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可回收轻质高强自保温金属外墙板施工结构,包括多个交错拼装的装配式金属外墙板和多个L形金属连接板,装配式金属外墙板包括装配式金属框架、装配式内嵌窗框和装配式内嵌金属蜂窝,装配式内嵌金属蜂窝上设置有多个预留通孔,L形金属连接板的竖板上开设有连接孔,高强螺栓穿过预留通孔和连接孔将装配式金属外墙板与L形金属连接板连接,L形金属连接板的水平板与结构板内表面上的预埋牛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装配式金属框架内嵌装配式内嵌金属蜂窝的结构,满足墙板的保温节能要求、轻质高强要求及墙板便于回收二次加工再利用的要求,L形金属连接板与主体结构浇筑成一体,并用高强螺栓连接,施工效果好。施工效果好。施工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可回收轻质高强自保温金属外墙板施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装配式自保温金属外墙板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可回收轻质高强自保温金属外墙板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相比传统的生产方式,装配式建筑在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和绿色施工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其生产效率高,质量易于控制。但是目前常见的装配式建筑,仅考虑工厂化生产及结构配件安装,未考虑拆除及构配件的回收再利用。
[0003]SI建筑是指建筑的承重结构骨架具有高耐久性,而且是固定不变的,但住宅所用的分隔构件,则可以根据住户的不同要求而灵活变换。参照这一理论,在传统建筑主体不变的情况下,将内外隔墙设计为便于安拆且可以二次回收利用、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同时满足了建筑外观甚至使用功能变更需要的形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0004]外墙自保温板材是一类建筑行业新型材料,最常见的外墙自保温板材为轻质蒸压砂加气混凝土板材,多用于框架结构,由于材料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且相比于砌体,砌块施工简便,取代外墙砌体、砌块且不需要额外进行保温施工。传统自保温板材结构构造能够满足强度要求,但其在耐久性,与温度变形方面无对应设计,且无法满足可回收再利用的绿色需求,与主体结构连接缺少成套的匹配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可回收轻质高强自保温金属外墙板施工结构,其设计新颖合理,通过装配式金属框架内嵌装配式内嵌金属蜂窝的结构,满足墙板的保温节能要求、轻质高强要求及墙板便于回收二次加工再利用的要求,相对于现有的外墙自保温板材施工更方便,利用装配式隔热层进行断桥处理,满足了金属外墙板抗震,抗风载,防止温度变化热胀冷缩的需求,L形金属连接板与主体结构浇筑成一体,并用高强螺栓将金属墙板与L形金属连接板相连接,施工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装配式可回收轻质高强自保温金属外墙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交错拼装的装配式金属外墙板和多个将装配式金属外墙板与结构板连接的L形金属连接板,装配式金属外墙板包括装配式金属框架和一体式内嵌在装配式金属框架内的装配式内嵌窗框,装配式金属框架位于装配式内嵌窗框外侧的区域内嵌有装配式内嵌金属蜂窝,装配式内嵌金属蜂窝靠近装配式内嵌窗框的四角位置处均设置有预留通孔,装配式金属框架的端部设置有与装配式金属框架等高的装配式外侧边板和装配式内侧边板,装配式外侧边板和装配式内侧边板的宽度均小于装配式金属外墙板的厚度,装配式外侧边板与装配式内侧边板的宽度之和大于装配式金属外墙板的厚度,装配式外侧边板和装配式内侧边板的交错位置之间设置有装配式隔热层,装配式
外侧边板、装配式隔热层和装配式内侧边板构成装配式金属框架端部的台阶形企口结构,装配式金属框架端部的台阶面设置有装配式硅胶密封带;
[0007]L形金属连接板的竖板上开设有连接孔,高强螺栓穿过预留通孔和连接孔将装配式金属外墙板与L形金属连接板连接,L形金属连接板的水平板与结构板内表面上的预埋牛腿固定连接,L形金属连接板的水平板与预埋牛腿之间设置有阻尼层。
[0008]上述的装配式可回收轻质高强自保温金属外墙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装配式外侧边板与装配式金属框架一侧墙板连接,装配式内侧边板与装配式金属框架另一侧墙板连接。
[0009]上述的装配式可回收轻质高强自保温金属外墙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金属框架与装配式外侧边板6连接的一侧墙板边缘位置处设置有外边板凹槽,装配式金属框架与装配式内侧边板连接的一侧墙板边缘位置处设置有内边板凹槽。
[0010]上述的装配式可回收轻质高强自保温金属外墙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金属外墙板的装配式外侧边板与相邻的装配式金属外墙板的装配式内侧边板之间设置有封堵夹层。
[0011]上述的装配式可回收轻质高强自保温金属外墙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金属框架的外边板凹槽与相邻的装配式金属框架的内边板凹槽连通,相连通的外边板凹槽和内边板凹槽上设置有硅酮密封胶。
