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地板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060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地板及轨道车辆,通过将内装地板铺设于托梁上,将托梁悬浮于车体底架上方且通过若干个悬吊装置吊挂于振动幅度较小的车体侧墙上,使内装地板与车体底架不接触,可以灵活布局内装地板,避免了转向架运行导致的振动向内装地板传递,能够有效减小内装地板的振动,提升车厢的减振降噪效果,提高乘坐舒适性;车体侧墙设有与托梁的端部相对的限位装置,且托梁的端部与限位装置之间设有间隙,能够保证托梁和内装地板通过悬吊来减振降噪的同时不易发生倾覆和大范围晃动,进一步提高内装地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内装地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内装地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车辆地板及轨道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地板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地板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轨道交通车辆的行驶速度已提高到超过300km/h的程度,在不断提速的过程中,为控制运行能耗,防止地面振动,采用了用铝合金制造车体等轻量化措施。随着列车提速,车轮在轨道上滚动产生的滚动音增大,而且,随着车体的轻量化,振动更容易传入车内,这些都可能成为车内噪音增大的主要因素。
[0003]现有技术中,传统车辆地板通常安装在车体底架上方的托梁上,通过减振垫或减振器降低振动,对于一些低频段噪音,很难用吸音材料等轻型材料来减少其向车内的传播。在车辆行驶中,车内噪音主要来自转向架,转向架产生噪音,特别是一些低频噪音,这些噪音随着转向架以及车体底架传递至内装地板,进而将噪音传入车厢内,影响乘坐舒适性。因此,现有技术中内装地板安装于车体底架的方案并不能带来良好的隔音效果,该方案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地板及轨道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内装地板安装于车体底架导致减振降噪效果差的缺陷,减少噪音向车厢的传递,提升减振降噪的效果,提高乘坐舒适性。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地板,包括:
[0006]托梁,悬浮于车体底架上方且通过若干个悬吊装置吊挂于车体侧墙;
[0007]内装地板,铺设于所述托梁上;
[0008]限位装置,安装于车体侧墙并与所述托梁的端部相对设置,所述托梁的端部与所述限位装置之间设有间隙。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悬吊装置包括:
[0010]悬吊件,一端连接于所述托梁或车体侧墙的其中一者;
[0011]减振器,一端连接于所述悬吊件,另一端连接所述托梁和车体侧墙的其中另一者。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减振器包括:
[0013]减振器外壳,一端设有通孔,另一端连接所述托梁和车体侧墙的其中一者;
[0014]减振单元,设于所述减振器外壳中,所述悬吊件穿设于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减振单元连接。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减振器还包括:
[0016]减振器上盖,与所述减振器外壳连接,具有连接所述托梁和车体侧墙其中一者的连接部;
[0017]挡块,连接于所述悬吊件的一端;
[0018]所述减振单元呈套筒状且设于所述减振器外壳的内腔中,所述挡块设于所述减振
单元的套筒中,所述悬吊件贯穿所述减振器外壳和所述减振单元与所述挡块连接。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悬吊装置还包括:
[0020]长度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悬吊件的一端,用于调节所述悬吊装置的长度。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悬吊件为柔性件,所述长度调节机构包括锁体、接头和索头;
[0022]所述锁体的两端设有螺纹孔,所述接头和所述索头具有对应于所述螺纹孔的外螺纹;
[0023]所述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悬吊件,另一端配合锁紧螺母螺纹连接所述锁体;
[0024]所述索头的一端连接所述托梁,另一端配合锁紧螺母螺纹连接所述锁体。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悬吊件为钢性件,所述长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具有外螺纹;
[0026]所述悬吊件包括第一吊杆和第二吊杆,所述第一吊杆和所述第二吊杆的端部设有与所述调节杆外螺纹相对应的螺纹孔;
[0027]所述调节杆的两端通过外螺纹并配合锁紧螺母连接所述第一吊杆和所述第二吊杆。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固定于车体侧墙的限位座以及设于所述托梁端部的一对限位板,一对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托梁端部共同围成所述限位座的限位空间,所述限位空间与所述限位座之间设有间隙;
[0029]所述限位板底部设有防脱钩,所述防脱钩延伸至所述限位座底部。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托梁上表面设有缓冲层,所述内装地板安装于所述缓冲层上。
[003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底架和安装于所述车体底架相对两侧的车体侧墙,相对两侧的所述车体侧墙之间吊装有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地板,所述轨道车辆地板与所述车体底架设有间隙。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轨道车辆地板及轨道车辆,通过将内装地板铺设于托梁上,将托梁悬浮于车体底架上方且通过若干个悬吊装置吊挂于振动幅度较小的车体侧墙上,使内装地板与车体底架不接触,可以灵活布局内装地板,同时避免了转向架运行导致的振动向内装地板传递,能够有效减小内装地板的振动,提升车厢的减振降噪效果,提高乘坐舒适性;车体侧墙设有与托梁的端部相对的限位装置,且托梁的端部与限位装置之间设有间隙,能够保证托梁和内装地板通过悬吊来减振降噪的同时不易发生倾覆和大范围晃动,进一步提高内装地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浮式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浮式地板的悬吊装置及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6]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浮式地板的限位板结构示意图;
[0037]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浮式地板的减振器结构示意图;
[0038]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浮式地板采用柔性悬吊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0039]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浮式地板的柔性悬吊装置的拆解图;
[0040]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浮式地板采用钢性悬吊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0041]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浮式地板的钢性悬吊装置的拆解图。
[0042]附图标记:
[0043]100:车体侧墙;200:车体底架;300:悬吊装置;310:悬吊件;311:第一吊杆;312:第二吊杆;320:减振器;321:减振器外壳;322:减振单元;323:挡块;324:减振器上盖;330:长度调节装置;331:锁体;332:接头;333:锁头;334:锁紧螺母;335:调节杆;340:侧墙安装座;400:限位装置;410:限位座;420:限位板;430:防脱钩;500:托梁;501:吊耳;600:缓冲层;700:内装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5]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梁,悬浮于车体底架上方且通过若干个悬吊装置吊挂于车体侧墙;内装地板,铺设于所述托梁上;限位装置,安装于车体侧墙并与所述托梁的端部相对设置,所述托梁的端部与所述限位装置之间设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装置包括:悬吊件,一端连接于所述托梁和车体侧墙的其中一者;减振器,一端连接于所述悬吊件,另一端连接所述托梁和车体侧墙的其中另一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减振器外壳,一端设有通孔,另一端连接所述托梁和车体侧墙的其中一者;减振单元,设于所述减振器外壳中,所述悬吊件穿设于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减振单元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还包括:减振器上盖,与所述减振器外壳连接,具有连接所述托梁和车体侧墙其中一者的连接部;挡块,连接于所述悬吊件的一端;所述减振单元呈套筒状且设于所述减振器外壳的内腔中,所述挡块设于所述减振单元的套筒中,所述悬吊件贯穿所述减振器外壳和所述减振单元与所述挡块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装置还包括:长度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悬吊件的一端,用于调节所述悬吊装置的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辆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件为柔性件,所述长度调节机构包括锁体、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研郭小峰吕文俊赵辽翔徐俭乐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