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用自移装置,包括安装箱、自移架主体、连接筒和移动装置主体,所述自移架主体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了固定块,固定块表面开设了移动槽,所述移动装置主体上表面右端设置了双向电机,所述移动装置主体上端表面开设了拆卸通槽,拆卸通槽内部设置了与双向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旋转轴,旋转轴表面固定连接了蜗杆套,蜗杆套一端设置了与蜗杆套相配合的蜗轮,蜗轮中间固定连接了贯穿移动装置主体并与贯穿部位通过轴承固定转动连接的旋转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用自移装置,可以在检测设备安装之后便于对检测设备进行很好的移动处理,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用自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矿掘进
,特别是涉及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用自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掘进工作面又称掘进迎头,是指在为回采工作面做准备时,首先开采一条巷道,这条巷道包含探煤、掘煤、探水、探气等作用,具体说就是一个以掘进为主,以其他地质条件为辅的单独独头巷道,没有自主的通风系统,无直接通往地面的通道,需要做巷道顶部与两帮的支护,一般为机械掘进和炮掘。
[0003]掘进工作面在进行使用时内部往往会安装检测设备来对内部进行检测处理,传统的检测设备在掘进工作面安装之后不便于进行移动处理,进而影响监测设备跟随掘进机进行移动,同时造成工作人员操作监测设备麻烦,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用自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用自移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检测设备在掘进工作面安装之后不便于进行移动处理,进而影响监测设备跟随掘进机进行移动,同时造成工作人员操作监测设备麻烦,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包括安装箱、自移架主体、连接筒和移动装置主体,所述自移架主体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了固定块,固定块表面开设了移动槽,所述移动装置主体上表面右端设置了双向电机,所述移动装置主体上端表面开设了拆卸通槽,拆卸通槽内部设置了与双向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旋转轴,旋转轴表面固定连接了蜗杆套,蜗杆套一端设置了与蜗杆套相配合的蜗轮,蜗轮中间固定连接了贯穿移动装置主体并与贯穿部位通过轴承固定转动连接的旋转杆,旋转杆两端均固定连接了与移动槽相配合的移动轮二,所述移动装置主体左右两侧表面均设置了两个均与移动装置主体内部通过轴承固定转动连接的转杆,转杆一端固定连接了与移动槽内部相配合的移动轮一,所述移动轮一和移动轮二表面以及移动槽内部表面均设置了防滑垫。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所述移动装置主体上表面左端固定连接了两个配重块,所述拆卸通槽的大小与蜗杆套外表面的大小相同。
[0008]进一步,所述双向电机侧表面固定连接了与移动装置主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安装环。
[0009]进一步,所述自移架主体贯穿安装箱并与贯穿部位滑动连接,所述自移架主体上端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了与安装箱内部滑动连接的挡板。
[0010]进一步,所述安装箱内部两端均固定连接了贯穿挡板并与贯穿部位滑动连接的滑杆,滑杆上下表面均设置了两端分别与挡板和安装箱固定连接的弹簧。
[0011]进一步,所述安装箱外表面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了安装板,安装板表面开设了安装孔。
[0012]进一步,所述连接筒与移动装置主体下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筒下端设置了与连接筒内部滑动连接的升降杆,升降杆下端表面固定连接了带有连接孔的连接板。
[0013]进一步,所述连接筒表面和升降杆表面均开设了连接通槽,所述连接筒一端设置了与连接通槽相配合的连接螺栓,连接螺栓一端设置了螺母。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用自移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15]1、通过设置的固定块、移动装置主体、移动轮一、双向电机、移动槽、旋转杆、移动轮二、蜗轮、蜗杆套和旋转轴之间的配合效果,可以使检测设备在安装之后便于进行移动处理,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的防滑垫可以提高移动轮一和移动轮二在移动槽内部的移动效果,避免出现打滑的现象,从而影响检测设备的移动;
[0016]2、通过设置的安装环便于对双向电机进行拆卸维修处理,通过设置的连接筒、升降杆和连接螺栓之间的配合,便于对升降杆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便于对检测设备的高度进行调节处理,通过设置的连接板便于使检测设备进行安装处理,通过设置的弹簧可以对自移架主体进行减震处理,提高自移架主体的使用寿命。
[0017]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用自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提供的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用自移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用自移装置中自移架主体的俯视剖视图;
[0022]图4为图1提供的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用自移装置中安装箱的侧视剖视图;
[0023]图5为图1提供的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用自移装置中移动装置主体的正视剖视图。
[00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5]1、安装箱;2、自移架主体;3、连接筒;4、升降杆;5、固定块;6、移动装置主体;7、移动轮一;8、双向电机;9、配重块;10、移动槽;11、旋转杆;12、移动轮二;13、弹簧;14、蜗轮;15、蜗杆套;16、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1
‑
5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
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9]如图1
‑
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用自移装置,包括安装箱1、自移架主体2、连接筒3和移动装置主体6,所述自移架主体2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了固定块5,固定块5表面开设了移动槽10,所述移动装置主体6上表面右端设置了双向电机8,所述移动装置主体6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用自移装置,包括安装箱(1)、自移架主体(2)、连接筒(3)和移动装置主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移架主体(2)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了固定块(5),固定块(5)表面开设了移动槽(10),所述移动装置主体(6)上表面右端设置了双向电机(8),所述移动装置主体(6)上端表面开设了拆卸通槽,拆卸通槽内部设置了与双向电机(8)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旋转轴(16),旋转轴(16)表面固定连接了蜗杆套(15),蜗杆套(15)一端设置了与蜗杆套(15)相配合的蜗轮(14),蜗轮(14)中间固定连接了贯穿移动装置主体(6)并与贯穿部位通过轴承固定转动连接的旋转杆(11),旋转杆(11)两端均固定连接了与移动槽(10)相配合的移动轮二(12),所述移动装置主体(6)左右两侧表面均设置了两个均与移动装置主体(6)内部通过轴承固定转动连接的转杆,转杆一端固定连接了与移动槽(10)内部相配合的移动轮一(7),所述移动轮一(7)和移动轮二(12)表面以及移动槽(10)内部表面均设置了防滑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用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主体(6)上表面左端固定连接了两个配重块(9),所述拆卸通槽的大小与蜗杆套(15)外表面的大小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矿掘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孙立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