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导体同轴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64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2:59
一种混合导体同轴电缆,包括裸铜导体(1)、利兹线导体(2)、导体屏蔽层(3)、绝缘层(4)、绝缘屏蔽层(5)、外导体(6)、护套(7)以及保护层(8);所述同轴电缆内导体中心为裸铜导体(1),内导体中利兹线导体(2)包裹在裸铜导体(1)外周;导体屏蔽层(3)、绝缘层(4)以及绝缘屏蔽层(5)依次排列,通过绕包或三层共挤方式挤包在利兹线导体(2)外周;外导体(6)采用裸铜导线绞制而成,包覆在绝缘屏蔽层(5)的外周;外导体(6)的外周包裹护套(7);护套(7)的外周包覆保护层(8)。与现有同轴电缆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降低同轴电缆在高频运行时线路压降。效降低同轴电缆在高频运行时线路压降。效降低同轴电缆在高频运行时线路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导体同轴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信号或电力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导体同轴电缆。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也在蓬勃发展。电缆作为信号和能量传输的装置,可与所连接的电气设备及通信设备之间进行电力传输以及电磁能量转换,在航空、新能源、智能电网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0003]同轴电缆使用过程中存在电感小、抗干扰强等优点,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通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中高频应用领域内,电缆内导体电阻将会大幅增加,导致线路压降和热损耗增加,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提出一种混合导体同轴电缆。本技术的内导体部分由利兹线以及裸铜线绞制而成,与纯多股裸铜电缆方案相比,本技术可降低中压高频应用时电缆交流电阻,从而减小电缆线路压降。
[0005]本技术提出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混合导体同轴电缆,所述同轴电缆包括裸铜导体、利兹线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外导体、护套以及保护层;所述同轴电缆的内导体由裸铜导体和利兹线导体混合组成,该内导体中心为裸铜导体,内导体中利兹线导体包裹在裸铜导体外周;所述导体屏蔽层、绝缘层以及绝缘屏蔽层依次从内向外排列,通过绕包或三层共挤方式挤包在利兹线导体外周;所述外导体采用裸铜导线绞制而成,包覆在绝缘屏蔽层的外周;外导体的外周包裹护套;所述护套的外周包覆保护层;
[0007]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以及绝缘屏蔽层采用绕包方式缠绕时,所述导体屏蔽层与绝缘层、绝缘层与绝缘屏蔽层之间绕包≥0.03mm厚的聚酰亚胺带。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利兹线导体有效截面积小于等于内导体总体有效截面积的0.5倍;外导体的有效截面积小于等于内导体总体有效截面积。
[0009]进一步的,当三根同轴电缆接入对应三相对称交流系统时,该三根同轴电缆采用品字形排布方式,且该三根同轴电缆在电源侧的外导体短接,以及该三根同轴电缆在与其连接的负载侧的外导体短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采用非金属材料进行防护,所述非金属材料包括乙丙橡胶、硅橡胶、交联聚乙烯或凯夫拉纤维。
[0011]本技术优点在于:与现有同轴电缆相比,本技术可有效降低同轴电缆在高频运行时的线路压降。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混合导体同轴电缆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0014]如图1所示,本技术混合导体同轴电缆,包括裸铜导体1、利兹线导体2、导体屏蔽层3、绝缘层4、绝缘屏蔽层5、外导体6、护套7以及保护层8;所述同轴电缆内导体由裸铜导体和利兹线导体混合组成,内导体中心为裸铜导体1,内导体中利兹线导体2包裹在裸铜导体1外周;导体屏蔽层3、绝缘层4以及绝缘屏蔽层5依次从内向外排列,通过绕包或三层共挤方式挤包在利兹线导体2外周;外导体6采用裸铜导线绞制而成,包覆在绝缘屏蔽层5的外周;外导体6的外周包裹护套7;护套7的外周包覆保护层8。当导体屏蔽层3、绝缘层4以及绝缘屏蔽层5采用绕包方式缠绕时,需在导体屏蔽层3与绝缘层4、绝缘层4与绝缘屏蔽层5之间绕包≥0.03mm厚的聚酰亚胺带。
[0015]所述的混合导体同轴电缆中,所述的利兹线导体2有效截面积小于等于内导体总体有效截面积的0.5倍。外导体的有效截面积需小于等于内导体总体有效截面积。
[0016]当三根同轴电缆接入对应三相对称交流系统时,该三根同轴电缆采用品字形排布方式,且电源侧三根同轴电缆的外导体6需进行短接,所连接的负载侧三根同轴电缆的外导体6需进行短接。
[0017]所述的混合导体同轴电缆中,保护层8采用非金属材料进行防护,如乙丙橡胶、硅橡胶、交联聚乙烯或凯夫拉纤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导体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包括裸铜导体(1)、利兹线导体(2)、导体屏蔽层(3)、绝缘层(4)、绝缘屏蔽层(5)、外导体(6)、护套(7)以及保护层(8);所述同轴电缆的内导体由裸铜导体和利兹线导体混合组成,该内导体中心为裸铜导体(1),内导体中利兹线导体(2)包裹在裸铜导体(1)外周;所述导体屏蔽层(3)、绝缘层(4)以及绝缘屏蔽层(5)依次从内向外排列,通过绕包或三层共挤方式挤包在利兹线导体(2)外周;所述外导体(6)采用裸铜导线绞制而成,包覆在绝缘屏蔽层(5)的外周;外导体(6)的外周包裹护套(7);所述护套(7)的外周包覆保护层(8);当导体屏蔽层(3)、绝缘层(4)以及绝缘屏蔽层(5)采用绕包方式缠绕时,所述导体屏蔽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航李耀华李子欣史黎明赵聪高范强徐飞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