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效复合冷却器一体化换热芯体的芯体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163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6:56
一种用于高效复合冷却器一体化换热芯体的芯体框架,为矩形体中空框架结构,包括芯体顶框、芯体底框和四个芯体角立柱,芯体顶框和芯体底框之间还设有两组芯体中立柱,芯体中立柱上安装有预冷支撑体、喷淋支撑体和梅花卡板拉撑,芯体框架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收水器支撑杆和多个横向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预冷换热管组、蒸发换热管组、收水器和喷淋装置设于同一个芯体框架内,并通过设置预冷支撑体、喷淋支撑体、梅花卡板拉撑、固定卡板支撑、收水器支撑杆和横向支撑杆等辅助支撑件,不仅使芯体框架自身连接牢固稳定,也能保证预冷换热管路、蒸发换热管路、收水器和喷淋装置的可靠安装,具有结构紧凑、合理,便于内部检修、更换的优点。更换的优点。更换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效复合冷却器一体化换热芯体的芯体框架


[0001]本技术涉及高效复合冷却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效复合冷却器一体化换热芯体的芯体框架。

技术介绍

[0002]高效复合冷却器是一种常用的冷却形式,其中设置有预冷换热管组和蒸发换热管组,预冷换热管组为空冷形式,蒸发换热管组则是通过蒸发冷凝形式,两种形式复合作用以提高换热效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制冷冰机等行业,具有节能、节水、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并可减缓结垢、甚至可实现冬季干运行,节能、节水运行的优势十分显著。现有的高效复合冷却器芯体框架采用分体结构形式,预冷换热管组安装在上半部的芯体框架内,蒸发换热管组安装在下半部的芯体框架内,两部分芯体框架独立存在,通过转接组件组合为一个整体,导致设备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高,收水器支撑和喷淋装置支撑需在上箱框架上单独安装,不便于内部检修,且设备防腐性能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的复合冷却器采用分体框架而导致使用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高效复合冷却器一体化换热芯体的芯体框架。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高效复合冷却器一体化换热芯体的芯体框架,框架内部安装有预冷换热管组、蒸发换热管组、喷淋装置和收水器,预冷换热管组的尾部穿设在一块固定卡板上,蒸发换热管组分别穿设在多块梅花卡板上,该框架为矩形体中空框架结构,包括芯体顶框、芯体底框和四个芯体角立柱,芯体顶框和芯体底框为相互平行的矩形框架,芯体顶框和芯体底框的尺寸相同并上下对齐,四个芯体角立柱分别安装在芯体顶框和芯体底框的四角之间,定义预冷换热管组的长度方向为芯体框架长度方向,与芯体框架长度方向垂直并与芯体顶框和芯体底框平行的为芯体框架宽度方向,芯体顶框和芯体底框之间还设有两组芯体中立柱,两组芯体中立柱分别对应位于预冷换热管组和蒸发换热管组沿芯体框架宽度方向的两侧,同一组的多个芯体中立柱沿芯体框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芯体中立柱的两端分别与芯体顶框和芯体底框同一侧的边沿连接,芯体中立柱上安装有用于对预冷换热管组进行支撑的预冷支撑体、用于对喷淋装置进行支撑的喷淋支撑体、以及用于安装梅花卡板的梅花卡板拉撑,预冷支撑体、喷淋支撑体和梅花卡板拉撑从上至下依次间隔分布,芯体顶框靠近预冷换热管组尾部的一侧安装有多个固定卡板支撑,预冷换热管组和蒸发换热管组沿芯体框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收水器支撑杆和多个横向支撑杆,同一侧的多个收水器支撑杆和多个横向支撑杆分别成排分布于芯体角立柱和相邻的芯体中立柱之间、以及任意两个相邻的芯体中立柱之间,收水器支撑杆沿高度方向位于预冷支撑体和喷淋支撑体之间,横向支撑杆沿高度方向位于喷淋支撑体和梅花卡板拉撑之间收水器支撑杆和横向支撑杆均与芯体框架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收水器支撑杆和横向支撑杆的端部分别与芯体角立柱或芯体中立柱连接。
[0005]优选的,预冷换热管组和蒸发换热管组沿芯体框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斜向支撑杆,斜向支撑杆的顶端与芯体中立柱连接,斜向支撑杆的底端与芯体底框连接。
[0006]优选的,预冷换热管组和蒸发换热管组沿芯体框架宽度方向的两侧还分别设有多个加强筋,加强筋的顶端与芯体中立柱连接,加强筋的底端与芯体顶框或芯体底框连接。
