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自动化用内循环通风型配电柜,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散热腔和矩形腔,所述矩形腔位于散热腔的下方;所述散热腔内设置有循环散热机构,所述循环散热机构包括安装在散热腔内顶部的第二空心条,所述散热腔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条,所述第一空心条与第二空心条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多个风口,所述壳体的左侧安装有循环风机。该配电柜采用内部循环风机散热,可以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有效的进行降温的同时,还可以避免灰尘进入到配电柜的内部,且还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和触摸延时开关,可以进一步的对配电柜内部进行降温。可以进一步的对配电柜内部进行降温。可以进一步的对配电柜内部进行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自动化用内循环通风型配电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自动化用内循环通风型配电柜。
技术介绍
[0002]配电柜是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重要设备,其在工作时会产生很多热量,当热量积聚太多时,会影响配电柜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对配电柜进行散热,现有设备中,一般在柜体上开设通风口,进行通风散热,是现有配电柜常用的散热手段;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采用该方式进行散热,会把外界的灰尘带入到配电柜的内部,灰尘较多容易导致电气元件出现短路等故障,所以,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用内循环通风型配电柜,该配电柜采用内部循环风机散热,可以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有效的进行降温的同时,还可以避免灰尘进入到配电柜的内部,且还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和触摸延时开关,可以进一步的对配电柜内部进行降温。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自动化用内循环通风型配电柜,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散热腔和矩形腔,所述矩形腔位于散热腔的下方;所述散热腔内设置有循环散热机构,所述循环散热机构包括安装在散热腔内顶部的第二空心条,所述散热腔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条,所述第一空心条与第二空心条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多个风口,所述壳体的左侧安装有循环风机,所述壳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降温盒,所述降温盒内部设置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进风端通过连接管与第二空心条连通,所述螺旋管的出风端与循环风机的进风端连通,所述循环风机的出风端与转动管的下端均延伸至矩形腔内,所述循环风机的出风端与转动管位于矩形腔内部分通过旋转接头连通;所述转动管内的设置有用于转动第一空心条的转动机构;所述矩形腔内和降温盒内共同设置有用于对螺旋管降温的降温机构。
[0005]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转动管内的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的外侧均与转动管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矩形腔捏的两个活塞板,两个所述活塞板均与矩形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转动管位于矩形腔内的部分上安装凸轮,所述凸轮分别与两个活塞板接触,两个所述活塞板的相背侧均通过弹簧与对应矩形腔的内壁弹性连接,两个所述活塞板的相背侧分别通过两个第一气囊与矩形腔的两侧内壁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降温盒内对称设置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背侧均通过两个固定杆与降温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降温盒内对称设置有两个运动板,两个所述运
动板分别位于两个固定板的相对侧,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到导向滑杆,每两个所述导向滑杆均共同贯穿对应的一个运动板,并与对应的运动板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运动板的相背侧均固定第二气囊与降温盒的内壁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气囊分别通过两个连通管与对应的第一气囊连通。
[0008]优选地,所述降温盒的两侧内壁上均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每个所述运动板与对应的固定板之间均设置有弹性气囊,每个所述弹性气囊靠近半导体制冷片的一侧均设置有多个进液口,每个所述弹性气囊靠近螺旋管的一侧均设置有多个出液口,多个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内均安装有单向阀。
[0009]优选地,所述散热腔的内顶部安装有导温盒,所述导温盒内设置有用于上下滑动的导电块,所述导温盒位于导电块的下方空间填充有氯仿溶液,所述导温盒的内顶部安装有触摸延时开关,所述触摸延时开关用于控制循环风机和两个半导体制冷片。
[001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1、循环风机工作后,会产生的一个散热腔
→
第二空心条
→
螺旋管
→
循环风机
→
转动管
→
