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液态油润滑轴承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240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具体为一种用液态油润滑轴承的电机。其包括机座、定子、转子和安装供油组件;安装供油组件共设置有两组,两组安装供油组件分别位于机座前后两端,安装供油组件包括轴承、端盖、骨架油封及安装组件、储油盒、连通组件和堵头,轴承套装在转子上,轴承设置在端盖上,骨架油封及安装组件设置在端盖上,端盖与机座连接,端盖上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进油通道、油腔和出油通道,储油盒设置在端盖顶部,储油盒与进油通道连通,堵头设置在出油通道处;转子位于定子内侧,定子设置在机座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对轴承进行有效润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对轴承进行有效润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对轴承进行有效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液态油润滑轴承的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液态油润滑轴承的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机的轴承普遍采用膏状润滑脂,稠度大,旋转阻力大,添加时,添加量难以准确计算。若膏状润滑脂添加太多,则影响轴承旋转阻力,带来电机轴承温升的上升,造成轴承高温引发的寿命衰减。若膏状润滑脂添加太少,则无法充分的润滑轴承,从而造成轴承磨损、疲劳、压痕,提前失效损坏。
[0003]再加之电机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会把润滑脂甩向外圈以及轴承盖两边,有时拆开轴承时发现润滑脂跑到盖子边上,加之长时间新加注润滑脂就会挤到电机线圈上,影响电机线圈散热,同时也会造成轴承内圈无法充分润滑,轴承寿命大幅度缩短,润滑脂利用率又很小,目前只能选择深沟槽轴承,由于润滑脂的原因又不能选择承载力更大,更耐用的滚柱轴承,所以弊端太多。
[0004]又需要经常定期停机加注润滑脂,虽有所缓解,但是膏状润滑脂的缺陷还是不能充分让轴承完全润滑,同时加注量也难把握,如果没有停机条件就更无法加注。润滑不良影响着轴承,电机轴承一但损坏没有及时发现会造成电机绕阻高温而烧毁,电机一但损坏就得停机,对生产影响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对轴承进行有效润滑的用液态油润滑轴承的电机。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用液态油润滑轴承的电机,包括机座、定子、转子和安装供油组件。
[0007]安装供油组件共设置有两组,两组安装供油组件分别位于机座前后两端,安装供油组件包括轴承、端盖、骨架油封及安装组件、储油盒、连通组件和堵头,轴承套装在转子上,轴承设置在端盖上,骨架油封及安装组件设置在端盖上,端盖与机座连接,端盖上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进油通道、油腔和出油通道,储油盒设置在端盖顶部,储油盒与进油通道连通,堵头设置在出油通道处;转子位于定子内侧,定子设置在机座内。
[0008]优选的,骨架油封及安装组件包括副骨架油封、轴承盖、O形圈和主骨架油封,副骨架油封设置在轴承盖上,轴承盖设置在端盖轴向一端,O形圈设置在轴承盖和端盖之间,主骨架油封设置在端盖轴向的另一端。
[0009]优选的,轴承盖通过螺栓a与端盖连接,端盖通过螺栓b与机座连接。
[0010]优选的,储油盒顶部设置有呼吸阀。
[0011]优选的,进油通道为进油通道b,油腔为油腔b,出油通道为出油通道b,进油通道b和出油通道b均竖直设置。
[0012]优选的,进油通道为进油通道a,油腔为油腔a,出油通道为出油通道a,进油通道a
和出油通道a均倾斜设置,储油盒通过连通组件与进油通道a连通,连通组件包括接头a、软管和接头b,储油盒、接头a、软管、接头b和端盖依次连接。
[0013]优选的,转子端部设置有相贴的扇叶和卡簧,机座上设置有风罩,扇叶朝向风罩,扇叶和卡簧均位于风罩内侧。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5]本技术中,储油盒内添加有液态润滑液,流动性好,润滑更充分,液态润滑液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入进油通道,从而进入油腔,对油腔处的轴承进行润滑,液态润滑液会填充在出油通道处,当需要排出润滑液时,打开堵头即可,操作简单,堵头起到封堵作用,还起到方便维护出油通道的作用。轴承得到润滑后,旋转阻力小,寿命得到延长,还可以选用耐用性和承载力更好的滚柱轴承。液态润滑液的添加方便直观,无须担心添加过多或过少,自动调节润滑液占空比。储油盒自动供液,长时间无须加注,加注也无需停机,大大延长轴承的寿命,从而避免了因电机轴承损坏而造成的经济浪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液态润滑液的流通路径结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液态润滑液的另一种流通路径结构剖视图。
