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减震隔热罩,包括隔热罩体,隔热罩体外壁的四个顶角位置分别设置有定位减震组件,每个定位减震组件均包括上金属夹片和下金属夹片,每个上金属夹片中间位置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每个第一螺纹孔内均设置有主锁紧螺栓,每个上金属夹片的下侧和下金属夹片的上侧均设置有环形卡槽,每个环形卡槽内均设置有环形金属丝网减震块,每个环形金属丝网减震块内均设置有加强环,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排气歧管带来的震动影响,避免出现隔热罩体意外掉落的现象,提高了使用者的安全性,并且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方便实用。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减震隔热罩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发动机部件的
,具体为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减震隔热罩。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外燃机、喷气发动机、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
[0003]在如今现有的发动机隔热罩中,一般采用镀铝板,冲压工艺成型,通过在镀铝板本体上直接用螺栓穿过安装孔将隔热罩连接在发动机旁的车身支架上,且排气歧管穿过隔热罩,对于这种安装模式,在长期使用后,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带来的震动作用,会使隔热罩脱离车身掉落,甚至会威胁驾驶员的安全。
[0004]基于此,我们需要研制出一种定位减震组件,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排气歧管带来的震动影响,避免出现隔热罩体意外掉落的现象,提高了使用者的安全性,并且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减震隔热罩,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减震隔热罩,包括隔热罩体,所述隔热罩体外壁的四个顶角位置分别设置有定位减震组件,每个所述定位减震组件均包括上金属夹片和下金属夹片,每个所述上金属夹片和下金属夹片均夹住隔热罩体,每个所述上金属夹片中间位置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内均设置有主锁紧螺栓,每个所述上金属夹片的下侧和下金属夹片的上侧均设置有环形卡槽,每个所述环形卡槽内均设置有环形金属丝网减震块,每个所述环形金属丝网减震块内均设置有加强环。
[0008]进一步的,每个所述上金属夹片和下金属夹片上均设置有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每个所述第二螺纹孔均啮合连接有副锁紧螺栓,且均穿过隔热罩体。
[0009]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罩体外壁上表面等间距平行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
[0010]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罩体外壁一侧设置有歧管接口。
[0011]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罩体外壁上设置有防火绝缘涂层。
[0012]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罩体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加强层,所述缓冲加强层上设置有耐高温保护层。
[0013]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加强层和耐高温保护层厚度相同。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通过定位减震组件,实现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排气歧管带来的震
动影响,避免出现隔热罩体意外掉落的现象,提高了使用者的安全性,并且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通过防火绝缘涂层,实现了对隔热罩体的保护,提高了防火和绝缘的作用,通过缓冲加强层和耐高温保护层,实现了对隔热罩体的加固和耐高温的保护。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定位减震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上金属夹片和下金属夹片截面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隔热罩体局部截面示意图。
[0021]图中:1、隔热罩体;11、防火绝缘涂层;12、缓冲加强层;13、耐高温保护层;2、定位减震组件;21、上金属夹片;211、第一螺纹孔;212、第二螺纹孔;22、下金属夹片;23、环形卡槽;24、环形金属丝网减震块;25、加强环;26、主锁紧螺栓;27、副锁紧螺栓;3、散热片;4、歧管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请着重参照附图1
‑
4,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减震隔热罩,包括隔热罩体1,所述隔热罩体1外壁的四个顶角位置分别设置有定位减震组件2,每个所述定位减震组件2均包括上金属夹片21和下金属夹片22,每个所述上金属夹片21和下金属夹片22均夹住隔热罩体1,每个所述上金属夹片21中间位置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211,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孔211内均设置有主锁紧螺栓26,每个所述上金属夹片21的下侧和下金属夹片22的上侧均设置有环形卡槽23,每个所述环形卡槽23内均设置有环形金属丝网减震块24,每个所述环形金属丝网减震块24内均设置有加强环25。
[0026]请着重参照附图1和附图3,每个所述上金属夹片21和下金属夹片22上均对称设置有第二螺纹孔212,每个所述第二螺纹孔212均啮合连接有副锁紧螺栓27,且均穿过隔热罩体1,通过副锁紧螺栓27,实现了将上金属夹片21、下金属夹片22和隔热罩体1三者锁紧在一起,所述隔热罩体1外壁上表面等间距平行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3,通过散热片3,实现了对
散热速度的加快,所述隔热罩体1外壁一侧设置有歧管接口4,通过歧管接口4,实现了将排气歧管穿过隔热罩体1。
[0027]请着重参照附图1和附图4,所述隔热罩体1外壁上设置有防火绝缘涂层11,通过防火绝缘涂层11,实现了对隔热罩体1的保护,提高了防火和绝缘的作用,所述隔热罩体1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加强层12,所述缓冲加强层12上设置有耐高温保护层13,所述缓冲加强层12和耐高温保护层13厚度相同,通过缓冲加强层12和耐高温保护层13,实现了对隔热罩体1的加固和耐高温的保护。
[0028]本技术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0029]首先检查各个器件是否存在损坏,在确保无损坏后,选择隔热罩体1的一个顶角位置,用上金属夹片21和下金属夹片22夹住,然后用副锁紧螺栓27依次穿过上金属夹片21、隔热罩体1和下金属夹片22,将三者牢牢锁紧在一起,随后用主锁紧螺栓26穿过第一螺纹孔211将隔热罩体1的一角固定在车身内,随后其余三个顶角依次固定,在发动机启动的时候,排气歧管的震动会影响到隔热罩体1,由于定位减震组件2中的环形金属丝网减震块24和加强环25的相互配个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隔热罩体1的震动,避免与车身的连接位置松动,掉落。
[0030]上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减震隔热罩,包括隔热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体(1)外壁的四个顶角位置分别设置有定位减震组件(2),每个所述定位减震组件(2)均包括上金属夹片(21)和下金属夹片(22),每个所述上金属夹片(21)和下金属夹片(22)均夹住隔热罩体(1),每个所述上金属夹片(21)中间位置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211),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孔(211)内均设置有主锁紧螺栓(26),每个所述上金属夹片(21)的下侧和下金属夹片(22)的上侧均设置有环形卡槽(23),每个所述环形卡槽(23)内均设置有环形金属丝网减震块(24),每个所述环形金属丝网减震块(24)内均设置有加强环(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减震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上金属夹片(21)和下金属夹片(22)上均对称设置有第二螺纹孔(2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伟,马雪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宏昌汽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