第一空心条
→
散热腔的循环气流,高温气体在螺旋管中,会与降温盒内的水体进行热传递,对空气进行降温,最后再通入到散热腔中,且在经过转动管处,会经过轴流风扇使得轴流风扇带动转动管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空心条进行转动状的鼓风,使得降温后的气体均匀的与散热腔内部的空气混合,达到均匀降温的效果,可以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有效的进行降温的同时,还可以避免灰尘进入到配电柜的内部。
[0011]2、转动管的转动还会带动凸轮转动,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凸轮与一直与两个活塞板相抵,所以凸轮的转动会带动两个活塞板发生往复的移动,由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是连通的,所以两个活塞板的左右移动会带动两个运动板进行左右移动,两个运动板的左右往复移动会带动对降温盒内的水体进行扰动,从而让降温盒内水体温度较为均匀,避免与螺旋管接触部分的水体温度过高的情况出现。
[0012]3、运动板的左右移动还会让弹性气囊压缩和扩展,弹性气囊扩展时,会将位于半导体制冷片冷端部的温度较低的水体吸入到弹性气囊中,而当弹性气囊压缩时,会将从半导体制冷片冷端部吸入的温度较低的水体排出到螺旋管处,利用冷水对螺旋管进行降温,我才呢个人进一步的对经过螺旋管的空气进行降温,达到更佳的降温效果,使得配电柜内部的降温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用内循环通风型配电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图3为图2的B处放大图;图4为图1中降温盒处放大图;图5为图4的C处放大图;图6为图1导温盒的放大图。
[0014]图中:1壳体、2降温盒、3第一空心条、4第二空心条、5导温盒、6循环风机、7进液口、8螺旋管、9连接管、10半导体制冷片、11连通管、12固定板、13固定杆、14导向滑杆、15弹性气囊、16第二气囊、17运动板、18出液口、19导电块、20风口、21凸轮、22转动管、23旋转接头、24
活塞板、25第一气囊、26弹簧、27轴流风扇、28散热腔、29矩形腔、30触摸延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6]参照图1
‑
6,一种配电自动化用内循环通风型配电柜,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散热腔28和矩形腔29,矩形腔29位于散热腔28的下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为了在保证没有灰尘进入到散热腔28内部的前提上对其内的电气元件进行散热,所以散热腔28内设置有循环散热机构,循环散热机构包括安装在散热腔28内顶部的第二空心条4,散热腔28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管22,转动管2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条3,第一空心条3与第二空心条4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多个风口20,壳体1的左侧安装有循环风机6,壳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降温盒2,降温盒2内部设置有螺旋管8,螺旋管8的进风端通过连接管9与第二空心条4连通,螺旋管8的出风端与循环风机6的进风端连通,循环风机6的出风端与转动管22的下端均延伸至矩形腔29内,循环风机6的出风端与转动管22位于矩形腔29内部分通过旋转接头23连通,旋转接头23的设置可以保证转动连接的同时,连通的气密性;作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自动化用内循环通风型配电柜,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散热腔(28)和矩形腔(29),所述矩形腔(29)位于散热腔(28)的下方;所述散热腔(28)内设置有循环散热机构,所述循环散热机构包括安装在散热腔(28)内顶部的第二空心条(4),所述散热腔(28)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管(22),所述转动管(2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条(3),所述第一空心条(3)与第二空心条(4)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多个风口(20),所述壳体(1)的左侧安装有循环风机(6),所述壳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降温盒(2),所述降温盒(2)内部设置有螺旋管(8),所述螺旋管(8)的进风端通过连接管(9)与第二空心条(4)连通,所述螺旋管(8)的出风端与循环风机(6)的进风端连通,所述循环风机(6)的出风端与转动管(22)的下端均延伸至矩形腔(29)内,所述循环风机(6)的出风端与转动管(22)位于矩形腔(29)内部分通过旋转接头(23)连通;所述转动管(22)内的设置有用于转动第一空心条(3)的转动机构;所述矩形腔(29)内和降温盒(2)内共同设置有用于对螺旋管(8)降温的降温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用内循环通风型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转动管(22)内的轴流风扇(27),所述轴流风扇(27)的外侧均与转动管(22)的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用内循环通风型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矩形腔(29)捏的两个活塞板(24),两个所述活塞板(24)均与矩形腔(29)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转动管(22)位于矩形腔(29)内的部分上安装凸轮(21),所述凸轮(21)分别与两个活塞板(24)接触,两个所述活塞板(24)的相背侧均通过弹簧(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金婵,
申请(专利权)人:柳金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