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露天矿区排土场生态护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5680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00
一种露天矿区排土场生态护坡系统,包括从内到外的化学阻隔层、物理阻隔层和植物护坡层,植物护坡层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乔灌修复区、藤蔓修复区和第二乔灌修复区,第一乔灌修复区包括种植土层以及种植土层上种植的乔木、灌木和绿肥作物;第二乔灌修复区包括山谷行洪沟、种植土层以及种植土层上种植有乔木、灌木和绿肥作物;藤蔓修复区包括斜坡区、台阶区和挡土墙,挡土墙位于最底层的台阶区与第二乔灌修复区之间,台阶区内的种植土层上设置有种植槽,种植槽边设置有边坡护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的半干旱、干旱地区的露天矿排土场边坡防护成本较高且效果不够好的问题。场边坡防护成本较高且效果不够好的问题。场边坡防护成本较高且效果不够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露天矿区排土场生态护坡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露天矿边坡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露天矿区排土场生态护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露天矿边坡治理工程以采矿学、水土保持、岩石力学、土力学等学科的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岩质、不同重要程度的边坡有不同的边坡治理方法。
[0003]排土场是指矿山采矿排弃物集中排放的场所。排土场是一种巨型人工松散堆垫体,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目前,半干旱、干旱地区的露天矿排土场边坡防护和加固的措施有边坡种草植树防护、混凝土抗滑桩、混凝土挡墙、喷浆或喷锚、锚固技术以及预应力锚固等。其中边坡种草植树防护目前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表土不足、水资源匮乏、排土场自然安息角较大等。
[0004]在半干旱、干旱地区的露天矿排土场重构后,由于复垦扰动、坡面迎风等因素,往往土壤蒸发量会加大,土壤养分不足以满足植物生长周期的需要,且强降雨季节容易在坡面形成冲沟,造成了坡面植物根系较差、土壤养分流失严重等水土流失等现象。矿区的地表蒸发量较大,土地灌溉中大量水分蒸发,也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使得目前的半干旱、干旱地区的露天矿排土场边坡防护成本较高且效果不够好。
[0005]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节约水资源、保持水土、加固边坡、节省人力物力的露天矿区排土场生态护坡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露天矿区排土场生态护坡系统,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的半干旱、干旱地区的露天矿排土场边坡防护成本较高且效果不够好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露天矿区排土场生态护坡系统,包括从内到外的化学阻隔层、物理阻隔层和植物护坡层,
[0008]所述化学阻隔层设置在排土场废渣层的外侧上,所述物理阻隔层设置在化学阻隔层的外侧,所述植物护坡层设置在物理阻隔层的外侧;
[0009]所述化学阻隔层为用于固化污染物、抑制土壤酸化的化学药剂粉层;所述物理阻隔层为防渗粘土层;
[0010]所述植物护坡层包括第一乔灌修复区、藤蔓修复区和第二乔灌修复区,且第一乔灌修复区、藤蔓修复区和第二乔灌修复区均包括种植土层和种植土层上种植的植物,
[0011]所述第一乔灌修复区设置在植物护坡层的顶部,所述第二乔灌修复区设置在植物护坡层的底部,所述藤蔓修复区设置在第一乔灌修复区与第二乔灌修复区之间,
[0012]所述第一乔灌修复区包括种植土层以及种植土层上种植的乔木、灌木和绿肥作物;
[0013]所述第二乔灌修复区包括山谷行洪沟、种植土层以及种植土层上种植有乔木、灌木和绿肥作物;
[0014]所述藤蔓修复区包括一段或一段以上的斜坡区,藤蔓修复区还包括每段斜坡区的下方对应设置的台阶区,藤蔓修复区还包括挡土墙,挡土墙位于最底层的台阶区与第二乔灌修复区之间,
[0015]所述台阶区内的种植土层上设置有种植槽,种植槽边设置有防止坡脚松动和垮塌的边坡护脚;
[0016]当一段斜坡区的坡度大于1:1.5时,在该段斜坡区内的种植土层上设置有供爬藤植物攀附的爬藤网,且该段斜坡区下方对应的台阶区内的种植槽靠近该段斜坡区的位置种植有爬藤植物,该段斜坡区下方对应的台阶区内的种植槽里还种植有芒草;
[0017]当一段斜坡区的坡度小于等于1:1.5时,在该段斜坡区内种植有芒草和绿肥作物,且该段斜坡区下方对应的台阶区内的种植槽里也种植有芒草。
[001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化学阻隔层为熟石灰粉层。
[001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渗粘土层为经过摊铺、碾压的厚度200~300mm的粘土层。
[002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为200~400mm。
