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瑞仙专利>正文

利用后备厢空间来使后排座椅变形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2656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利用后备厢空间来使后排座椅变形的汽车,具体包括设置于后备厢前方的后排座椅,所述后排座椅的椅背由两侧的侧椅背和中间的活动椅背相接组成,侧椅背与活动椅背相互独立,且至少一侧的侧椅背的宽度小于后排座椅椅背整体宽度的1/3,活动椅背的宽度小于后备箱内两侧轮拱之间的间距;所述后排座椅设有用于调节活动椅背角度的椅背角度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传统的后排座椅做了改进,使后排座椅的中间部分可以利用后备厢的空间来增加椅背角度的调节范围,从而能够根据实际乘坐人员情况将后排座椅在横向空间充裕的三人座坐椅与纵向空间充裕的二人座躺椅或一人座躺椅之间切换,有利于提高乘客的舒适性,具有很好的商业价值。具有很好的商业价值。具有很好的商业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后备厢空间来使后排座椅变形的汽车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涉及到一种具有新型后排座椅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座椅是影响乘车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大多数的小汽车都设计为五座的,分为驾驶员和副驾驶的两个前排座椅,以及后排的三位乘客座椅。由于受到汽车的结构和轴距的限制,后排座椅都比较紧凑,腿部空间较小,后排座椅的靠背的角度无法调整或者只能微调,长时间乘坐会非常不舒服。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些汽车制造商把轴距加长,以影响驾驶操控性为代价来增加后排座椅腿部空间,但是由于后排座椅椅背的角度问题和腿脚部的空间还有限制,上述措施对乘客舒适性的改善并不明显。
[0003]现在社会的物流非常发达、方便,所以家庭用车很少会在后备厢装满行李物品,甚至大部分的人行车时都是空着后备厢。特别是现在渐渐普及的新能源汽车,由于没有了车头上的燃油发动机,车头处也会设置一个前置的行李仓,这样就可以把不多的行李物品放在前置的行李仓,后备厢的闲置空间更多了。但是,由于汽车后备厢的两侧恰好位于汽车后轮的上方,而传统的后排座椅均为四六组合座椅,后备厢中对应于汽车两侧后轮上方的弧形结构(即轮拱部分)分别与后排座椅的两侧相抵,限制了后排座椅的椅背调节角度,导致现有汽车无法利用后备厢的空间来增大后排座椅椅背角度调节范围,即使在后排座椅上只坐二个人或一个人时,也无法提高后排座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利用后备厢空间来使后排座椅变形的汽车,可以根据后排座椅的乘坐人员的需要,将后排座椅在横向空间充裕的三人座坐椅与纵向空间充裕的二人座躺椅或一人座躺椅之间切换,以提高后排乘客的舒适性。
[0005]本技术的利用后备厢空间来使后排座椅变形的汽车包括设置于后备厢前方的后排座椅,关键在于,所述后排座椅的椅背由两侧的侧椅背和中间的活动椅背相接组成,侧椅背与活动椅背相互独立,且至少一侧的侧椅背的宽度小于后排座椅椅背整体宽度的1/3,活动椅背的宽度小于后备箱内两侧轮拱之间的间距;所述后排座椅设有用于调节活动椅背角度的椅背角度调节机构。
[0006]本技术将传统的四六组合的后排座椅进行了改进,将后排座椅的椅背部分分成两侧的侧椅背和中间的活动椅背,并使至少一侧侧椅背的宽度小于传统单人座椅的宽度(即后排座椅椅背整体宽度的1/3)而基本与对应侧的轮拱部宽度相同,由于活动椅背的宽度小于后备箱内两侧轮拱之间的间距,因此将活动椅背向后调节角度时,就不会与两侧的轮拱发生干涉,可以利用后备厢的空间实现较大范围的角度调节,在乘员少于三人时,可以形成躺椅而提高乘客的舒适性。上述两侧的侧椅背可以是宽度相同的对称结构,也可以是
一侧较宽,而另一侧较窄的非对称结构,只要能够保证活动椅背在调节角度时不与两侧轮拱干涉即可。在切换变形为横向空间充裕的三人座时,后排座椅对应侧椅背处的位置都可以坐人,在切换变形为纵向空间充裕的二人座或单人座时,只能闲置或放置物品,侧椅背仍可象传统后排座椅那样固定或者向前进行折叠等操作。
[0007]进一步地,所述后排座椅的座垫由对应于侧椅背的侧座垫和对应于活动椅背的活动座垫组成,侧座垫与活动座垫相互独立,所述活动座垫活动安装于车身地板的导轨上,所述导轨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导轨的后端延伸至后备厢内。通过将后排座椅的座垫分为两侧的侧座垫和中间的活动坐垫,使得后排座椅的中间部分的灵活性更大,可以沿着导轨前后移动,从而充分利用后备厢内的空间来扩大腿部空间,甚至使后排座椅的中间部分形成躺椅,大大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0008]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座垫通过垂直升降机构活动安装于车身地板的导轨上,以调节活动座垫的高度,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侧椅背的侧面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内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地安装有活动桌板,所述活动桌板由第二转轴及固定连接于转轴上的铰接折叠板构成,所述第二转轴通过转轴座与第一转轴的侧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相互垂直,所述转轴座设有用于限制折叠板转动角度的限位凸块。在将活动椅背向后调节角度后,可以从第一凹部内拉出并展开活动桌板,在后排座椅的中间位置形成用于临时放置物品的桌体,以方便中间的乘客使用。上述限位凸块能够对折叠板形成支撑,使其保持在水平角度。上述活动桌板的使用步骤如下:首先拉动活动桌板,使活动桌板绕第一转轴转动,从而将活动桌板从第一凹部内拉出,然后再将铰接折叠板展开呈一块平板,最后将该平板绕第二转轴转动,使该平板呈水平位置,此时限位凸块的顶面与该平板的底面相抵,对该平板形成支撑及限位作用,保证该平板的稳定。