[0007]优选的,芯体角立柱和芯体中立柱分别与芯体顶框、芯体底框相互垂直设置。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9]本技术的芯体框架,能够将预冷换热管组、蒸发换热管组、收水器和喷淋装置安装于同一个芯体框架内,并通过设置预冷支撑体、喷淋支撑体、梅花卡板拉撑、固定卡板支撑、收水器支撑杆和横向支撑杆等辅助支撑件,不仅使芯体框架自身连接牢固稳定,也能保证预冷换热管路、蒸发换热管路、收水器和喷淋装置的可靠安装,具有结构紧凑、合理,便于内部检修、更换的优点,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设备的防腐性能,为高效复合冷设备在石油、化工和冶金等领域内创造良好的产品竞争力,并能更好地应用和推广,可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前景十分可观。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
[0011]图中标记:1、芯体顶框,2、芯体底框,3、芯体角立柱,4、芯体中立柱,5、预冷支撑体,6、喷淋支撑体,7、梅花卡板拉撑,8、固定卡板支撑,9、收水器支撑杆,10、横向支撑杆,11、斜向支撑杆,12、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参见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13]一种用于高效复合冷却器一体化换热芯体的芯体框架,换热芯体的框架内部安装有预冷换热管组、蒸发换热管组、喷淋装置和收水器,预冷换热管组的尾部穿设在一块固定卡板上,蒸发换热管组分别穿设在多块梅花卡板上,该框架为矩形体中空框架结构,包括芯体顶框1、芯体底框2和四个芯体角立柱3,芯体顶框1和芯体底框2为相互平行的矩形框架,芯体顶框1和芯体底框2的尺寸相同并上下对齐,四个芯体角立柱3分别安装在芯体顶框1和芯体底框2的四角之间,从而形成矩形体的结构,具体连接可以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
[0014]定义预冷换热管组的长度方向为芯体框架长度方向,与芯体框架长度方向垂直并与芯体顶框1和芯体底框2平行的为芯体框架宽度方向,芯体顶框1和芯体底框2之间还设有两组芯体中立柱4,两组芯体中立柱4分别对应位于预冷换热管组和蒸发换热管组沿芯体框架宽度方向的两侧,同一组的三个芯体中立柱4沿芯体框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芯体中立柱4与芯体顶框1相互垂直设置,芯体中立柱4的两端分别与芯体顶框1和芯体底框2同一侧的边沿连接,具体连接可以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
[0015]芯体中立柱4上安装有用于对预冷换热管组进行支撑的预冷支撑体5、用于对喷淋装置进行支撑的喷淋支撑体6、以及用于安装梅花卡板的梅花卡板拉撑7,预冷支撑体5、喷淋支撑体6和梅花卡板拉撑7从上至下依次间隔分布,如图1所示,预冷支撑体5、喷淋支撑体6和梅花卡板拉撑7均采用角钢或槽钢的结构,芯体顶框1靠近预冷换热管组尾部的一侧还
安装有多个固定卡板支撑8。
[0016]预冷换热管组和蒸发换热管组沿芯体框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收水器支撑杆9和多个横向支撑杆10,同一侧的多个收水器支撑杆9和多个横向支撑杆10分别成排分布于芯体角立柱3和相邻的芯体中立柱4之间、以及任意两个相邻的芯体中立柱4之间,收水器支撑杆9沿高度方向位于预冷支撑体5和喷淋支撑体6之间,横向支撑杆10沿高度方向位于喷淋支撑体6和梅花卡板拉撑7之间收水器支撑杆9和横向支撑杆10均与芯体框架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收水器支撑杆9和横向支撑杆10的端部分别与芯体角立柱3或芯体中立柱4连接,具体连接可以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
[0017]预冷换热管组和蒸发换热管组沿芯体框架宽度方向的两侧还分别设有多个斜向支撑杆11,斜向支撑杆11的顶端与芯体中立柱4连接,斜向支撑杆11的底端与芯体底框2连接。预冷换热管组和蒸发换热管组沿芯体框架宽度方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效复合冷却器一体化换热芯体的芯体框架,框架内部安装有预冷换热管组、蒸发换热管组、喷淋装置和收水器,预冷换热管组的尾部穿设在一块固定卡板上,蒸发换热管组分别穿设在多块梅花卡板上,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为矩形体中空框架结构,包括芯体顶框(1)、芯体底框(2)和四个芯体角立柱(3),芯体顶框(1)和芯体底框(2)为相互平行的矩形框架,芯体顶框(1)和芯体底框(2)的尺寸相同并上下对齐,四个芯体角立柱(3)分别安装在芯体顶框(1)和芯体底框(2)的四角之间,定义预冷换热管组的长度方向为芯体框架长度方向,与芯体框架长度方向垂直并与芯体顶框(1)和芯体底框(2)平行的为芯体框架宽度方向,芯体顶框(1)和芯体底框(2)之间还设有两组芯体中立柱(4),两组芯体中立柱(4)分别对应位于预冷换热管组和蒸发换热管组沿芯体框架宽度方向的两侧,同一组的多个芯体中立柱(4)沿芯体框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芯体中立柱(4)的两端分别与芯体顶框(1)和芯体底框(2)同一侧的边沿连接,芯体中立柱(4)上安装有用于对预冷换热管组进行支撑的预冷支撑体(5)、用于对喷淋装置进行支撑的喷淋支撑体(6)、以及用于安装梅花卡板的梅花卡板拉撑(7),预冷支撑体(5)、喷淋支撑体(6)和梅花卡板拉撑(7)从上至下依次间隔分布,芯体顶框(1)靠近预冷换热管组尾部的一侧安装有多个固定卡板支撑(8),预冷换热管组和蒸发换热管组沿芯体框架宽度方向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换利吉佳佳高盟果刘亚明娄梦园黄振洋康凯璐陈恩役祁怀胜张文明王红娜
申请(专利权)人:隆华科技集团洛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