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的径向均压均流脱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608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径向均压均流脱水塔,塔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填料管和进气弯管;塔体中同轴设有中筒,中筒的下筒口处设有密封盖,并且密封盖固定支撑在塔体的底面上,中筒的上筒口的周边与塔体的顶面密封连接,塔体与中筒之间形成有环形的进气通道;中筒中同轴固定插设有中心筒,中心筒的下筒口与密封盖密封连接,中心筒的顶端从塔体的顶部伸出去,中心筒的上筒口为排气口,中筒与中心筒之间为环形的吸附剂通道;中筒和中心筒的冲孔板筒壁上的孔的孔径从下到上均逐渐变大,并且中心筒的筒壁上的孔的孔径均比中筒的筒壁上的孔的孔径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中心筒和中筒上设计上下和内外两层差异化布置的孔径,实现径向的均压均流。实现径向的均压均流。实现径向的均压均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结构的径向均压均流脱水塔


[0001]本技术属于烟气吸附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径向均压均流脱水塔。

技术介绍

[0002]利用多孔的具有活性的固体吸附剂处理气体混合物,使其中一种或者几种组分浓集在吸附剂表层,从而将其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气体净化装置,是气体净化的主要设备之一,属于干法净化设备。吸附净化设备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医药、水泥、食品、轻工、环保等行业。
[0003]目前国内的吸附塔普遍采用轴流式吸附床结构,这是目前的主流,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费用低,缺点是单床处理能力低,进气和排气对床层的冲击表较大,存在很多死角,气流分布不均,处理能力低下且容易导致吸附剂粉化、流化。
[0004]径向流吸附塔相对于轴向吸附塔具有单床能力大、占地面积小,不存在进气和排气的压力冲击,相对分布均匀的优点,但也存在分布不均、压力偏差大的缺陷,且床层内的吸附剂磨损或粉化后容易再次进入烟气中造成二次污染。
[0005]随着装置的规模化及对烟气的指标要求越来越严格,如何利用径向流吸附塔的优点,开发出分布更均流的吸附塔已成为化工技术人员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径向均压均流脱水塔,通过不同的阻力设计内外两层差异化布置的孔板实现均压均流。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内容包括:
[0008]一种新型结构的径向均压均流脱水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吸附剂填料管和进气弯管;所述塔体中同轴设置有中筒,所述中筒的下筒口处设置有密封盖,并且密封盖固定支撑在塔体的底面上,中筒的上筒口的周边与塔体的顶面密封连接,所述塔体与中筒之间形成有环形的进气通道;所述中筒中同轴固定插设有中心筒,并且中心筒的下筒口与密封盖密封连接,中心筒的顶端从塔体的顶部伸出去,中心筒的上筒口为排气口,所述中筒与中心筒之间形成有环形的吸附剂通道;所述中筒和中心筒均由冲孔板卷制焊接而成;所述中筒和中心筒的筒壁上的孔的孔径从下到上均逐渐变大,并且所述中心筒的筒壁上的孔的孔径均比中筒的筒壁上的孔的孔径大。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中筒的内壁和中心筒的外壁上均敷设有一层不锈钢丝网。
[0010]进一步的,所述塔体的下方设置有底座,并且塔体固定支撑在底座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塔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并且排料管的内管口与吸附剂通道的底部相连,排料管的外管口附近设置有排料闸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塔体的外塔壁上自上而下插设有多个伸入吸附剂通道的测温计。
[0013]进一步的,所述塔体的底端设置有排水管,并且排水管的内管口与吸附剂通道的
底部相连。
[0014]进一步的,所述塔体的外塔壁上设置有检修通道,并且检修通道的内管口与吸附剂通道相连,检修通道的外管口上设置有检修门。
[0015]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与塔体底面之间的空间中填充有脱水剂,并且所述进气弯管与塔体底面相连的内管口处设置有防漏料丝网。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根据气流在塔体内腔中不同位置的阻力不同,通过在中心筒和中筒上设计上下和内外两层差异化布置的孔径,实现径向的均压均流,既保证了气流的均布,还能保证排气的均压。并且通过中心筒外壁和中筒内壁敷设不锈钢丝网,以防止吸附剂泄露。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中心筒,2、中筒,3、塔体,4、排料管,5、测温孔,6、排气口,7、吸附剂填料管,8、排水管,9、进气弯管,10、检修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技术,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制。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径向均压均流脱水塔,包括圆柱形的塔体3,塔体3竖直设置,塔体3的下方设置有底座,并且塔体3固定支撑在底座上。塔体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吸附剂填料管7和进气弯管9;塔体3中同轴设置有中筒2,中筒2的下筒口处设置有密封盖,并且密封盖固定支撑在塔体3的底面上,中筒2的上筒口的周边与塔体3的顶面密封连接,塔体3与中筒2之间形成有环形的进气通道;中筒2中同轴固定插设有中心筒1,并且中心筒1的下筒口与密封盖密封连接,中心筒1的顶端从塔体3的顶部伸出去,中心筒1的上筒口为排气口6,中筒2与中心筒1之间形成有环形的吸附剂通道;中筒2和中心筒1均由冲孔板卷制焊接而成;中筒2和中心筒1的筒壁上的孔的孔径从下到上均逐渐变大,并且中心筒1的筒壁上的孔的孔径均比中筒2的筒壁上的孔的孔径大。
[0022]由于气流阻力向上越来越大,中筒2和中心筒1的筒壁上的孔的孔径从下到上梯级设计孔径逐渐变大用来平衡阻力,增加气流的穿透力;气流从吸附剂通道中的填料层穿透后,阻力相应的也会增加,中心筒1的筒壁上的孔阻力大于中筒2的筒壁上的孔阻力,为了保证均压排出,故中心筒1的孔径均比中筒2的孔径大,且也是从下到上梯级逐渐变大。
[0023]塔体3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4,并且排料管4的内管口与吸附剂通道的底部相连,排料管4的外管口附近设置有排料闸门。
[0024]塔体3的外塔壁上自上而下插设有多个伸入吸附剂通道的测温计5。
[0025]塔体3的底端设置有排水管8,并且排水管8的内管口与吸附剂通道的底部相连,以及时排出积水,防止积水板结堵死孔板。
[0026]塔体3的外塔壁上设置有检修通道10,并且检修通道10的内管口与吸附剂通道相连,检修通道10的外管口上设置有检修门。
[0027]中心筒1的筒壁上由下至上均布有无数的孔,并且孔的孔径从底部到顶部逐步变大;中筒2的筒壁上由下至上也均布有无数的孔,并且孔的孔径从底部到顶部也逐步变大。气流从中筒2经过吸附剂的阻力后穿过中心筒1阻力会增大,故中心筒1设置孔径比中筒2的设置的孔径略大。本技术根据气流在塔体3内腔中不同位置的阻力不同,通过在中心筒1和中筒2上设计上下和内外两层差异化布置的孔径,实现径向的均压均流,既保证了气流的均布,还能保证排气的均压。
[0028]中筒2的内壁和中心筒1的外壁上均敷设有一层600