[0010]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椅背由单个椅背构成,活动椅背一侧的第一侧椅背的侧面设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处安装有辅助安全带;活动椅背另一侧的第二侧椅背的侧部设有用于连接辅助安全带的连接结构。在将活动椅背向后调节角度后,可以从第二凹部处拉出辅助安全带,并将辅助安全带的自由端与第二侧椅背的侧部相连接,对乘客进行保护,当然,原来中间座椅处的安全带仍可使用,原来的三人座座椅的安全带的锁扣最好在座垫上设置相应的凹口容纳,以免得人员移位时锁扣碰触身体,此处不再赘述。
[0011]具体来说,所述辅助安全带由弹性板制成,所述辅助安全带的固定端通过第三转轴安装于第一侧椅背的内部,第一侧椅背的内部设有用于驱动第三转轴转动的安全带电机;所述连接结构由设置于辅助安全带的自由端的通孔以及设置于第二侧椅背侧部的卡钩组成,所述卡钩通过第四转轴活动安装于第二侧椅背的侧部,所述第二侧椅背内部设有用于驱动第四转轴转动的卡钩电机;所述安全带电机、卡钩电机分别与控制器相连;辅助安全带的自由端还与活动座椅安全带的端部相连。上述辅助安全带能够自动操作,具体过程如下:在将活动椅背向后调节角度后,通过控制器来分别控制安全带电机、卡钩电机的动作,首先是安全带电机带动第三转轴转动,使辅助安全带从第二凹部向外部转动,直到辅助安全带的自由端处的通孔套入到卡钩上,然后卡钩电机带动第四转轴转动,使卡钩的方向改变,从而勾住辅助安全带的自由端。解锁辅助安全带的步骤与上述步骤相反,此处不再赘述。
[0012]或者,所述活动椅背由两个独立的椅背构成,活动椅背两侧的侧椅背的侧面均设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处安装有辅助安全带,所述辅助安全带由弹性板制成,所述辅助安全带的固定端通过第三转轴安装于侧座椅的内部,侧座椅的内部设有用于驱动第三转轴转动的安全带电机;所述两个独立椅背在交界面处均设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三凹部处通过销轴设有活动板,两个侧椅背的内部均设有用于驱动活动板转动的活动板电机,所述安全带电机、活动板电机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活动板上设有用于连接辅助安全带的连接结构。此种结构的好处在于,两个独立椅背的安全带可以独立操作,适合于乘坐两个人的情况。
[0013]进一步地,活动椅背的顶部设有固定式头枕或水平移动式头枕或隐藏式头枕,以使活动座垫上的乘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后备厢空间来使后排座椅变形的汽车,包括设置于后备厢前方的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的椅背由两侧的侧椅背和中间的活动椅背相接组成,侧椅背与活动椅背相互独立,且至少一侧的侧椅背的宽度小于后排座椅椅背整体宽度的1/3,活动椅背的宽度小于后备箱内两侧轮拱之间的间距;所述后排座椅设有用于调节活动椅背角度的椅背角度调节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后备厢空间来使后排座椅变形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的座垫由对应于侧椅背的侧座垫和对应于活动椅背的活动座垫组成,侧座垫与活动座垫相互独立,所述活动座垫活动安装于车身地板的导轨上,所述导轨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导轨的后端延伸至后备厢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后备厢空间来使后排座椅变形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垫通过垂直升降机构活动安装于车身地板的导轨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利用后备厢空间来使后排座椅变形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椅背的侧面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内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地安装有活动桌板,所述活动桌板由第二转轴及固定连接于转轴上的铰接折叠板构成,所述第二转轴通过转轴座与第一转轴的侧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相互垂直,所述转轴座设有用于限制折叠板转动角度的限位凸块。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利用后备厢空间来使后排座椅变形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椅背由单个椅背构成,活动椅背一侧的第一侧椅背的侧面设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处安装有辅助安全带;活动椅背另一侧的第二侧椅背的侧部设有用于连接辅助安全带的连接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后备厢空间来使后排座椅变形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仙
申请(专利权)人:陈瑞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