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磁钢机,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转盘,转盘连接有旋转定位机构,在转盘上放入转子铁芯,转盘的旁侧设有传送板,传送板连接有水平驱动单元,传送板上设有两组磁钢推送机构,每组磁钢推送机构包括承托板和磁钢框,承托板靠近转盘的末端与磁钢框之间保持间距,间距为上下贯通的出料口,承托板远离转盘的一侧设有推送组件,转盘上方设有将磁钢依次插入转子铁芯磁钢槽内的嵌入机构。通过旋转定位机构带动转子铁芯旋转一定角度,在水平驱动单元的作用下传送磁钢推送机构,推料组件往出料口逐一推送磁钢,推出的磁钢在嵌入机构的作用下插入定子铁芯的磁钢槽内,进而完成磁钢的插装,替代现有手工插装的加工方式,提高加工效率。提高加工效率。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磁钢机
[0001]本技术涉及伺服电机零配件装配
,特别涉及一种插磁钢机。
技术介绍
[0002]伺服电机需要安装稀土永磁磁钢。通常具有两种装配方式:第一种、磁钢与转子外圆粘接,具体的安装设备可参见中国专利技术授权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1877516B,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08月22日,公开的一种电机磁钢自动插入机;第二种、转子铁芯预留磁钢槽,将磁钢插入相应的磁钢槽内完成磁钢安装。
[0003]针对第二种的安装方式,因为转子是由转子冲片叠压而成,冲片之间存在微小角向错位,进一步减小了磁钢槽的安装空间,因此现有的技术方案,常采用手工嵌入的方式,而这一手工操作因磁钢槽空间小增加操作难度,并且加工效率低。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将磁钢自动插入转子磁钢槽内的插磁钢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插磁钢机,替代现有手工嵌入磁钢的加工方式,提高加工效率。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磁钢机,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转盘,转盘连接有驱动其均速转动的旋转定位机构,在转盘上放入转子铁芯,转盘的旁侧设有传送板,传送板连接有驱动其水平移动的水平驱动单元,传送板上间隔且对称设有两组磁钢推送机构,每组磁钢推送机构包括承托板和磁钢框,承托板与磁钢框构成容纳磁钢的空腔,承托板靠近转盘的末端与磁钢框之间保持间距,所述间距为上下贯通的出料口并与一磁钢的形状相适配,承托板远离转盘的一侧设有将磁钢逐一往出料口推送的推送组件,转盘上方设有将位于出料口处的磁钢依次插入转子铁芯磁钢槽内的嵌入机构。
[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盘的轴线呈竖向设置,位于转盘的中心穿设有芯轴,所述芯轴两端均凸出转盘的上下两平面。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芯轴位于转盘顶面上的顶端与转子铁芯的轴心相配合,并且芯轴顶端设有定位键。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板和驱动电机,所述定位板固定于工作台上,驱动电机安装于工作台的下方,驱动电机的驱动主轴与芯轴的下端键连接。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板中心开有通孔,芯轴的下端穿入通孔内,定位板的下方设有安装凸台,工作台上开有与安装凸台相配合的安装孔。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板的顶面上开有与通孔同圆心的环形槽,所述定位板的顶面通过多个滚珠与转盘的底面滚动接触,所述滚珠分布在环形槽内。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驱动单元为全密式滑台电缸,所述两组磁
钢推送机构沿着全密式滑台电缸的长度方向设置。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磁钢推送机构包括固定于传送板上的L型支架,所述承托板位于L型支架上,承托板与L型支架之间连接有加强板。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磁钢框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呈L型,右侧板为直板,左侧板与右侧板相连接形成呈矩形的磁钢放置槽,左侧板的短边与承托板的末端形成出料口,所述推送组件包括设于磁钢放置槽远离出料口的一侧的推送板以及带动其在磁钢放置槽内前后移动的推送气缸。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嵌入机构设有两组,两组嵌入机构对称位于转盘的正上方,嵌入机构包括呈竖向设置的嵌入顶杆以及与其传动连接的嵌入驱动气缸,所述嵌入顶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压头导套,嵌入顶杆伸出压头导套的部分为扁平状。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旋转定位机构带动转子铁芯旋转一定角度,在水平驱动单元的作用下传送磁钢推送机构,推料组件往出料口逐一推送磁钢,推出的磁钢在嵌入机构的作用下插入定子铁芯的磁钢槽内,进而完成磁钢的插装,替代现有手工插装的加工方式,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转子铁芯的立体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转盘、旋转定位机构的俯视图;
[0020]图5为图4中A
‑