[002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边坡护脚为浆砌石挡墙或生态袋护脚。
[002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爬藤植物为葛根、油麻藤和爬山虎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爬藤网通过土钉进行锚固。
[002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种植槽内填充有粘土和基质土。
[002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乔灌修复区与第二乔灌修复区的坡度均小于等于1:4。
[002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乔灌修复区内种植的乔木多于灌木;第二乔灌修复区内种植的灌木多于乔木。
[002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台阶区的坡度为5%~20%,且台阶区的坡面倾斜方向与斜坡区的坡面倾斜方向相对。
[002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本技术解决了目前的半干旱、干旱地区的露天矿排土场边坡防护成本较高且效果不够好的问题。
[0029]本技术提高了排土场物理稳定性,降低了排土场安全隐患;降低了酸性物质、重金属向环境的迁移量;植被综合覆盖率大于90%,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
[0030]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31]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2]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局部断面示意图;
[0033]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植物护坡层的示意图;
[0034]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斜坡区和台阶区的局部示意图;
[0035]其中,1、植物护坡层;2、物理阻隔层;3、化学阻隔层;11、第一乔灌修复区; 12、藤蔓修复区;13、第二乔灌修复区;131、山谷行洪沟;121、斜坡区;122、台阶区;123、挡土墙;122a、种植槽;122b、边坡护脚;01、排土场废渣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37]实施例1
[003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露天矿区排土场生态护坡系统,包括从内到外的化学阻隔层 3、物理阻隔层2和植物护坡层1,
[0039]所述化学阻隔层3设置在排土场废渣层01的外侧上,所述物理阻隔层2设置在化学阻隔层3的外侧,所述植物护坡层1设置在物理阻隔层2的外侧;
[0040]所述化学阻隔层3为用于固化污染物、抑制土壤酸化的化学药剂粉层;由于露天矿区排土场废渣普遍呈酸性,因此设置化学阻隔层3有利于抑制土壤酸化。
[0041]所述物理阻隔层2为防渗粘土层;利用防渗粘土覆盖能减少地表水的下渗、减少污染场地的溶淋,降低污染物的迁移速率。
[0042]所述植物护坡层1包括第一乔灌修复区11、藤蔓修复区12和第二乔灌修复区13,且第一乔灌修复区11、藤蔓修复区12和第二乔灌修复区13均包括种植土层和种植土层上种植的植物,
[0043]所述第一乔灌修复区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露天矿区排土场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内到外的化学阻隔层(3)、物理阻隔层(2)和植物护坡层(1),所述化学阻隔层(3)设置在排土场废渣层(01)的外侧上,所述物理阻隔层(2)设置在化学阻隔层(3)的外侧,所述植物护坡层(1)设置在物理阻隔层(2)的外侧;所述化学阻隔层(3)为用于固化污染物、抑制土壤酸化的化学药剂粉层;所述物理阻隔层(2)为防渗粘土层;所述植物护坡层(1)包括第一乔灌修复区(11)、藤蔓修复区(12)和第二乔灌修复区(13),且第一乔灌修复区(11)、藤蔓修复区(12)和第二乔灌修复区(13)均包括种植土层和种植土层上种植的植物,所述第一乔灌修复区(11)设置在植物护坡层(1)的顶部,所述第二乔灌修复区(13)设置在植物护坡层(1)的底部,所述藤蔓修复区(12)设置在第一乔灌修复区(11)与第二乔灌修复区(13)之间,所述第一乔灌修复区(11)包括种植土层以及种植土层上种植的乔木、灌木和绿肥作物;所述第二乔灌修复区(13)包括山谷行洪沟(131)、种植土层以及种植土层上种植有乔木、灌木和绿肥作物;所述藤蔓修复区(12)包括一段或一段以上的斜坡区(121),藤蔓修复区(12)还包括每段斜坡区(121)的下方对应设置的台阶区(122),藤蔓修复区(12)还包括挡土墙(123),挡土墙(123)位于最底层的台阶区(122)与第二乔灌修复区(13)之间,所述台阶区(122)内的种植土层上设置有种植槽(122a),种植槽(122a)边设置有防止坡脚松动和垮塌的边坡护脚(122b);当一段斜坡区(121)的坡度大于1:1.5时,在该段斜坡区(121)内的种植土层上设置有供爬藤植物攀附的爬藤网,且该段斜坡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政文王雨龙朱国燕
申请(专利权)人:伊春鹿鸣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