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艳娜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内科智能化便携式康复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499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智能化便携式康复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调节箱和抓握训练杆;伺服电机安装在调节箱的内部,伺服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丝杆,且丝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轴承座;螺纹套,其安装在所述丝杆的外部。该神经内科智能化便携式康复训练装置,设置有显示器,患者根据显示器提示,对指定的抓握训练杆进行抓握,抓握训练杆包括有感应片,感应片可对患者的抓握力进行感应,达到抓握标准后将发送电信号反馈给显示器,使其下达下一抓握指令,改进后的康复训练装置功能性较好,不再是通过按摩对病患的肢体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同时对肢体和神经反应进行训练,从而能够训练神经对肢体的控制能力,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练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智能化便携式康复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训练
,具体来讲涉及的是一种神经内科智能化便携式康复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神经内科的患者在手术后会经历一段恢复期,在此期间内,需要使用康复训练设备辅助患者肢体恢复健康,目前也出现了一些结构不同的康复训练设备。
[0003]经过检索发现,申请号CN202110469682.0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智能化便携式康复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箱体、抽水泵、活动板和支撑架,所述箱体的顶部安装有储存箱,所述储存箱的顶部安装有握把,所述储存箱的内部安装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输出端安装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一端贯穿安装在储水箱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储水箱安装在储存箱的内部,所述抽水泵的正面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端连接有输水管,且输水管的一端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通过螺栓安装在储存箱的底部外壁上。
[0004]申请号CN201810353901.7的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尤其是一种神经内科智能化便携式康复训练装置,针对目前室内用的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体积大和笨重很难携带的技术问题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伸缩孔,所述伸缩孔的两端内壁均开设有卡孔,两个所述卡孔相背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固定块的两端,所述伸缩孔的两端内部均滑动套接有限位珠。
[0005]申请号CN201811311720.4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智能化便携式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手提调节箱,所述手提调节箱通过调距装置滑动相连,所述手提调节箱的前面板上设有多根按摩辊,所述按摩辊通过后端固定着的辊轴滑动穿设在辊滑口内,所述辊轴的后端设有用于固定按摩辊竖直方向位置的辊限位块,所述辊轴通过皮带传动装置与安装在驱动室内部的驱动马达传动相连。
[0006]然而目前的康复训练装置依然存在不足,多数的康复训练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0007]1、现有的康复训练装置功能较为单一,仅仅通过按摩手段对病患的肢体进行康复训练,无法同时对肢体和神经反应进行训练,从而无法训练神经对肢体的控制能力,不利于提高训练效果;
[0008]2、现有的康复训练装置不便于调节,无法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不便于使用者以舒适的姿势进行康复训练,使得装置存在较为明显的使用局限性;
[0009]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康复训练装置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智能化便携式康复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功能较为单一,仅仅通过按摩手段对病患的肢体进行康复训练,无法同时对肢体和神经反应进行训练,从而无法训练神经对肢体的控制能力,且不便于调节,无法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不便于使用者以舒适的姿势进行康复训练的问题。该神经内科智能化便携式康复训练装置,设置有显示器,患者根据显示器提示,对指定的抓握训练杆进行抓握,抓握训练杆包括有感应片,感应片可对患者的抓握力进行感应,达到抓握标准后将发送电信号反馈给显示器,使其下达下一抓握指令,改进后的康复训练装置功能性较好,不再是通过按摩对病患的肢体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同时对肢体和神经反应进行训练,从而能够训练神经对肢体的控制能力,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智能化便携式康复训练装置,该装置包括调节箱和抓握训练杆;
[0012]该装置还包括伺服电机,其安装在所述调节箱的内部,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丝杆,且丝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轴承座;
[0013]该装置还包括螺纹套,其安装在所述丝杆的外部,所述螺纹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升降板,且升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