A的剖视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转盘、旋转定位机构的立体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转盘、旋转定位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002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转盘的立体图;
[002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定位板的主视图;
[0025]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定位板的立体图;
[0026]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传送板、水平驱动单元以及磁钢推送机构的立体图;
[0027]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磁钢推送机构的侧视图;
[0028]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磁钢推送机构的俯视图;
[0029]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磁钢推送机构的立体图;
[0030]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磁钢框的立体图;
[0031]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磁钢框左侧板的立体图;
[0032]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嵌入机构的立体图。
[0033]图中:
[0034]1、工作台;
[0035]2、转盘,21、芯轴,22、定位键;
[0036]3、旋转定位机构,31、定位板,32、通孔,33、安装凸台,34、环形槽,35、滚珠,36、驱动电机;
[0037]4、转子铁芯,41、磁钢槽,42、铁芯压板;
[0038]5、传送板;
[0039]6、水平驱动单元;
[0040]7、磁钢推送机构,71、承托板,72、出料口,73、磁钢框,731、左侧板,732、右侧板,733、磁钢放置槽,734、空窗,735、匚型槽,74、L型支架,75、加强板,76、推送组件,761、推送板,762、推送气缸;
[0041]8、嵌入机构,81、嵌入顶杆,82、嵌入驱动气缸,83、压头导套;
[0042]9、磁钢。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44]如附图1
‑
17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插磁钢机,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设有转盘2,转盘2连接有驱动其均速转动的旋转定位机构3,在转盘2上放入转子铁芯4,转盘2的旁侧设有传送板5,传送板5连接有驱动其水平移动的水平驱动单元6,传送板5上间隔且对称设有两组磁钢推送机构7,每组磁钢推送机构7包括承托板71和磁钢框73,承托板71与磁钢框73构成容纳磁钢9的空腔,承托板71靠近转盘2的末端与磁钢框73之间保持间距,间距为上下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磁钢机,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转盘(2),转盘(2)连接有驱动其均速转动的旋转定位机构(3),在转盘(2)上放入转子铁芯(4),转盘(2)的旁侧设有传送板(5),传送板(5)连接有驱动其水平移动的水平驱动单元(6),传送板(5)上间隔且对称设有两组磁钢推送机构(7),每组磁钢推送机构(7)包括承托板(71)和磁钢框(73),承托板(71)与磁钢框(73)构成容纳磁钢(9)的空腔,承托板(71)靠近转盘(2)的末端与磁钢框(73)之间保持间距,所述间距为上下贯通的出料口(72)并与一磁钢(9)的形状相适配,承托板(71)远离转盘(2)的一侧设有将磁钢(9)逐一往出料口(72)推送的推送组件(76),转盘(2)上方设有将位于出料口(72)处的磁钢(9)依次插入转子铁芯(4)磁钢槽(41)内的嵌入机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磁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的轴线呈竖向设置,位于转盘(2)的中心穿设有芯轴(21),所述芯轴(21)两端均凸出转盘(2)的上下两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磁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21)位于转盘(2)顶面上的顶端与转子铁芯(4)的轴心相配合,并且芯轴(21)顶端设有定位键(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磁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定位机构(3)包括定位板(31)和驱动电机(36),所述定位板(31)固定于工作台(1)上,驱动电机(36)安装于工作台(1)的下方,驱动电机(36)的驱动主轴与芯轴(21)的下端键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磁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31)中心开有通孔(32),芯轴(21)的下端穿入通孔(32)内,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楷钦,董明海,文益雪,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登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