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治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2389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培养皿可拆卸连接有上壳体,上壳体顶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注液管,注液管顶部可拆卸连接有气囊,注液管贯穿上壳体顶壁固定连接有分液管,分液管位于上壳体内部且与培养皿底面平行设置,分液管底部轴向开设有若干出液孔,上壳体中心位置穿设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通过密封轴承与上壳体顶壁转动连接,伸缩机构侧面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划线机构,划线机构位于上壳体内部,伸缩机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盘,旋转盘顶部固定有旋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接种菌种时,不需要打开上壳体,避免了培养基与外界空气大面积接触,有效避免了杂菌污染。有效避免了杂菌污染。有效避免了杂菌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微生物实验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针对不同的微生物对能量、营养和理化条件的需求不同,对现有培养基经过适当的优化改造可以用于新的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在微生物环境功能研究、代谢途径的阐明、特定功能的验证及基础实验和生产实践的应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0003]现有的微生物分离培育装置,接种时需要将顶盖打开,然后通过人工划痕来进行接种,接种完成后再盖上顶盖,这种接种方式接种时培养基直接与空气大面积接触,容易造成杂菌污染,而且,人工进行划痕,效率低,这过程中也容易造成杂菌污染,影响微生物培育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所述培养皿可拆卸连接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顶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注液管,所述注液管顶部可拆卸连接有气囊,所述注液管贯穿所述上壳体顶壁固定连接有分液管,所述分液管位于所述上壳体内部且与所述培养皿底面平行设置,所述分液管底部轴向开设有若干出液孔,所述上壳体中心位置穿设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通过密封轴承与所述上壳体顶壁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机构侧面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划线机构,所述划线机构位于所述上壳体内部,所述伸缩机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顶部固定有旋钮。
[0006]优选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通过所述密封轴承与所述上壳体顶壁转动连接,所述外套筒顶部与所述旋转盘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筒内穿设有内芯柱,所述内芯柱与所述外套筒滑动连接,所述内芯柱与所述外套筒之间设有卡接单元和恢复单元。
[0007]优选的,所述卡接单元包括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开设于所述外套筒内侧壁,所述内芯柱外侧壁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底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卡块,所述弹性卡块与所述卡接槽相适配,所述弹性卡块连接有控制组件。
[0008]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贯穿所述内芯柱顶面延伸到所述通槽内,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内芯柱滑动连接,所述弹性卡块与所述连接柱之间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接柱顶部转动连接有拉环,所述内芯柱顶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拉环与所述安装槽相适配。
[0009]优选的,所述恢复单元包括与所述内芯柱底部固定连接的底柱,所述底柱的直径小于所述内芯柱的直径,所述外套筒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底柱贯穿所述限位环与所述划线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底柱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内芯柱与所述限位环之间,所述弹簧两端分别通过密封圈与所述内芯柱和所述限位环抵触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划线机构包括刮板,所述刮板一侧固定有插板,所述底柱侧壁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板与所述插槽插接,所述刮板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接种条。
[0011]优选的,所述培养皿与所述上壳体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上壳体顶部边缘固定安装有放置环。
[0013]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4]本技术接种菌种时,不需要打开上壳体,直接将菌种从注液管注入,使其进入分液管,然后盖上气囊,按压气囊,使分液管中的菌种从出液孔流出,落到培养基上,避免了培养基与外界空气大面积接触,有效避免了杂菌污染。
[0015]本技术划线时,按下伸缩机构,使划线机构与培养基接触,然后旋转旋钮,使划线机构在培养基上划线,将菌种涂抹到培养基表面,方便菌种在培养基内寄生繁殖,不需要开启上壳体即可完成划线,而且划线简单快捷,划线效率高、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的主视图;
[0018]图2为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的俯视图;
[0019]图3为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培养皿;2、上壳体;3、注液管;4、气囊;5、分液管;6、密封轴承;7、出液孔;8、旋转盘;9、旋钮;10、外套筒;11、内芯柱;12、卡接槽;13、通槽;14、弹性卡块;15、连接柱;16、连杆;17、拉环;18、安装槽;19、底柱;20、限位环;21、弹簧;22、密封圈;23、刮板;24、插板;25、接种条;26、放置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1,培养皿1可拆卸连接有上壳体2,上壳体2顶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注液管3,注液管3顶部可拆卸连接有气囊4,注液管3贯穿上壳体2顶壁固定连接有分液管5,分液管5位于上壳体2内部且与培养皿1底面平行设
置,分液管5底部轴向开设有若干出液孔7,上壳体2中心位置穿设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通过密封轴承6与上壳体2顶壁转动连接,伸缩机构侧面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划线机构,划线机构位于上壳体2内部,伸缩机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盘8,旋转盘8顶部固定有旋钮9。
[0024]使用时,先对本装置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在培养皿1内注入培养基,将上壳体2安装到培养皿1上,然后取下气囊4,将菌种从注液管3注入,使其进入分液管5,然后盖上气囊4,按压气囊4,使分液管5中的菌种从出液孔7流出,落到培养基上,然后按下伸缩机构,使划线机构与培养基接触,然后旋转旋钮9,使划线机构在培养基上划线,将菌种涂抹到培养基表面,方便菌种在培养基内寄生繁殖,划线完成后拉动伸缩机构,使划线机构与培养基脱离,即可完成。
[0025]进一步优化方案,伸缩机构包括外套筒10,外套筒10通过密封轴承6与上壳体2顶壁转动连接,保持封闭状态,防止外界空气与培养基接触,避免造成杂菌污染,外套筒10顶部与旋转盘8固定连接,方便旋转盘8带动外套筒10转动,外套筒10内穿设有内芯柱11,内芯柱与外套筒10滑动连接,使内芯柱11可以在外套筒10内上下滑动,内芯柱与外套筒10之间设有卡接单元和恢复单元,方便固定和恢复内芯柱11与外套筒10的相对位置。
[0026]进一步优化方案,卡接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皿(1),所述培养皿(1)可拆卸连接有上壳体(2),所述上壳体(2)顶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注液管(3),所述注液管(3)顶部可拆卸连接有气囊(4),所述注液管(3)贯穿所述上壳体(2)顶壁固定连接有分液管(5),所述分液管(5)位于所述上壳体(2)内部且与所述培养皿(1)底面平行设置,所述分液管(5)底部轴向开设有若干出液孔(7),所述上壳体(2)中心位置穿设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通过密封轴承(6)与所述上壳体(2)顶壁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机构侧面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划线机构,所述划线机构位于所述上壳体(2)内部,所述伸缩机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盘(8),所述旋转盘(8)顶部固定有旋钮(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外套筒(10),所述外套筒(10)通过所述密封轴承(6)与所述上壳体(2)顶壁转动连接,所述外套筒(10)顶部与所述旋转盘(8)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筒(10)内穿设有内芯柱(11),所述内芯柱与所述外套筒(10)滑动连接,所述内芯柱与所述外套筒(10)之间设有卡接单元和恢复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单元包括卡接槽(12),所述卡接槽(12)开设于所述外套筒(10)内侧壁,所述内芯柱(11)外侧壁上开设有通槽(13),所述通槽(13)底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卡块(14),所述弹性卡块(14)与所述卡接槽(12)相适配,所述弹性卡块(14)连接有控制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佳
申请(专利权)人:长治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