[0014]该装置还包括滑槽,其开设在所述调节箱的内侧壁,所述滑槽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槽对称设置在所述调节箱的内部;
[0015]该装置还包括减震垫块,其固定在所述调节箱的底部;
[0016]该装置还包括训练箱,可升降的安装在所述调节箱的顶部,所述训练箱的外壁设置有控制面板,且训练箱的外壁设置有计数灯,并且训练箱的外壁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翻盖门,而且训练箱的内部开设有收纳槽,且训练箱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同时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槽;
[0017]该装置还包括防尘翻盖,其通过合页活动安装在所述训练箱的顶部;
[0018]该装置还包括显示器,其固定安装在所述训练箱的外部。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升降板通过滑槽与调节箱构成滑动结构,且升降板的端部沿升降板的内壁滑行,且升降板的外部尺寸与滑槽的内部尺寸完全吻合。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与升降板的顶部焊接相连,且支撑杆的顶端与支撑块的底部焊接相连,且支撑杆对称设置在升降板的顶部,且升降板、支撑杆和支撑块构成一体化结构。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抓握训练杆包括有主杆体、感应片、海绵套和螺纹连接头,且主杆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感应片,且主杆体的外部套设有海绵套,且主杆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头。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杆体通过螺纹连接头和螺纹槽与训练箱螺纹连接,且螺纹连接头的形状大小与螺纹槽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
[0023]一种如上述神经内科智能化便携式康复训练装置的使用方法;在使用该神经内科智能化便携式康复训练装置时,首先,将装置整体放置在桌面上,然后根据使用者的身高以及其手部位置对装置进行调节,启动调节箱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调动丝杆旋转,在螺纹套的作用下,使得升降板沿滑槽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支撑块上下移动,对训练箱的高度进行调
节,直至将训练箱及显示器调节至适宜高度,然后打开翻盖门和防尘翻盖,将收纳槽内的抓握训练杆取出,然后将螺纹连接头对准螺纹槽旋入,从而实现将抓握训练杆逐一安装进安装槽内,然后通过抓握训练杆对训练模式进行设置,启动装置,患者根据显示器提示,对指定的抓握训练杆进行抓握,感应片可对患者的抓握力进行感应,达到抓握标准后将发送电信号反馈给显示器,使其下达下一抓握指令,每完成一组训练,计数灯将会对应亮起,直至所有训练完成,将抓握训练杆重新卸下收回收纳槽内,并关闭翻盖门和防尘翻盖即可。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现有装置的神经内科智能化便携式康复训练装置,具有以下改进及优点;
[0025]其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神经内科智能化便携式康复训练装置,实施时包括:调节箱、伺服电机、丝杆、轴承座、螺纹套、升降板、支撑杆、支撑块、滑槽、减震垫块、训练箱、控制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智能化便携式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调节箱(1)和抓握训练杆(20);该装置还包括伺服电机(2),其安装在所述调节箱(1)的内部,所述伺服电机(2)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丝杆(3),且丝杆(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轴承座(4);该装置还包括螺纹套(5),其安装在所述丝杆(3)的外部,所述螺纹套(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升降板(6),且升降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且支撑杆(7)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8);该装置还包括滑槽(9),其开设在所述调节箱(1)的内侧壁,所述滑槽(9)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槽(9)对称设置在所述调节箱(1)的内部;减震垫块(10),其固定在所述调节箱(1)的底部;该装置还包括训练箱(11),可升降的安装在所述调节箱(1)的顶部,所述训练箱(11)的外壁设置有控制面板(12),且训练箱(11)的外壁设置有计数灯(13),并且训练箱(11)的外壁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翻盖门(14),而且训练箱(11)的内部开设有收纳槽(15),且训练箱(1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6),同时安装槽(16)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槽(17);该装置还包括防尘翻盖(18),其通过合页活动安装在所述训练箱(11)的顶部;该装置还包括显示器(19),其固定安装在所述训练箱(11)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智能化便携式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6)通过滑槽(9)与调节箱(1)构成滑动结构,且升降板(6)的端部沿升降板(6)的内壁滑行,且升降板(6)的外部尺寸与滑槽(9)的内部尺寸完全吻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智能化便携式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7)的底端与升降板(6)的顶部焊接相连,且支撑杆(7)的顶端与支撑块(8)的底部焊接相连,且支撑杆(7)对称设置在升降板(6)的顶部,且升降板(6)、支撑杆(7)和支撑块(8)构成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艳娜
申请(专利权)人:周艳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