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472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包括N型半导体井层、P型半导体井层以及P型侧掺杂层。P型半导体井层配置于N型半导体井层上。P型侧掺杂层配置于N型半导体井层与P型半导体井层之间。P型侧掺杂层的深度小于P型半导体井层的深度。P型侧掺杂层的P型掺杂浓度大于P型半导体井层的P型掺杂浓度。导体井层的P型掺杂浓度。导体井层的P型掺杂浓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光子雪崩二极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二极管(photodiode),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ingle photon avalanche diode,SPAD)。

技术介绍

[0002]在半导体元件的制程中,会在半导体中掺入杂质原子,以形成P型或N型半导体区域。其中,离子植入法(ion implantation)是以电场加速离子化的杂质原子,将杂质原子打入半导体基板中,使杂质原子扩散进入半导体基板内部。
[0003]当光子照射在单光子雪崩二极管上,与电洞分离的电子进入PN接面(p

njunction)处的空乏区(depletion region)时,电子被空乏区内的电场大幅地加速而撞击其他原子,使其他原子游离出更多的电子,而形成雪崩电流(avalanche current)。雪崩电流的电流值远大于原始的光电流,进而能够有效提升感应灵敏度。
[0004]在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的元件制造过程中,为了制作出深的PN接面来吸收更多的光子,通常会进行多道离子植入。离子植入后的退火(annealing)程序,则是藉由加热硅基板,修补离子植入过程中产生的晶格缺陷,并且可以让植入的杂质原子扩散。如果加热时间不够长,植入的杂质原子就不会完全均匀扩散,而形成一些载子浓度较高的区域。在P型半导体区域中,这些载子浓度较高的区域会对电子形成能障,使得在表层产生的光电子易从侧向流走,而不会到达雪崩区(即空乏区)产生雪崩讯号,造成光子侦测率(photon detection probability,PDP)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一种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其可以提升光子侦测率。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包括N型半导体井层、P型半导体井层以及P型侧掺杂层。P型半导体井层配置于N型半导体井层上。P型侧掺杂层配置于N型半导体井层与至少一部分的P型半导体井层之间。P型侧掺杂层的深度小于P型半导体井层的深度。P型侧掺杂层的P型掺杂浓度大于P型半导体井层的P型掺杂浓度。
[0007]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中,由于P型侧掺杂层配置于N型半导体井层与至少一部分的P型半导体井层之间,而且P型侧掺杂层的P型掺杂浓度大于P型半导体井层的P型掺杂浓度,因此可以阻挡P型半导体井层中形成的光电子经由侧边进入N型半导体井层,使光电子有效地进入PN接面形成的雪崩区(即强电场区)而被加速,引发雪崩电流,提升光子侦测率。
附图说明
[0008]图1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的剖面示意图。
[0009]图1B是图1A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的掺杂浓度分布图。
[0010]图2是图1A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在同一剖面上的电流密度分布图。
[0011]图3是一比较例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的剖面示意图。
[0012]图4是图3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在同一剖面上的电流密度分布图。
[0013]图5绘示图1A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与图3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的光子侦测率与施加电压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现将详细地参考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图式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0015]图1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的剖面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的掺杂浓度分布图。请参照图1A及图1B。图中的x是平行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的表面的位置,y是垂直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的表面的深度位置。图1B左上角的数值是标示载子浓度,单位为cm
‑3,其中负值是代表P型掺杂,正值则是代表N型掺杂。单光子雪崩二极管100包括N型半导体井层110、P型半导体井层120以及P型侧掺杂层130。P型半导体井层120配置于N型半导体井层110上。P型侧掺杂层130配置于P型半导体井层的内部120内部,且靠近N型半导体井层110。P型侧掺杂层130的深度d1小于P型半导体井层120的深度d2。在图1A与图1B的实施例中,P型侧掺杂层130的深度d1约为2.5微米,P型半导体井层120的深度d2约为3微米。此外,P型侧掺杂层130的P型掺杂浓度大于P型半导体井层120的P型掺杂浓度。
[0016]在本实施例中,P型半导体井层120与N型半导体井层110之间形成一PN接面J,且PN接面J形成一雪崩区R。P型侧掺杂层130配置于PN接面J上方靠近N型半导体井层110的一侧。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N型半导体井层110包括底部112以及侧壁114,P型半导体井层120配置于底部112上,侧壁114环绕P型半导体井层120,P型侧掺杂层130配置于PN接面J上方靠近侧壁114处,且顺着侧壁114的形状延伸。
[0017]在本实施例中,P型半导体井层120具有至少一个高浓度区域122,P型半导体井层120在至少一个高浓度区域122的P型掺杂浓度大于P型半导体井层120在至少一个高浓度区域122附近的P型掺杂浓度,至少一个高浓度区域122的延伸方向不同于P型侧掺杂层130的延伸方向。当P型半导体井层120中形成的光电子在P型半导体井层120中移动,高浓度区域122会对电子形成横向的能障,使电子朝侧向移动的机率变高。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将P型侧掺杂层130配置于PN接面J上方靠近N型半导体井层110的侧壁114的一侧,可以对电子形成纵向的能障,降低电子经由侧边进入N型半导体井层110的机率,使电子有效地进入PN接面J形成的雪崩区R,雪崩区R具有较强的电场,而使电子被加速,撞击其他的原子,进而导致更多的电子游离,引发雪崩电流,提升光子侦测率。
[0018]在本实施例中,P型半导体井层120的底部与P型侧掺杂层130的底部位于不同水平面。在本实施例中,P型半导体井层120的底部与P型侧掺杂层130的底部之间的间距h是落在0.5微米至2微米的范围内。举例而言,图1A的P型半导体井层120的底部与P型侧掺杂层130的底部之间的间距h大约是0.5微米。因为P型侧掺杂层130没有接触PN接面J,因此可以避免光电子在P型侧掺杂层130与PN接面J接触的地方触发崩溃。
[0019]在本实施例中,P型半导体井层120的P型掺杂浓度是落在10
17
cm
‑3至5
×
10
18
cm
‑3的范围内,且P型侧掺杂层130的P型掺杂浓度是落在10
17
cm
‑3至5
×
10
18
cm
‑3的范围内。举例而言,在图1A的实施例中,P型半导体井层120的P型掺杂浓度大约是2
×
10
17
cm
‑3,P型侧掺杂层
130的P型掺杂浓度大约是6
×
10
17
cm
‑3。在本实施例中,因为P型侧掺杂层130的P型掺杂浓度大于P型半导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型半导体井层;P型半导体井层,配置于所述N型半导体井层上;以及P型侧掺杂层,配置于所述P型半导体井层的内部,且靠近所述N型半导体井层,所述P型侧掺杂层的深度小于所述P型半导体井层的深度,所述P型侧掺杂层的P型掺杂浓度大于所述P型半导体井层的P型掺杂浓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半导体井层与所述N型半导体井层之间形成PN接面,且所述PN接面形成雪崩区,所述P型侧掺杂层配置于所述PN接面上方靠近所述N型半导体井层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半导体井层包括:底部,其中所述P型半导体井层配置于所述底部上;以及侧壁,环绕所述P型半导体井层,所述P型侧掺杂层配置于所述PN接面上方靠近所述侧壁处,且顺着所述侧壁的形状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半导体井层的底部与所述P型侧掺杂层的底部位于不同水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半导体井层的底部与所述P型侧掺杂层的底部之间的间距是落在0.5微米至2微米的范围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半导体井层的P型掺杂浓度是落在10
17
cm
‑3至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晋安
申请(专利权)人:神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