[0020]附图标记:1、机座;2、定子;3、转子;4、副骨架油封;5、轴承盖;51、O形圈;6、主骨架油封;7、轴承;8、端盖;801、进油通道a;802、油腔a;803、出油通道a;804、进油通道b;805、油腔b;806、出油通道b;9、储油盒;10、呼吸阀;11、接头a;12、软管;13、接头b;14、堵头;15、扇叶;16、卡簧;17、风罩;18、螺栓a;19、螺栓b。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液态油润滑轴承的电机,包括机座1、定子2、转子3和安装供油组件。
[0023]安装供油组件共设置有两组,两组安装供油组件分别位于机座1前后两端,安装供油组件包括轴承7、端盖8、骨架油封及安装组件、储油盒9、连通组件和堵头14,轴承7套装在转子3上,轴承7设置在端盖8上,骨架油封及安装组件设置在端盖8上,端盖8与机座1连接,端盖8上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进油通道、油腔和出油通道,储油盒9设置在端盖8顶部,储油盒9与进油通道连通,堵头14设置在出油通道处;转子3位于定子2内侧,定子2设置在机座1内。
[0024]本实施例中,储油盒9内添加有液态润滑液,流动性好,润滑更充分,液态润滑液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入进油通道,从而进入油腔,对油腔处的轴承7进行润滑,液态润滑液会填充在出油通道处,当需要排出润滑液时,打开堵头14即可,操作简单,堵头14起到封堵作用,还起到方便维护出油通道的作用。轴承7得到润滑后,旋转阻力小,寿命得到延长,还可以选用耐用性和承载力更好的滚柱轴承。液态润滑液的添加方便直观,无须担心添加过多或过少,自动调节润滑液占空比。储油盒9自动供液,长时间无须加注,加注也无需停机,大大延长轴承7的寿命,从而避免了因电机轴承损坏而造成的经济浪费。
[0025]实施例二
[0026]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液态油润滑轴承的电机,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骨架油封及安装组件包括副骨架油封4、轴承盖5、O形圈51和主骨架油封6,副骨架油封4设置在轴承盖5上,轴承盖5设置在端盖8轴向一端,轴承盖5通过螺栓a18与端盖8连接,方便拆装,O形圈51设置在轴承盖5和端盖8之间,保证密封性,主骨架油封6设置在端盖8轴向的另一端。端盖8通过螺栓b19与机座1连接,方便拆装。
[0027]实施例三
[0028]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液态油润滑轴承的电机,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储油盒9上带有液位指示,储油盒9顶部设置有呼吸阀10。从而保证液态润滑液的稳定。
[0029]进油通道为进油通道b804,油腔为油腔b805,出油通道为出油通道b806,进油通道b804和出油通道b806均竖直设置,储油盒9直接与进油通道b804连通,用于供油,结构简单。
[0030]实施例四
[003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液态油润滑轴承的电机,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液态油润滑轴承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1)、定子(2)、转子(3)和安装供油组件;安装供油组件共设置有两组,两组安装供油组件分别位于机座(1)前后两端,安装供油组件包括轴承(7)、端盖(8)、骨架油封及安装组件、储油盒(9)、连通组件和堵头(14),轴承(7)套装在转子(3)上,轴承(7)设置在端盖(8)上,骨架油封及安装组件设置在端盖(8)上,端盖(8)与机座(1)连接,端盖(8)上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进油通道、油腔和出油通道,储油盒(9)设置在端盖(8)顶部,储油盒(9)与进油通道连通,堵头(14)设置在出油通道处;转子(3)位于定子(2)内侧,定子(2)设置在机座(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液态油润滑轴承的电机,其特征在于,骨架油封及安装组件包括副骨架油封(4)、轴承盖(5)、O形圈(51)和主骨架油封(6),副骨架油封(4)设置在轴承盖(5)上,轴承盖(5)设置在端盖(8)轴向一端,O形圈(51)设置在轴承盖(5)和端盖(8)之间,主骨架油封(6)设置在端盖(8)轴向的另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液态油润滑轴承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轴承盖(5)通过螺栓a(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超向明洪
申请(专利权)人:澳迪斯智能装备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