然而,由于车辆中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搭载空间的限制,存在车辆用驱动装置在轴向观察时的尺寸(例如,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的小型化需求变强的情况。关于这一方面,旋转电机(专利文献1中的电动马达)及差动齿轮机构(专利文献1中的差速装置)均是径向尺寸易变大。因此,配置旋转电机的轴与配置差动齿轮机构的轴之间的轴间距离给车辆用驱动装置在轴向观察时的尺寸带来的影响易变大,将该轴间距离抑制得较短在实现车辆用驱动装置在轴向观察时的尺寸的小型化的方面上是重要的。另外,由于存在根据泵部(专利文献1中的电动油泵)的配置位置而使车辆用驱动装置大型化而使向车辆的搭载性下降的可能性,因此适当地配置泵部也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希望实现一种技术,即:能够易将配置旋转电机的轴与配置差动齿轮机构的轴的轴间距离抑制得较短,且抑制由于配置泵部而引起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大型化。
[0006]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旋转电机,其具备转子和定子;输入部件,其与上述转子驱动连结;中间齿轮机构;差动齿轮机构,其将经由上述输入部件及上述中间齿轮机构而传递的来自上述旋转电机的驱动力分配给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壳体,其收容上述旋转电机、上述输入部件、上述中间齿轮机构及上述差动齿轮机构;以及泵部,其抽吸制冷剂而向所述壳体的内部排出,上述旋转电机及上述输入部件配置在第一轴上,上述中间齿轮机构配置在与上述第一轴不同的第二轴上,上述差动齿轮机构配置在与上述第一轴及上述第二轴不同的第三轴上,上述输入部件、上述中间齿轮机构及上述差动齿轮机构具备相对于上述旋转电机配置在轴向的一侧亦即轴向第一侧的部分,将上述轴向上的与上述轴向第一侧相反的一侧设为轴向第二侧,上述差动齿轮机构经由具备在上述第三轴上相对于该差动齿轮机构
配置在上述轴向第二侧的部分的轴部件而与上述第一车轮连结,上述泵部相对于通过上述第一轴和上述第三轴的假想平面配置在与配置上述第二轴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且配置于在沿着上述轴向的轴向观察时与上述旋转电机及上述差动齿轮机构中的至少一方重叠的位置,上述泵部相对于上述旋转电机配置在上述轴向第一侧。
[0007]在该结构中,由于输入部件、中间齿轮机构及差动齿轮机构分别具备相对于旋转电机配置在轴向第一侧的部分,因此能够相对于旋转电机在轴向第一侧的空间,配置在输入部件与差动齿轮机构之间经由中间齿轮机构而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通过像这样配置动力传递机构,易使差动齿轮机构靠轴向第一侧而配置。差动齿轮机构通常形成为直径比较大。因此,通过使差动齿轮机构靠轴向第一侧而配置,从而在避免旋转电机与差动齿轮机构的干涉的同时,易于使配置旋转电机的第一轴与配置差动齿轮机构的第三轴接近而配置(即,将第一轴与第三轴的轴间距离抑制得较短)。而且,通过将第一轴与第三轴的轴间距离抑制得较短,从而能够实现车辆用驱动装置在轴向观察时的尺寸的小型化。
[0008]另外,在本结构中,泵部相对于通过第一轴和第三轴的假想平面配置在与配置第二轴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且配置于在轴向观察时与旋转电机及差动齿轮机构中的至少一方重叠的位置。旋转电机及差动齿轮机构均径向尺寸易变大。因此,像这样,通过将泵部配置于在轴向观察时与旋转电机及差动齿轮机构中的至少一方重叠的位置,从而能够在抑制车辆用驱动装置在轴向观察时的尺寸的大型化的同时配置泵部。此外,由于泵部相对于假想平面配置在与配置第二轴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因此能够以在避免与配置于第二轴的中间齿轮机构的干涉的同时,与旋转电机及差动齿轮机构中的至少一方的重叠比率变高的方式配置泵部。进一步,在本结构中,泵部相对于旋转电机配置在轴向第一侧。如上述那样,在本公开的车辆用驱动装置中,由于能够将在输入部件与差动齿轮机构之间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相对于旋转电机配置于轴向第一侧的空间,因此通过将泵部相对于旋转电机配置在轴向第一侧,从而能够使泵部的轴向的配置区域与上述动力传递机构的轴向的配置区域重叠。因此,能够在也抑制车辆用驱动装置在轴向上的大型化的同时配置泵部。
[0009]车辆用驱动装置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根据针对参照附图来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的以下的记载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0011]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骨架图。
[0012]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各部件在轴向观察时的配置关系的图。
[0013]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
