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11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涉及冷阱技术领域,包括:加热膜、被制冷加热主体以及冷阱腔体;所述冷阱腔体上设置有真空泵接头;所述冷阱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通过所述开口贯穿设置在所述冷阱腔体上,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的端部位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加热膜贴合设置在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的端部的外侧以及所述冷阱腔体的外壁上,从而通过真空泵接头抽取所述冷阱腔体内的气体从而形成真空绝热的冷阱腔体以及控制所述加热膜的加热温度为常温,可有效降低所述冷阱腔体内外极限温差的影响,防止水汽在所述冷阱腔体的开口处冷凝结霜。止水汽在所述冷阱腔体的开口处冷凝结霜。止水汽在所述冷阱腔体的开口处冷凝结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阱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气预浓缩仪超低温富集模块所采用的防凝结冰方法主要是采用保温棉隔热。所产生的弊端有以下两点:1)由于富集所需温度(最低温度<

100℃)远低于空气中水汽凝结所需温度,为有效防止周围冷凝结冰,往往需要采用较厚的保温棉,增加模块的体积,不利于仪器的小型化设计;2)腔体内部的除水阱、捕集阱等金属或石英玻璃管,以及加热丝的金属导线、温度传感器等必须经由腔体壁引出,出口处极易产生结冰结霜现象,单采用保温棉难以包覆严密,防冷凝结冰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冷阱腔体内部的器件必须经由腔体壁引出,出口处极易产生结冰结霜现象,而单采用保温棉难以包覆严密、防冷凝结冰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包括:加热膜、被制冷加热主体以及冷阱腔体;所述冷阱腔体上设置有真空泵接头;所述冷阱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通过所述开口贯穿设置在所述冷阱腔体上,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的端部位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加热膜贴合设置在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的端部的外侧以及所述冷阱腔体的外壁上。
[0005]可选地,所述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加热丝以及石英管;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加热丝均设置在所述石英管内;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贯穿设置在所述石英管内;所述石英管与所述冷阱腔体连接。
[0006]可选地,所述加热膜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引出线、所述加热丝的引出线以及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的端部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延伸到所述冷阱腔体外。
[0007]可选地,所述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还包括密封模块;所述密封模块包括冷阱侧盖、螺帽以及密封圈;所述冷阱侧盖套设在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的端部以及覆盖在所述加热膜上,所述冷阱侧盖与所述冷阱腔体连接;所述螺帽套设在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上且与所述冷阱侧盖可拆卸连接,所述螺帽与所述冷阱侧盖之间通过所述密封圈进行密封。
[0008]可选地,所述冷阱侧盖上设置有第一引出线通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引出线贯穿所述第一引出线通孔延伸到所述冷阱腔体外。
[0009]可选地,所述冷阱侧盖上设置有第二引出线通孔;所述加热丝的引出线贯穿所述第二引出线通孔延伸到所述冷阱腔体外。
[0010]可选地,所述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还包括硅胶管;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引出线的外侧以及所述加热丝的引出线的外侧分别套设有所述硅胶管。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引出线通孔的半径为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引出线的半径与所述硅胶管的厚度之和。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引出线通孔的半径为所述加热丝的引出线的半径与所述硅胶管的厚度之和。
[0013]可选地,所述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还包括保温棉;所述保温棉贴合包裹在所述冷阱腔体的外壁上。
[0014]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中的所述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包括:加热膜、被制冷加热主体以及冷阱腔体;所述冷阱腔体上设置有真空泵接头,通过真空泵接头抽取所述冷阱腔体内的气体从而形成真空绝热的冷阱腔体,防止冷阱腔体内的热量传到所述冷阱腔体的开口处而使水汽在所述冷阱腔体的开口处冷凝结霜;所述冷阱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通过所述开口贯穿设置在所述冷阱腔体上,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的端部位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加热膜贴合设置在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的端部的外侧以及所述冷阱腔体的外壁上,从而通过控制所述加热膜的加热温度为常温,可有效降低所述冷阱腔体内外极限温差的影响,进一步防止水汽在所述冷阱腔体的开口处冷凝结霜。
附图说明
[0015]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中加热膜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冷阱腔体;2、冷阱侧盖;3、螺帽;4、密封圈;5、被制冷加热主体;6、加热膜;7、保温棉;8、密封模块;9、第一引出线通孔;10、第二引出线通孔;11、硅胶管;12、温度传感器的引出线;13、加热丝的引出线;14、温度传感器;15、加热丝;16、石英管;17、第一通孔;18、开口;19、真空泵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类似的组件标号代表类似的组件。显然,以下将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2]还应当理解,在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如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0023]如图1

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包括:加热膜6、被制冷加热主体5以及冷阱腔体1;所述冷阱腔体1上设置有真空泵接头19;所述冷阱腔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18,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5通过所述开口18贯穿设置在所述冷阱腔体1上,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5的端部位于所述开口18处;所述加热膜6贴合设置在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5的端部的外侧以及所述冷阱腔体1的外壁上。
[0024]具体地,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5为除水阱、捕集阱。所述冷阱腔体1上设置有真空泵接头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膜、被制冷加热主体以及冷阱腔体;所述冷阱腔体上设置有真空泵接头;所述冷阱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通过所述开口贯穿设置在所述冷阱腔体上,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的端部位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加热膜贴合设置在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的端部的外侧以及所述冷阱腔体的外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加热丝以及石英管;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加热丝均设置在所述石英管内;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贯穿设置在所述石英管内;所述石英管与所述冷阱腔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引出线、所述加热丝的引出线以及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的端部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延伸到所述冷阱腔体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型防冷凝结冰的超低温富集模块还包括密封模块;所述密封模块包括冷阱侧盖、螺帽以及密封圈;所述冷阱侧盖套设在所述被制冷加热主体的端部以及覆盖在所述加热膜上,所述冷阱侧盖与所述冷阱腔体连接;所述螺帽套设在所述被制冷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燕红霍绍桉郭隽虹陈得福区梓峰谢广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盈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