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布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2774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19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布线装置,包括布线装置主体和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头和位于加热头邻近布线装置主体一端的护套,加热头位于布线装置主体的一端,且与布线装置主体连接,加热头的第一侧面设有槽道,槽道延伸到加热头远离布线装置主体的端面并延伸到加热头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护套至少覆盖邻近布线装置主体一端的部分第一侧面,护套内表面设有凹槽,凹槽和位于第一侧面的部分槽道相对设置且彼此连通,共同构成用于收容光纤的空间。通过布线装置主体和加热装置的设置,实现高效、便捷地进行光纤布线。便捷地进行光纤布线。便捷地进行光纤布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布线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布线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光纤布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纤入户逐步成为一种趋势,光纤正逐渐代替铜缆实现宽带普及提速任务,光纤明线施工美观性差,且光纤无外部保护,容易受损;而暗线施工则需要解决暗管转弯角的穿纤问题,若暗管无法穿通,会浪费大量时间,且工效率受管道内部情况、以及辅助进行操作的穿管器工具影响大,存在施工穿管失败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布线装置,在不破坏现有装潢的情况下,高效、便捷地进行光纤布线。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布线装置,所述光纤布线装置包括布线装置主体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头和位于所述加热头邻近所述布线装置主体一端的护套,所述加热头位于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一端,且与所述布线装置主体连接,所述加热头的第一侧面设有槽道,所述槽道延伸到所述加热头远离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端面并延伸到所述加热头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护套至少覆盖邻近所述布线装置主体一端的部分所述第一侧面,所述护套内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和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部分所述槽道相对设置且彼此连通,共同构成用于收容光纤的空间。
[0005]首先,所述槽道从所述第一侧面延伸到所述端面并延伸到所述第二侧面,可保证在光纤布线过程中自由灵活转弯及实现天花板布线;其次,所述凹槽收容至少部分裸露在所述槽道外的光纤,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收容全部裸露在所述槽道外的光纤,所述护套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固定光纤方便加热及布线,另一方面所述护套有利与提高光纤的加热效率。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槽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子槽、位于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子槽、以及位于所述加热头远离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端面的第三子槽,所述第一子槽和所述第二子槽通过所述第三子槽连通,所述凹槽与部分所述第一子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子槽道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子槽的深度。槽道的深度为从槽口到槽底的距离,所述第三子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子槽的深度,使光纤在所述第一子槽充分加热且表面热熔胶融化后,在所述第三子槽裸露出更多的光纤,一方面,方便光纤压附固定,另一方面,使光纤固定更加紧密。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槽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槽道的长度,且所述第二槽道的长度可根据需要任意设置。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槽道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槽道的长度。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头包括靠近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加热部和远离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布线部,所述加热部的一端与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相连,所述加热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布线部相连,所述护套位于所述加热部外表面且至少覆盖所述加热部上的
所述第一侧面,所述布线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加热部的厚度。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加热头还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且均与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延伸方向Z相交。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相交。所述布线部的厚度是指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布线部的部分与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布线部的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或所述第三侧面位于所述布线部的部分与所述第四侧面位于所述布线部的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距离;所述加热部的厚度是指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加热部的部分与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加热部的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或所述第三侧面位于所述加热部的部分与所述第四侧面位于所述加热部的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距离。所述布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小于所述加热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和/或所述布线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小于所述加热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方便所述布线部在狭小空间如墙面夹角处布线。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布线部的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布线部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自靠近所述加热部一端向远离所述加热部一端逐渐变小,有利于贴墙布线。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侧面位于所述布线部的部分和所述第四侧面位于所述布线部的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自靠近所述加热部一端向远离所述加热部一端逐渐变小,有利于在狭小空间中布线。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头包括黄铜主体以及位于所述黄铜主体外表面的镍层,黄铜主体用于加热光纤,在黄铜主体表面镀镍处理,可防止所述加热头划黑墙体。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头还包括位于所述镍层远离所述黄铜主体外表面的铁氟龙层,所述加热头喷涂铁氟龙后,减小光纤与槽道的摩擦力,增加光纤布线时的顺滑程度,方便布线。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护套的外表面设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向所述护套的外侧延伸。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护套覆盖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位于所述加热部的部分,并覆盖小部分所述第二侧面用以与所述加热部固定。所述隔热件设置在所述护套覆盖部分所述第四侧面的侧面上,所述隔热件远离所述加热部的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X向外延伸。所述隔热件的材质为隔热材料,使所述护套在温度较高时,可通过所述隔热件将处于高温状态的所述护套从所述加热部上取出,避免烫伤。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布线装置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布线装置主体远离所述加热头的一端连接。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布线装置主体靠近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设有卡位,所述伸缩杆靠近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一端设有弹性卡块,按压所述弹性卡块后所述伸缩杆可以自由的插入所述布线装置主体,遇到所述卡位后弹起卡在所述卡位开口上,当拆卸所述伸缩杆时,按压所述弹性卡块离开所述卡位开口即可。高处施工时,通过所述伸缩杆增长所述光纤布线装置的长度,在不需要借助梯子的情况下可实现天花板布线;低处施工时,借助所述伸缩杆,也可使实现无需弯腰、无需蹲下地布线,或不需要所述伸缩杆时,可快速将所述伸缩杆取下。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布线装置还包括固定器,所述固定器包括缆
盘轴和固定盖,所述缆盘轴用于卷绕所述光纤,所述缆盘轴与所述布线装置主体远离所述加热头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盖位于所述缆盘轴远离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一端,所述固定盖的外径大于所述缆盘轴的外径,以将所述光纤限位在所述缆盘轴上。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盖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缆盘轴远离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适配以将所述固定盖固定在所述缆盘轴上。通过所述缆盘轴和所述固定盖的设计,所述加热头推着光纤前进,所述缆盘轴释放光纤,可实现直接布线,无需提前将光纤沿线路布好。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器还包括缆盘,所述缆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空心轴、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空心轴为中空的直管,所述空心轴贯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空心轴套设在所述缆盘轴上且能够相对所述缆盘轴旋转,所述空心轴的内径小于所述固定盖的外径。所述固定盖将所述缆盘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布线装置包括布线装置主体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头和位于所述加热头邻近所述布线装置主体一端的护套,所述加热头位于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一端,且与所述布线装置主体连接,所述加热头的第一侧面设有槽道,所述槽道延伸到所述加热头远离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端面并延伸到所述加热头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护套至少覆盖邻近所述布线装置主体一端的部分所述第一侧面,所述护套内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和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部分所述槽道相对设置且彼此连通,共同构成用于收容光纤的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子槽、位于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子槽、以及位于所述加热头远离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端面的第三子槽,所述第一子槽和所述第二子槽通过所述第三子槽连通,所述凹槽与部分所述第一子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子槽道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子槽的深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头包括靠近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加热部和远离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布线部,所述加热部的一端与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相连,所述加热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布线部相连,所述护套位于所述加热部外表面且至少覆盖所述加热部上的所述第一侧面,所述布线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加热部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布线部的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布线部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自靠近所述加热部一端向远离所述加热部一端逐渐变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头还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第三侧面位于所述布线部的部分和所述第四侧面位于所述布线部的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自靠近所述加热部一端向远离所述加热部一端逐渐变小。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嘉琪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