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防尘动力柜,包括防护外壳、防尘滤网、动力柜壳体、升降组件、导向组件和通风组件,所述防尘滤网对称设于防护外壳两侧壁,所述动力柜壳体滑动设于防护外壳内,所述升降组件设于防护外壳内且设于动力柜壳体上方,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支撑块、升降电机、升降丝杆、升降滑套和升降支撑杆,所述升降支撑块设于防护外壳顶壁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动力柜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升降组件便于带动动力柜壳体在防护外壳内升降,便于保护动动力柜壳体不被水浸泡,通风组件加快动力柜壳体内的空气流动,方便动动力柜壳体内部散热,实用性高、操作简单、防护效果好、设计合理、结构稳定、安全可靠、灵活便捷的防水防尘动力柜。力柜。力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防尘动力柜
[0001]本技术属于动力柜
,具体是指一种防水防尘动力柜。
技术介绍
[0002]动力柜是指给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提供动力的电气控制柜组合,其内部包括有熔断器、断路器、接触器、变频器、高压柜和变压器等。现有的动力柜在户外工作时,经常受到雨水的侵蚀,长时间使用,造成柜体顶端产生裂缝,水液的渗入将会破坏柜体内部正常的工作环境,而户外的大风夹杂着灰尘容易进入柜体内部,降低柜体内部工作环境的洁净度,影响动力柜内的元器件运行。所以,急需一种新型防水防尘动力柜解决上述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组件便于带动动力柜壳体在防护外壳内升降,便于保护动动力柜壳体不被水浸泡,通风组件加快动力柜壳体内的空气流动,方便动动力柜壳体内部散热,实用性高、操作简单、防护效果好、设计合理、结构稳定、安全可靠、灵活便捷的防水防尘动力柜。
[0004]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防水防尘动力柜,包括防护外壳、防尘滤网、动力柜壳体、升降组件、导向组件和通风组件,所述防尘滤网对称设于防护外壳两侧壁,所述动力柜壳体滑动设于防护外壳内,所述升降组件设于防护外壳内且设于动力柜壳体上方,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支撑块、升降电机、升降丝杆、升降滑套和升降支撑杆,所述升降支撑块设于防护外壳顶壁下方,所述升降支撑块对称设于防护外壳顶壁两端,所述升降电机转动设于升降支撑块一侧,所述升降丝杆设于升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升降丝杆转动贯通升降支撑块,所述升降滑套对称套设于升降丝杆两端,所述升降支撑杆设于升降滑套与动力柜壳体之间,所述升降支撑杆两端分别与升降滑套和动力柜壳体铰接,所述导向组件对称设于动力柜壳体下端两侧,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滑块、导向支撑杆、支撑弹簧和限位块,所述导向滑块对称设于动力柜壳体下端两侧,所述导向支撑杆对称设于防护外壳底壁两端上方,所述导向支撑杆贯通导向滑块,所述支撑弹簧套设于导向支撑杆侧壁且设于导向滑块靠近防护外壳底壁的一侧,所述限位块设于导向支撑杆远离防护外壳的一端且设于导向滑块远离支撑弹簧的一侧,所述通风组件设于动力柜壳体一侧,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通风风扇、通风电机、通风孔和通风过滤网,所述通风风扇转动设于动力柜壳体上端内,所述通风电机转动设于动力柜壳体中心处上方,所述通风电机的输出端与通风风扇中心处连接,所述通风孔设于动力柜壳体侧壁且贯通动力柜壳体侧壁,所述通风孔设有多组,所述通风过滤网设于动力柜壳体底壁。
[0005]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外壳上方设有遮雨檐,所述遮雨檐呈倾斜状设置,遮雨檐便于防止雨水堆积在防护外壳顶壁。
[0006]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外壳下方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对称设于防护外壳底壁两端,支撑脚便于防止防护外壳直接与地面接触。
[0007]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外壳顶壁中心处下方设有中心块,所述升降丝杆贯通中心块,中心处便于加强升降丝杆的稳定性。
[0008]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外壳内底壁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于动力柜壳体下方,液位传感器便于检测防护外壳内是否积水。
