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透水砖的人行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258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15
一种基于透水砖的人行道结构,包含有设置在路床上并且用于平面支撑的缓冲层体(2)、设置在缓冲层体(2)中并且用于侧面支撑的路缘石(5)、设置在缓冲层体(2)和路缘石(5)之间的透水砖层体(4),通过缓冲层体(2)和路缘石(5),实现了在路床上形成人行道的支撑基体,通过透水砖层体(4),实现了形成对积水进行渗透处理,因此提高了人行道的使用效果。此提高了人行道的使用效果。此提高了人行道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透水砖的人行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人行道结构,尤其是一种基于透水砖的人行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人行道指的是道路中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一般宽度为四米左右,因此人行道结构是一种重要的建筑物部件,在现有的人行道结构中,还没有一种基于透水砖的人行道结构,还都是使用一般的水泥砖进行铺设,由于水泥砖不能进行水渗透,从而可能在人行道上形成积水,影响了人行道的使用效果,
[0003]基于申请人于2021年7月8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专利技术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客体是一种基于透水砖的人行道结构。
[0005]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透水砖的人行道结构,因此提高了人行道的使用效果。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设置在路床上并且用于平面支撑的缓冲层体、设置在缓冲层体中并且用于侧面支撑的路缘石、设置在缓冲层体和路缘石之间的透水砖层体。
[0007]由于设计了缓冲层体、路缘石和透水砖层体,通过缓冲层体和路缘石,实现了在路床上形成人行道的支撑基体,通过透水砖层体,实现了形成对积水进行渗透处理,因此提高了人行道的使用效果。
[0008]本技术设计了,按照形成对积水进行渗透处理的方式把缓冲层体、路缘石和透水砖层体相互联接。
[0009]本技术设计了,按照通过平面吸收形成对积水进行渗透处理的方式把透水砖层体与缓冲层体和路缘石联接。
[0010]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增加对积水的吸收渗漏处理的方式,不再发生人行道存在积水的现象。
[0011]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路床与缓冲层体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基层体。
[0012]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透水砖层体与缓冲层体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平铺层体。
[0013]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透水砖层体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粘接层体。
[0014]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
[0015]本技术设计了,基层体设置在路床上,缓冲层体设置在基层体上并且在缓冲
层体上设置有平铺层体,在缓冲层体和平铺层体中设置有路缘石并且在路缘石和平铺层体之间设置有透水砖层体。
[001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对基层体、缓冲层体、平铺层体、透水砖层体和路缘石,组成了本技术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技术的技术问题。
[0017]本技术设计了,缓冲层体设置为具有砂子和水泥的透水混凝土凝结体并且缓冲层体的侧面部设置为与路缘石包裹式联接,缓冲层体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基层体接触式联接,缓冲层体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平铺层体接触式联接。
[0018]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透水砖层体的底层平摊支撑。
[0019]本技术设计了,路缘石设置为条石块并且路缘石的下端头设置为与缓冲层体嵌入式联接,路缘石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平铺层体和透水砖层体接触式联接并且路缘石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路床接触式联接。
[0020]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透水砖层体的侧面边界支撑。
[0021]本技术设计了,透水砖层体设置为具有透水砖的排列体并且透水砖层体的侧面部设置为与路缘石接触式联接,透水砖层体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平铺层体接触式联接。
[002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透水砖层体中的微形孔体,实现了形成水流动通道。
[0023]本技术设计了,基层体设置为处于压实状态的碎石集成体并且基层体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路床接触式联接,基层体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缓冲层体接触式联接。
[002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缓冲层体的底层平摊支撑,提高了人行道的稳定性能。
[0025]本技术设计了,平铺层体设置为砂子的集成体并且平铺层体的侧面部设置为与路缘石接触式联接,平铺层体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缓冲层体接触式联接,平铺层体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透水砖层体接触式联接。
[002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透水砖层体的透水砖的微动态支撑,防止对透水砖层体产生硬性冲击作用力并且使透水砖层体的透水砖产生裂纹的现象发生。
[0027]本技术设计了,基层体的碎石粒径设置为5