[0014]图5是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0015]图6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各部件在轴向观察时的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关于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来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铅垂方
向V(参照图3及图4)意味着车辆用驱动装置100在使用状态下的铅垂方向、即,将车辆用驱动装置100配置成朝其使用状态下的朝向的情况下的铅垂方向。车辆用驱动装置100搭载于车辆而使用,因此铅垂方向V与车辆用驱动装置100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的铅垂方向、更具体而言,为车辆用驱动装置100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且是该车辆在平坦路(沿着水平面的道路)停止的状态下的铅垂方向一致。进而,上侧V1及下侧V2意味着该铅垂方向V上的上侧及下侧。另外,以下的说明中的关于各部件的方向表示它们组装于车辆用驱动装置100的状态下的方向。另外,与关于各部件的尺寸、配置方向、配置位置等相关的用语为包含具有基于误差(制造上能够允许的程度的误差)的差异的状态的概念。
[0017]在本说明书中,“驱动连结”是指两个旋转构件以能够传递驱动力(与转矩同义)的方式连结的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具备:旋转电机,其具备转子和定子;输入部件,其与所述转子驱动连结;中间齿轮机构;差动齿轮机构,其将经由所述输入部件及所述中间齿轮机构而传递的来自所述旋转电机的驱动力分配给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壳体,其收容所述旋转电机、所述输入部件、所述中间齿轮机构及所述差动齿轮机构;以及泵部,其抽吸制冷剂而向所述壳体的内部排出,所述旋转电机及所述输入部件配置在第一轴上,所述中间齿轮机构配置在与所述第一轴不同的第二轴上,所述差动齿轮机构配置在与所述第一轴及所述第二轴不同的第三轴上,所述输入部件、所述中间齿轮机构及所述差动齿轮机构具备相对于所述旋转电机配置在轴向的一侧亦即轴向第一侧的部分,将所述轴向上的与所述轴向第一侧相反的一侧设为轴向第二侧,所述差动齿轮机构经由具备在所述第三轴上相对于该差动齿轮机构配置在所述轴向第二侧的部分的轴部件而与所述第一车轮连结,所述泵部相对于通过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三轴的假想平面配置在与配置所述第二轴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且配置于在沿着所述轴向的轴向观察时与所述旋转电机及所述差动齿轮机构中的至少一方重叠的位置,所述泵部相对于所述旋转电机配置在所述轴向第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部的所述轴向的配置区域与所述中间齿轮机构的所述轴向的配置区域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部排出的制冷剂被供给至所述旋转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将所述泵部排出的制冷剂向所述定子供给的制冷剂供给部,所述制冷剂供给部具备供给管,所述供给管配置为沿着所述轴向延伸并且与所述定子在径向上对置,所述供给管在内部形成有使制冷剂流通的流通路,并且具备朝向所述定子供给制冷剂的供给孔。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轴及所述第三轴靠上侧。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配置在比所述第三轴靠上侧。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所述旋转电机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配置在比所述旋转电机靠上侧,且配置为在沿着铅垂方向的铅垂方向观察时与所述旋转电机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对所述泵部抽吸的制冷剂进行过滤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相对于所述假想平面配置在与配置所述泵部的一侧相同的一侧,且配置于在所述轴向观察时与所述旋转电机及所述差动齿轮机构均不重叠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向观察时,将沿着水平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三轴配置有所述第一轴的一侧设为水平方向第一侧,所述泵部及所述过滤网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亮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