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可升降式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159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可升降式充电桩,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底部固定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底部设置有往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使用充电桩本体时,首先启动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工作时带动滑杆向上移动,同时带动充电桩本体向上移动,整体使用上,实现充电桩本体的升降工作,使得人员在使用充电桩本体时可以根据自身车身充电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同时启动调节电机,调节电机会带动限位板转动,限位板带动底座移动,进而实现充电桩本体的转动工作,通过对充电桩本体的角度进行调节,可以避免人员在使用时受到角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充电线发生扭折,对充电线造成损伤。对充电线造成损伤。对充电线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可升降式充电桩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桩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可升降式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电动汽车面世至今,均采用可充蓄电池作为其动力源,对于一辆电动汽车来讲,蓄电池充电设备(充电桩)是不可缺少的子系统之一,它的功能是将电网的电能转化为电动汽车车载蓄电池的电能。
[0003]在使用智能可升降式充电桩时,传统的充电桩在工作时多固定在指定位置,由于汽车在充电时,汽车的充电位置不同,从而导致人员需要根据充电桩的位置对汽车进行重新移动位置,进而对使用人员充电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充电桩在工作时多固定在指定位置,由于汽车在充电时,汽车的充电位置不同,从而导致人员需要根据充电桩的位置对汽车进行重新移动位置,进而对使用人员充电带来不便的问,而提出的一种智能可升降式充电桩。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底部固定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底部设置有往复机构;
[0006]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空心块,所述空心块的内部滑动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部开设有四个凹槽,且四个凹槽的内部顶面均固定有电动伸缩杆,四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端均固定在底座的顶部,所述滑杆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有L型板,所述空心块的顶部粘附有密封垫,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限位凹槽,且限位凹槽的内部顶面通过螺丝钉规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电机,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在限位板的底部,所述限位板的底部固定有限位环。
[0007]优选的,所述往复机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滑动有滑块。
[0008]优选的,所述往复机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滑动有滑块。
[0009]优选的,所述滑块的顶部为开口结构,所述限位环的底部转动在滑块的内部,所述调节电机的底部固定在滑块的内部底面。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均固定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均螺纹贯穿至基板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基板的前后内表壁均固定有防护板。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中,在使用充电桩本体时,首先启动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工作时
带动滑杆向上移动,同时带动充电桩本体向上移动,整体使用上,实现充电桩本体的升降工作,使得人员在使用充电桩本体时可以根据自身车身充电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同时启动调节电机,调节电机会带动限位板转动,限位板带动底座移动,进而实现充电桩本体的转动工作,通过对充电桩本体的角度进行调节,可以避免人员在使用时受到角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充电线发生扭折,对充电线造成损伤,进而提高充电线的使用寿命。
[0014]2、在调节机构工作前,首先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工作时,会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由于螺纹杆与滑块螺纹转动连接,从而使得螺纹杆在工作时,会带动滑块进行左右往复移动,整体使用上,通过对充电桩本体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可以根据充电汽车的充电头进行相应的调整工作,避免了使用人员在停车位置不同时,进行二次位置调整工作,进而提高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可升降式充电桩的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可升降式充电桩的正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可升降式充电桩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例说明:1、充电桩本体;2、调节机构;201、底座;202、空心块;203、电动伸缩杆;204、滑杆;205、L型板;206、密封垫;207、调节电机;208、限位板;209、限位环;3、往复机构;301、基板;302、滑块;303、驱动电机;304、螺纹杆;305、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1]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可升降式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充电桩本体1的底部固定有调节机构2,调节机构2的底部设置有往复机构3。
[0022]下面具体说一下其调节机构2和往复机构3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0023]如图1-3所示,调节机构2包括底座201,底座201的顶部固定有空心块202,空心块202的内部滑动有滑杆204,滑杆204的底部开设有四个凹槽,且四个凹槽的内部顶面均固定有电动伸缩杆203,四个电动伸缩杆203的底端均固定在底座201的顶部,滑杆204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有L型板205,空心块202的顶部粘附有密封垫206,底座201的底部开设有限位凹槽,且限位凹槽的内部顶面通过螺丝钉规定有限位板208,限位板208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电机207,调节电机207的输出轴固定在限位板208的底部,限位板208的底部固定有限位环209。
[0024]其整个调节机构2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充电桩本体1时,首先启动电动伸缩杆203,电动伸缩杆203工作时带动滑杆204向上移动,同时带动充电桩本体1向上移动,整体使用上,实现充电桩本体1的升降工作,使得人员在使用充电桩本体1时可以根据自身车身充电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同时启动调节电机207,调节电机207会带动限
位板208转动,限位板208带动底座201移动,进而实现充电桩本体1的转动工作,通过对充电桩本体1的角度进行调节,可以避免人员在使用时受到角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充电线发生扭折,对充电线造成损伤,进而提高充电线的使用寿命,通过使用L型板205,可以在滑杆204上下移动时,通过对空心块202的两侧外表面施压,实现对滑杆204的限位支撑工作,进而提高充电桩本体1升降时稳定性,通过使用密封垫206,密封垫206通过粘附在空心块202与滑杆204的连接处,可以表面灰尘和雨水通过连接处进入调节机构2内部,进而提高调节机构2的使用寿命。
[0025]如图1-3所示,往复机构3包括基板301,基板301的顶部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滑动有滑块302,滑块302的顶部为开口结构,限位环209的底部转动在滑块302的内部,调节电机207的底部固定在滑块302的内部底面,基板301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两个安装凹槽,且两个安装凹槽的内部均固定有驱动电机303,两个驱动电机303的输出轴均固定有螺纹杆304,两个螺纹杆304的一端均螺纹贯穿至基板3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可升降式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底部固定有调节机构(2),所述调节机构(2)的底部设置有往复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底座(201),所述底座(201)的顶部固定有空心块(202),所述空心块(202)的内部滑动有滑杆(204),所述滑杆(204)的底部开设有四个凹槽,且四个凹槽的内部顶面均固定有电动伸缩杆(203),四个所述电动伸缩杆(203)的底端均固定在底座(201)的顶部,所述滑杆(204)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有L型板(205),所述空心块(202)的顶部粘附有密封垫(206),所述底座(201)的底部开设有限位凹槽,且限位凹槽的内部顶面通过螺丝钉规定有限位板(208),所述限位板(208)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电机(207),所述调节电机(207)的输出轴固定在限位板(208)的底部,所述限位板(208)的底部固定有限位环(209)。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多利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