60mm并且基层体的厚度设置为98

120mm,基层体的压实系数设置为大于93%,缓冲层体的砂子和缓冲层体的水泥的重量比例设置为94

90:6

10,缓冲层体的厚度设置为68

72mm,平铺层体的砂子粒径设置为1

8mm并且基层体的厚度设置为28

32mm。
[0028]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透水砖层体的支撑体参数的匹配,提高了人行道的使用寿命。
[0029]本技术设计了,透水砖层体的透水砖设置为呈T字形相互吻合排列分布。
[0030]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透水砖层体的透水砖之间的交错排列,提高了透水砖层体的平面度。
[0031]本技术设计了,缓冲层体和路缘石与透水砖层体设置为按照硬质基体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缓冲层体、路缘石和透水砖层体与基层体设置为按照块状物支撑的方式分布,缓冲层体、路缘石和透水砖层体与平铺层体设置为按照粒状物支撑的方式分布,透水砖层体设置在两个路缘石之间,缓冲层体设置为沿基层体延伸分布,平铺层体设置为沿缓冲
层体延伸分布,透水砖层体设置为沿平铺层体延伸分布。
[0032]本技术设计了,粘接层体设置为具有按照重量比例85%的砂子和15%的水泥的水泥砂浆体,粘接层体设置在透水砖层体和平铺层体之间。
[0033]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透水砖层体的透水砖的下端端面不规则体的设置,增大与平铺层体的连接作用力。
[0034]本技术设计了,透水砖层体的横向截面轮廓线设置为V字形并且位于两侧面的透水砖层体的斜坡的倾斜角度设置为0.8

1.2
°

[0035]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积水在流动状态下进行被排出,提高了对积水的消除效果。
[0036]在本技术方案中,形成对积水进行渗透处理的缓冲层体、路缘石和透水砖层体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透水砖的人行道结构的
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
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003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透水砖的人行道结构,其特征是:包含有设置在路床上并且用于平面支撑的缓冲层体(2)、设置在缓冲层体(2)中并且用于侧面支撑的路缘石(5)、设置在缓冲层体(2)和路缘石(5)之间的透水砖层体(4),按照通过平面吸收形成对积水进行渗透处理的方式把透水砖层体(4)与缓冲层体(2)和路缘石(5)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透水砖的人行道结构,其特征是:按照形成对积水进行渗透处理的方式把缓冲层体(2)、路缘石(5)和透水砖层体(4)相互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透水砖的人行道结构,其特征是: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路床与缓冲层体(2)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基层体(1),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透水砖层体(4)与缓冲层体(2)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平铺层体(3),或,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透水砖层体(4)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粘接层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透水砖的人行道结构,其特征是:基层体(1)设置在路床上,缓冲层体(2)设置在基层体(1)上并且在缓冲层体(2)上设置有平铺层体(3),在缓冲层体(2)和平铺层体(3)中设置有路缘石(5)并且在路缘石(5)和平铺层体(3)之间设置有透水砖层体(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透水砖的人行道结构,其特征是:缓冲层体(2)设置为具有砂子和水泥的透水混凝土凝结体并且缓冲层体(2)的侧面部设置为与路缘石(5)包裹式联接,缓冲层体(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基层体(1)接触式联接,缓冲层体(2)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平铺层体(3)接触式联接,或,路缘石(5)设置为条石块并且路缘石(5)的下端头设置为与缓冲层体(2)嵌入式联接,路缘石(5)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平铺层体(3)和透水砖层体(4)接触式联接并且路缘石(5)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路床接触式联接,或,透水砖层体(4)设置为具有透水砖的排列体并且透水砖层体(4)的侧面部设置为与路缘石(5)接触式联接,透水砖层体(4)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平铺层体(3)接触式联接,或,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二虎韩云云董芝浩郝建红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建能兴辉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