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下稳定作业平台,包括竖向延伸的支架、固接在支架顶端的底座,以及滑接在底座上的左支板和右支板,底座上还固接有驱动左支板向左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驱动右支板向右滑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左支板、右支板、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的设置,从而实现底座横向长度的延伸,从而满足横向位置的改变,从而保证作业的连贯性;通过支撑座的设置,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推动下,使两个支撑座顶至巷道的两个侧面上,从而实现作业平台的两端顶至巷道上,支撑起来,从而提高作业平台的稳定性;通过缓冲垫的设置,起到缓冲作用;通过球铰的设置,便于调节支撑座与巷道侧壁之间的角度,从而使支撑更稳定。支撑更稳定。支撑更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稳定作业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井下作业领域,尤其涉及到巷道内作业
,具体是指一种井下稳定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在地下采矿作业过程中,在放线、钻孔、装药、布管、检查、维修等工序中往往会用到各种作业平台,这些平台作业高度一般在三米左右。由于井下工况恶劣,施工单位往往要求制造厂家在现有车辆的基础上进行改装,很少配备专门的高空作业平台。由上述车辆改装的作业平台存在使用时需要频繁改变平台位置的问题,车量使沿着巷道纵向移动的,而横向位置的改变是各类车辆的薄弱环节,影响了作业的连贯性,各类作业工具和辅具也对作业平台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井下稳定作业平台,方便满足高空横向作业的同时,提高作业平台的稳定性。
[0004]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井下稳定作业平台,包括竖向延伸的支架、固接在支架顶端的底座,以及滑接在底座上的左支板和右支板,所述底座上还固接有驱动左支板向左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驱动右支板向右滑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0005]本技术在使用时,竖向延伸的支架的设置,使底座位于高空中,从而满足高空作业,通过驱动第一驱动装置带动左支板向左滑动,驱动第二驱动装置带动右支板向右滑动,从而实现底座横向长度的延伸,从而满足横向位置的改变,从而保证作业的连贯性。
[0006]作为优选,所述左支板位于右支板的正上方,所述左支板和右支板之间还设有固接在底座上的中间板,所述左支板滑接在中间板的顶面上,右支板滑接在中间板和底座上。
[0007]本优选方案通过中间板的设置,使左支板和右支板沿横向共线设置,使作业时行动的路径沿直线延伸,减少的转弯的设置,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0008]作为优选,所述中间板的左端螺纹连接有与底座螺纹连接的折弯板。本优选方案通过折弯板的设置,使中间板与底座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中间板的固定,以及中间板的拆卸。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沿纵向排布且均位于底座的下方,第二驱动装置位于右支板的正下方,第二驱动装置的一端固接在底座上,另一端通过连接板与右支板的右端固接,第一驱动装置一端固接底座上,另一端通过斜板与左支板的左端固接。
[0010]本优选方案在使用时,驱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伸出,从而实现左支板向左滑动,右支板向右滑动,通过斜板的设置,便于实现第一驱动装置与左支板的连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的右侧面和斜板的左侧面上均连接有顶至巷道侧壁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还螺纹连接有顶至巷道侧壁上的缓冲垫。
[0012]本优选方案通过支撑座的设置,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推动下,使两个支撑座顶至巷道的两个侧面上,从而实现作业平台的两端顶至巷道上,支撑起来,从而提高作业平台的稳定性;通过缓冲垫的设置,起到缓冲作用。
[0013]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和斜板均通过球铰与支撑座连接。本优选方案通过球铰的设置,便于调节支撑座与巷道侧壁之间的角度,从而使支撑更稳定。
[0014]作为优选,底座顶面上螺纹连接有位于前后两端的栅栏,左支板的顶面上螺纹连接有位于前面、后面,以及左面的栅栏,右支板的顶面上螺纹连接有位于前面、后面,以及右面的栅栏,所述右支板的纵向宽度大于左支板的纵向宽度,在纵向上,右支板的栅栏位于底座栅栏的内侧,左支板的栅栏位于右支板栅栏的内侧。