[0012]上述的装配式可回收轻质高强自保温金属外墙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外侧边板、装配式隔热层和装配式内侧边板通过装配式尼龙螺丝连接。
[0013]上述的装配式可回收轻质高强自保温金属外墙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板外侧面上设置有悬挑板,装配式金属外墙板安装在相邻的两层悬挑板之间。
[0014]上述的装配式可回收轻质高强自保温金属外墙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板外侧面上设置有装配式挂板,装配式挂板为L形挂板,L形挂板的竖板锚固在结构板外侧面内,装配式金属外墙板安装在相邻的两层L形挂板的水平板之间。
[0015]上述的装配式可回收轻质高强自保温金属外墙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金属外墙板与结构板外侧面和L形金属连接板的竖板接触位置处设置有泡沫填充层。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本技术通过装配式金属框架内嵌装配式内嵌金属蜂窝的结构,满足墙板的保温节能要求、轻质高强要求及墙板便于回收二次加工再利用的要求,便于推广使用。
[0018]2、本技术由于自保温金属外墙板整体采用金属材料,且板面不再额外进行保温施工,需解决板材热桥效应,在板材边缘,利用装配式隔热层进行断桥处理。
[0019]3、本技术设计新颖合理,满足了金属外墙板抗震,抗风载,防止温度变化热胀冷缩的需求,同时,满足了便于拆卸可回收利用的绿色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便于推广使用。
[0020]4、本技术将L形金属连接板与主体结构浇筑成一体,并用高强螺栓将金属墙板与L形金属连接板相连接,L形金属连接板的水平板与预埋牛腿之间设置有阻尼层,起到吸能,抗震作用,施工效果好。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设计新颖合理,通过装配式金属框架内嵌装配式内嵌金属蜂窝的结构,满足墙板的保温节能要求、轻质高强要求及墙板便于回收二次加工再利用的
要求,相对于现有的外墙自保温板材施工更方便,利用装配式隔热层进行断桥处理,满足了金属外墙板抗震,抗风载,防止温度变化热胀冷缩的需求,L形金属连接板与主体结构浇筑成一体,并用高强螺栓将金属墙板与L形金属连接板相连接,施工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0022]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装配式金属外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单个装配式金属外墙板的正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两个装配式金属外墙板端部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0026]图4为图1中A处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结构板外有悬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结构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可回收轻质高强自保温金属外墙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交错拼装的装配式金属外墙板(1)和多个将装配式金属外墙板(1)与结构板(15)连接的L形金属连接板(19),装配式金属外墙板(1)包括装配式金属框架(2)和一体式内嵌在装配式金属框架(2)内的装配式内嵌窗框(3),装配式金属框架(2)位于装配式内嵌窗框(3)外侧的区域内嵌有装配式内嵌金属蜂窝(4),装配式内嵌金属蜂窝(4)靠近装配式内嵌窗框(3)的四角位置处均设置有预留通孔(5),装配式金属框架(2)的端部设置有与装配式金属框架(2)等高的装配式外侧边板(6)和装配式内侧边板(7),装配式外侧边板(6)和装配式内侧边板(7)的宽度均小于装配式金属外墙板(1)的厚度,装配式外侧边板(6)与装配式内侧边板(7)的宽度之和大于装配式金属外墙板(1)的厚度,装配式外侧边板(6)和装配式内侧边板(7)的交错位置之间设置有装配式隔热层(8),装配式外侧边板(6)、装配式隔热层(8)和装配式内侧边板(7)构成装配式金属框架(2)端部的台阶形企口结构,装配式金属框架(2)端部的台阶面设置有装配式硅胶密封带(10);L形金属连接板(19)的竖板上开设有连接孔(22),高强螺栓(21)穿过预留通孔(5)和连接孔(22)将装配式金属外墙板(1)与L形金属连接板(19)连接,L形金属连接板(19)的水平板与结构板(15)内表面上的预埋牛腿(17)固定连接,L形金属连接板(19)的水平板与预埋牛腿(17)之间设置有阻尼层(18)。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可回收轻质高强自保温金属外墙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外侧边板(6)与装配式金属框架(2)一侧墙板连接,装配式内侧边板(7)与装配式金属框架(2)另一侧墙板连接。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可回收轻质高强自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杨思雨,于航,张涛,李敏波,孙强,张乐,杨斌,吴洁,何萌,蒲靖,张国禄,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