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吨位起重机筒体智能组对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137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大吨位起重机筒体智能组对工装,包括有底平台、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盖板合模压紧装置、两调平装置以及多个第二宽度伺服定位装置;该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设置于底平台的前端;该盖板合模压紧装置设置于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上;该两调平装置分别设置于底平台的前后两端并均位于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的后方。通过配合利用设置在底平台上的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盖板合模压紧装置、两调平装置以及多个第二宽度伺服定位装置,实现对筒体盖板的调平和伺服定位,大大解决了现场定位难、测距不准确、换型难的问题,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保证了质量,节约了成本。节约了成本。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吨位起重机筒体智能组对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组对工装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大吨位起重机筒体智能组对工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重工业高速发展,尤其是起重机对质量、安全、操作可靠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重工业对非标工装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不管机械结构,还是软件控制都要求精益求精。
[0003]目前,原来起重机的筒体组对、臂结构组对都是靠员工手动量尺寸,测量误差较大,一般要反复测量几遍,费神费力,效果还不好,返工较多。质量得不到保证。并且,原来起重机的筒体组对都是夹具定位,找不到基准,容易出错,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吨位起重机筒体智能组对工装,其可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保证了质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大吨位起重机筒体智能组对工装,包括有底平台、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盖板合模压紧装置、两调平装置以及多个第二宽度伺服定位装置;该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设置于底平台的前端;该盖板合模压紧装置设置于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上;该两调平装置分别设置于底平台的前后两端并均位于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的后方;该多个第二宽度伺服定位装置设置于底平台上并前后间隔排布在两调平装置之间。
[0007]优选的,所述底平台采用焊接而成框架式结构,其内部设有加强筋。
[0008]优选的,所述调平装置采用动力滚轮形式,动力滚轮由变频电机驱动转动。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包括有第一固定靠山和第一活动靠山,该第一固定靠山和第一活动靠山左右设置于底平台上,第一活动靠山由采用液压油缸配合直线导轨驱动。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宽度伺服定位装置包括有第二固定靠山和第二活动靠山,该第二固定靠山和第二活动靠山左右设置于底平台上,第二活动靠山由采用液压油缸配合直线导轨驱动。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宽度伺服定位装置为五个。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13]通过配合利用设置在底平台上的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盖板合模压紧装置、两调平装置以及多个第二宽度伺服定位装置,实现对筒体盖板的调平和伺服定位,大大解决了现场定位难、测距不准确、换型难的问题,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保证了质量,节约了成本。
[0014]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左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右视图。
[0019]附图标识说明:
[0020]10、底平台
ꢀꢀꢀꢀꢀꢀꢀꢀꢀꢀꢀꢀꢀꢀꢀꢀꢀꢀꢀꢀꢀ
20、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
[0021]21、第一固定靠山
ꢀꢀꢀꢀꢀꢀꢀꢀꢀꢀꢀꢀꢀꢀꢀ
22、第一活动靠山
[0022]30、盖板合模压紧装置
ꢀꢀꢀꢀꢀꢀꢀꢀꢀꢀꢀ
40、调平装置
[0023]41、动力滚轮
ꢀꢀꢀꢀꢀꢀꢀꢀꢀꢀꢀꢀꢀꢀꢀꢀꢀꢀꢀ
50、第二宽度伺服定位装置
[0024]51、第二固定靠山
ꢀꢀꢀꢀꢀꢀꢀꢀꢀꢀꢀꢀꢀꢀꢀ
52、第二活动靠山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底平台10、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20、盖板合模压紧装置30、两调平装置40以及多个第二宽度伺服定位装置50。
[0026]所述底平台10采用焊接而成框架式结构,其内部设有加强筋,整体退火处理,以保证工装刚性及强度,底平台10的台面设有起吊螺栓,方便底平台的整体吊装、转移;该底平台10台面总体加工,并在底平台10中间加工有中心线,可极其方便的在任意位置对工件或组对模进行各种检测,底平台10下方设有地脚调平螺栓,并通过地脚螺栓实现对工装平台的快速调平,保证底平台10整体稳定性;底平台10能承受起重机臂架筒体装卸过程中的合理冲击和碰撞的刚性及强度。
[0027]该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20设置于底平台10的前端;该盖板合模压紧装置30设置于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20上;所述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20包括有第一固定靠山21和第一活动靠山22,该第一固定靠山21和第一活动靠山22左右设置于底平台10上,第一活动靠山22由采用液压油缸配合直线导轨驱动。该盖板合模压紧装置30具备适应不同筒体高度的功能,方便工人快速压紧,并且可保证上下盖板无间隙,盖板合模压紧装置30的端部做软化处理,以保护工件并取得更好的压紧效果,盖板合模压紧装置30可摆动180
°

[0028]该两调平装置40分别设置于底平台10的前后两端并均位于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20的后方;所述调平装置40采用动力滚轮41形式,动力滚轮41由变频电机(图中未示)驱动转动,以保证调平时筒体可快速到位,慢速调平,以保证调平精度。
[0029]该多个第二宽度伺服定位装置50设置于底平台10上并前后间隔排布在两调平装置40之间。所述第二宽度伺服定位装置50包括有第二固定靠山51和第二活动靠山52,该第二固定靠山51和第二活动靠山52左右设置于底平台10上,第二活动靠山52由采用液压油缸配合直线导轨驱动。所述第二宽度伺服定位装置50为五个。
[0030]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1]将折弯好的下盖板放置于底平台10上,下盖板来料调平,根据来料在操作控制台(图中未示)选择相应的型号,按确认键,利用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20和第二宽度伺服定位装置50驱动将下盖板精确定位(根据筒体型号提供数据);再吊来上盖板,利用调平装置40和盖板合模压紧装置30将上下盖板调平、合模压紧,错边定量调整,保证上下盖板两边重合在一直线上后,点焊、铆焊。焊好后,在控制台上选择“一键脱模”按钮,所有油缸及伺服都返回原点,流入下一工位,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0032]本技术的设计重点是:通过配合利用设置在底平台上的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盖板合模压紧装置、两调平装置以及多个第二宽度伺服定位装置,实现对筒体盖板的调平和伺服定位,大大解决了现场定位难、测距不准确、换型难的问题,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保证了质量,节约了成本。
[0033]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吨位起重机筒体智能组对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平台、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盖板合模压紧装置、两调平装置以及多个第二宽度伺服定位装置;该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设置于底平台的前端;该盖板合模压紧装置设置于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上;该两调平装置分别设置于底平台的前后两端并均位于第一宽度伺服定位装置的后方;该多个第二宽度伺服定位装置设置于底平台上并前后间隔排布在两调平装置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吨位起重机筒体智能组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平台采用焊接而成框架式结构,其内部设有加强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吨位起重机筒体智能组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装置采用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玉平刘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楚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