[0009]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外壳外侧壁设有启动按钮,启动按钮便于启动防水防尘动力柜内的其他部件。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外壳内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启动按钮、液位传感器、升降电机、通风电机电性连接。
[0011]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防水防尘动力柜,升降电机通过升降丝杆带动动力柜壳体在防护外壳内升降,在防护外壳内积水使保护动动力柜壳体不被水浸泡,通风电机带动通风风扇转动,加快动力柜壳体内的空气流动,方便动动力柜壳体内部散热,实用性高、操作简单、防护效果好、设计合理、结构稳定、安全可靠、灵活便捷的防水防尘动力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防水防尘动力柜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1、防护外壳,2、防尘滤网,3、动力柜壳体,4、升降组件,5、导向组件,6、通风组件,7、升降支撑块,8、升降电机,9、升降丝杆,10、升降滑套,11、升降支撑杆,12、导向滑块,13、导向支撑杆,14、支撑弹簧,15、限位块,16、通风风扇,17、通风电机,18、通风孔,19、通风过滤网,20、遮雨檐,21、支撑脚,22、中心块,23、液位传感器,24、启动按钮,25、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如图1所示,本技术防水防尘动力柜,包括防护外壳1、防尘滤网2、动力柜壳体3、升降组件4、导向组件5和通风组件6,所述防尘滤网2对称设于防护外壳1两侧壁,所述动力柜壳体3滑动设于防护外壳1内,所述升降组件4设于防护外壳1内且设于动力柜壳体3上方,所述升降组件4包括升降支撑块7、升降电机8、升降丝杆9、升降滑套10和升降支撑杆11,所述升降支撑块7设于防护外壳1顶壁下方,所述升降支撑块7对称设于防护外壳1顶壁两端,所述升降电机8转动设于升降支撑块7一侧,所述升降丝杆9设于升降电机8的输出端,所述升降丝杆9转动贯通升降支撑块7,所述升降滑套10对称套设于升降丝杆9两端,所述升降支撑杆11设于升降滑套10与动力柜壳体3之间,所述升降支撑杆11两端分别与升降滑套10和动力柜壳体3铰接,所述导向组件5对称设于动力柜壳体3下端两侧,所述导向组件5包括导向滑块12、导向支撑杆13、支撑弹簧14和限位块15,所述导向滑块12对称设于动力柜壳体3下端两侧,所述导向支撑杆13对称设于防护外壳1底壁两端上方,所述导向支撑杆13贯通
导向滑块12,所述支撑弹簧14套设于导向支撑杆13侧壁且设于导向滑块12靠近防护外壳1底壁的一侧,所述限位块15设于导向支撑杆13远离防护外壳1的一端且设于导向滑块12远离支撑弹簧14的一侧,所述通风组件6设于动力柜壳体3一侧,所述通风组件6包括通风风扇16、通风电机17、通风孔18和通风过滤网19,所述通风风扇16转动设于动力柜壳体3上端内,所述通风电机17转动设于动力柜壳体3中心处上方,所述通风电机17的输出端与通风风扇16中心处连接,所述通风孔18设于动力柜壳体3侧壁且贯通动力柜壳体3侧壁,所述通风孔18设有多组,所述通风过滤网19设于动力柜壳体3底壁。
[0016]其中,所述防护外壳1上方设有遮雨檐20,所述遮雨檐20呈倾斜状设置,所述防护外壳1下方设有支撑脚21,所述支撑脚21对称设于防护外壳1底壁两端,所述防护外壳1顶壁中心处下方设有中心块22,所述升降丝杆9贯通中心块22,所述防护外壳1内底壁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防尘动力柜,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外壳、防尘滤网、动力柜壳体、升降组件、导向组件和通风组件,所述防尘滤网对称设于防护外壳两侧壁,所述动力柜壳体滑动设于防护外壳内,所述升降组件设于防护外壳内且设于动力柜壳体上方,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支撑块、升降电机、升降丝杆、升降滑套和升降支撑杆,所述升降支撑块设于防护外壳顶壁下方,所述升降支撑块对称设于防护外壳顶壁两端,所述升降电机转动设于升降支撑块一侧,所述升降丝杆设于升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升降丝杆转动贯通升降支撑块,所述升降滑套对称套设于升降丝杆两端,所述升降支撑杆设于升降滑套与动力柜壳体之间,所述升降支撑杆两端分别与升降滑套和动力柜壳体铰接,所述导向组件对称设于动力柜壳体下端两侧,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滑块、导向支撑杆、支撑弹簧和限位块,所述导向滑块对称设于动力柜壳体下端两侧,所述导向支撑杆对称设于防护外壳底壁两端上方,所述导向支撑杆贯通导向滑块,所述支撑弹簧套设于导向支撑杆侧壁且设于导向滑块靠近防护外壳底壁的一侧,所述限位块设于导向支撑杆远离防护外壳的一端且设于导向滑块远离支撑弹簧的一侧,所述通风组件设于动力柜壳体一侧,所述通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宁源输配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