800目的不锈钢丝网。通过两层不锈钢丝网将中筒2的内壁和中心筒1的外壁全包裹住并进行敷设压紧,丝网的接缝处利用不锈钢压条压紧,并通过不锈铆钉锚固紧实防止破损和开裂,既保证了透气性又能有效的解决了吸附剂外漏的风险,防止吸附剂粉化泄露造成二次污染。
[0029]由于进入塔体3的废气中含有少量水分,而含水分的废气直接进入填料层后会使填料板结堵死孔板。因此,本技术在密封盖与塔体3底面之间的空间中填充有脱水剂。脱水剂由人孔添加入该空间,并且该空间与上部的环形进气通道也使用丝网进行隔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结构的径向均压均流脱水塔,包括塔体(3),所述塔体(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吸附剂填料管(7)和进气弯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3)中同轴设置有中筒(2),所述中筒(2)的下筒口处设置有密封盖,并且密封盖固定支撑在塔体(3)的底面上,中筒(2)的上筒口的周边与塔体(3)的顶面密封连接,所述塔体(3)与中筒(2)之间形成有环形的进气通道;所述中筒(2)中同轴固定插设有中心筒(1),并且中心筒(1)的下筒口与密封盖密封连接,中心筒(1)的顶端从塔体(3)的顶部伸出去,中心筒(1)的上筒口为排气口(6),所述中筒(2)与中心筒(1)之间形成有环形的吸附剂通道;所述中筒(2)和中心筒(1)均由冲孔板卷制焊接而成;所述中筒(2)和中心筒(1)的筒壁上的孔的孔径从下到上均逐渐变大,并且所述中心筒(1)的筒壁上的孔的孔径均比中筒(2)的筒壁上的孔的孔径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结构的径向均压均流脱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筒(2)的内壁和中心筒(1)的外壁上均敷设有一层不锈钢丝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结构的径向均压均流脱水塔,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立宁候环宇王博连丽霞孙少雄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用邦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