[0015]本优选方案通过栅栏的设置,起到保护工作人员的作用,同时不同位置左支板的栅栏、底座的栅栏、右支板栅栏位置的设置,便于在左支板和右支板复位时,栅栏之间顺畅的移动。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左支板、右支板、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的设置,从而实现底座横向长度的延伸,从而满足横向位置的改变,从而保证作业的连贯性;通过支撑座的设置,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推动下,使两个支撑座顶至巷道的两个侧面上,从而实现作业平台的两端顶至巷道上,支撑起来,从而提高作业平台的稳定性;通过缓冲垫的设置,起到缓冲作用;通过球铰的设置,便于调节支撑座与巷道侧壁之间的角度,从而使支撑更稳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使用时立体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结构部分主视透视示意图;
[0022]图6为图5中C处放大示意图;
[0023]图7为图5中D处放大示意图;
[0024]图8为图5中E处放大示意图;
[0025]图9为支架主视示意图;
[0026]图中所示:
[0027]1、第一驱动装置,2、第二驱动装置,3、右支板,4、中间板,5、左支板,6、栅栏,7、支撑座,8、斜板,9、支架,10、底座,11、缓冲垫,12、折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29]参照附图1
‑
9,本技术一种井下稳定作业平台,作业平台位于沿巷道延伸方向移动的作业车上,作业车移动的方向为纵向,巷道相对两侧壁的排布方向为横向。
[0030]作业平台包括竖向延伸的支架9、固接在支架9顶端的底座10,底座10上设有沿竖向依次排布的左支板5、中间板4、右支板3, 左支板5滑接在中间板4的顶面上,右支板3滑接
在中间板4和底座10上,在纵向上,右支板3的宽度大于中间板4和左支板5的宽度,中间板4的左端螺纹连接有与底座10螺纹连接的折弯板12。
[0031]底座10的底面上固接有沿纵向排布的第一驱动装置1和第二驱动装置2,第二驱动装置2位于右支板3的正下方,第二驱动装置2的一端固接在底座10上,另一端通过连接板与右支板3的右端固接,第一驱动装置1一端固接底座10上,另一端通过斜板8与左支板5的左端固接,第一驱动装置1均包括电动推杆或液压缸。
[0032]所述连接板的右侧面和斜板8的左侧面上均通过球铰连接有顶至巷道侧壁的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上还螺纹连接有顶至巷道侧壁上的缓冲垫11。
[0033]底座10顶面上螺纹连接有位于前后两端的栅栏6,左支板5的顶面上螺纹连接有位于前面、后面,以及左面的栅栏6,右支板3的顶面上螺纹连接有位于前面、后面,以及右面的栅栏6,在纵向上,右支板3的栅栏6位于底座10栅栏6的内侧,左支板5的栅栏6位于右支板3栅栏6的内侧。
[0034]本技术在使用时,驱动第一驱动装置1和第二驱动装置2伸出,从而实现左支板5向左滑动,右支板3向右滑动,两个支撑座7顶至巷道的两个侧面上,从而实现作业平台的两端顶至巷道上,支撑起来,从而提高作业平台的稳定性,从事左支板5的的右端位于折弯板12的正上方,并且由折弯板12和中间板4支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稳定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延伸的支架(9)、固接在支架(9)顶端的底座(10),以及滑接在底座(10)上的左支板(5)和右支板(3),所述底座(10)上还固接有驱动左支板(5)向左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1),以及驱动右支板(3)向右滑动的第二驱动装置(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稳定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板(5)位于右支板(3)的正上方,所述左支板(5)和右支板(3)之间还设有固接在底座(10)上的中间板(4),所述左支板(5)滑接在中间板(4)的顶面上,右支板(3)滑接在中间板(4)和底座(10)上。3.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的井下稳定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4)的左端螺纹连接有与底座(10)螺纹连接的折弯板(1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稳定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和第二驱动装置(2)沿纵向排布且均位于底座(10)的下方,第二驱动装置(2)位于右支板(3)的正下方,第二驱动装置(2)的一端固接在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放,张新友,赵金君,庄福敬,王振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翔山东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