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21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容器组件,所述电容器组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层叠部,具有交替堆叠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层压且介电层介于它们之间;以及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层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上并且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包括:金属层,设置在所述层叠部上;陶瓷层,设置在所述金属层上;以及暴露部,贯穿所述陶瓷层以与所述金属层接触。金属层接触。金属层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器组件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0年7月1日、申请号为202021270651.X的技术专利申请“电容器组件”的分案申请。


[0002]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3]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一种电容器组件)具有小尺寸和高电容,并且可容易地安装。
[0004]通常,当在MLCC中形成外电极时,可使用包括导电金属的膏,并且主体的内电极暴露在其上的表面可浸渍在所述膏中。
[0005]然而,通过浸渍法形成的外电极的厚度可能不均匀,并且外电极的厚度可能在主体的角部上过度地减小。此外,当在外电极上形成镀层时,镀液可能渗透到主体中,这可能降低MLCC的可靠性。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将外电极分为初级外电极和次级外电极,并且初级外电极可通过转印工艺(transcribing process)等形成。然而,当使用上述方法时,与使用普通方法相比,可减小内电极与外电极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因此,可增大电阻和ESR。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的防潮可靠性的电容器组件。
[0008]本技术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改善电极连接性而具有降低的ESR的电容器组件。
[0009]本技术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分层的具有改善的接触性能的电容器组件。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一种电容器组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层叠部,具有交替堆叠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层压且介电层介于它们之间;以及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层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上并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包括:金属层,设置在所述层叠部上;陶瓷层,设置在所述金属层上;以及暴露部,贯穿所述陶瓷层以与所述金属层接触。
[0011]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平均厚度可小于或等于0.4μm。
[0012]每个金属层的厚度可在1μm至10μm的范围内。
[0013]每个陶瓷层的厚度可在3μm至15μm的范围内。
[0014]每个暴露部的与所述金属层接触的面积可与每个金属层的面积的比小于或等于0.7。
[0015]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每个的厚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的比可以
为0.9至1.0。
[0016]所述主体的角部中的每个可具有倒圆角的形状。
[0017]所述层叠部可包括:电容形成部,限定所述电容器组件的电容并且包括彼此相对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及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的所述介电层;以及上保护部和下保护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容形成部的上部和下部上。
[0018]当所述上保护部和所述下保护部中的每个的厚度被定义为tp,并且所述主体的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截取的截面上的角部中的每个的曲率半径被定义为R1时,R1/tp可大于或等于0.3且小于或等于1.4。
[0019]所述上保护部和所述下保护部中的每个的厚度tp可小于或等于25μm。
[0020]所述主体还可包括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层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上。
[0021]所述第一内电极可暴露于所述层叠部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个表面以及所述层叠部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个表面,所述第二内电极可暴露于所述层叠部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另一表面以及所述层叠部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个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在所述层叠部的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个表面暴露的部分可分别被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覆盖。
[0022]当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中的每个的厚度被定义为Wm,并且所述主体的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截取的截面上的角部中的每个的曲率半径被定义为R2时,R2/Wm可大于或等于0.3且小于或等于1.4。
[0023]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中的每个的厚度Wm可小于或等于15μm。
[0024]所述电容器组件还可包括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
[0025]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中的每个的厚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的比可以为0.8至1.0。
[002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一种电容器组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层叠部,具有交替堆叠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层压且介电层介于它们之间;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分别设置在所述层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上并且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第一暴露部和第二暴露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外表面的中央部分上,以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以及第一陶瓷层和第二陶瓷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所述外表面的剩余部分上,所述剩余部分围绕所述中央部分。
[0027]所述第一暴露部和所述第二暴露部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形状由可分别围绕所述第一暴露部和所述第二暴露部的所述第一陶瓷层和所述第二陶瓷层限定。
[0028]所述电容器组件还可包括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暴露部和所述第二暴露部上以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
[0029]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中的每个可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以覆盖所
述主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个相对的表面的一部分,并且可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暴露的相应部分接触。
[0030]所述第一暴露部和所述第二暴露部中的每个的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接触的面积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每个的面积的比可小于或等于0.7。
[0031]所述第一暴露部和所述第二暴露部中的每个可包括彼此间隔开的两个或更多个暴露部,并且所述第一陶瓷层和所述第二陶瓷层中的相应一者可设置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暴露部周围。
附图说明
[0032]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以上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被更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
[0033]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组件的透视图;
[0034]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主体的透视图;
[0035]图3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层叠部的透视图;
[0036]图4是沿着图1中的线I

I'截取的截面图;
[0037]图5A和图5B是沿着图1中所示的X方向和Y方向截取的截面图,图5A是示出第一内电极的截面图,图5B是示出第二内电极的截面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组件包括:主体,包括:层叠部,包括交替堆叠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层压且介电层介于它们之间;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层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上并且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以及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层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包括:金属层,设置在所述层叠部上;陶瓷层,设置在所述金属层上;以及暴露部,贯穿所述陶瓷层以与所述金属层接触,其中,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平均厚度小于或等于0.4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金属层的厚度在1μm至10μm的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陶瓷层的厚度在3μm至15μm的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暴露部的与所述金属层接触的面积与每个金属层的面积的比小于或等于0.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每个的厚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的比为0.9至1.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角部中的每个具有倒圆角的形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部包括:电容形成部,限定所述电容器组件的电容并且包括彼此相对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及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的所述介电层;以及上保护部和下保护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容形成部的上部和下部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保护部和所述下保护部中的每个的厚度被定义为tp,并且所述主体的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截取的截面上的角部中的每个的曲率半径被定义为R1时,R1/tp大于或等于0.3且小于或等于1.4。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护部和所述下保护部中的每个的厚度tp小于或等于25μm。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层设置为不覆盖所述金属层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表面和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表面。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电极暴露于所述层叠部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个表面以及所述层叠部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个表面,所述第二内电极暴露于所述层叠部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另一表面以及所述层叠部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个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暴露于所述层叠部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
两个表面的部分分别被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覆盖。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中的每个的厚度被定义为Wm,并且所述主体的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截取的截面上的角部中的每个的曲率半径被定义为R2时,R2/Wm大于或等于0.3且小于或等于1.4。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中的每个的厚度Wm小于或等于15μm。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中的每个的厚度在5μm至25μm的范围内。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中的每个的厚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的比为0.8至1.0。17.一种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组件包括:主体,包括:层叠部,包括交替堆叠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层压且介电层介于它们之间;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分别设置在所述层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上并且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第一暴露部和第二暴露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龙李种晧申旴澈洪奇杓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