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循环往复式兼氧双膜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1120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循环往复式兼氧双膜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生物膜池、膜分离、曝气和产水系统,生物膜池含多段生物膜小室,小室内含进水口、生物填料、填料支架、填料框架、曝气器、潜流推进器;生物填料固定于填料支架上;填料支架固定于填料框架上;生物填料布置方式为由生物膜小室的一侧至另一侧由密至疏布置且每两行填料呈犬牙交错布置;通过控制生物填料的布置方式及曝气量大小使得由生物填料密集侧至稀疏侧氧气浓度由3mg/L至1mg/L以下,在生物膜小室内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环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耐冲击能力强,可节约曝气能耗,池体中污泥浓度不会太高,有效缓解传统膜分离系统因污泥浓度过高而导致的膜堵塞问题。塞问题。塞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循环往复式兼氧双膜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循环往复式兼氧双膜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废水的处理,MBR一般由生物反应器、膜组件、曝气系统、产水系统、排泥系统等构成。虽然MBR被大力推广应用,但实用过程中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为膜堵塞、曝气能耗高、功能单一(一般无法有效脱氮除磷)。为更好地利用MBR对各类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必须对MBR技术进行创新、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传统MBR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膜堵塞、曝气能耗高、产泥量大等核心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循环往复式兼氧双膜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循环往复式兼氧双膜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生物膜池、膜分离系统、曝气系统和产水系统,所述生物膜池含多段生物膜小室,所述的生物膜小室内含进水口、生物填料、填料支架、填料框架、缺氧/厌氧区曝气管、好氧区曝气管、缺氧/厌氧区曝气头、好氧区曝气头、潜流推进器;所述生物填料固定于填料支架上;所述的填料支架固定于填料框架上;所述生物膜小室的生物填料布置方式为由所述生物膜小室的一侧至另一侧由密至疏布置,且每两行填料呈犬牙交错布置;通过控制生物填料的布置方式及曝气量大小使得由生物填料密集侧至稀疏侧氧气浓度由3mg/L至1mg/L以下,在所述生物膜小室内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环境。
[0005]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膜小室之间通过折流隔板隔开且通过折流隔板与池壁间的缝隙相连通,水流由进水端至膜分离系统呈折流形式推进;所述生物膜小室具体数量由进水水质及水量决定。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生物膜小室中微生物大多生长于生物填料上,水体中污泥浓度小于传统MBR污泥浓度。
[0007]进一步的,缺氧/厌氧区曝气管、好氧区曝气管、缺氧/厌氧区曝气头、好氧区曝气头用途分两类,分别用于给好氧区微生物供氧和维持缺氧/厌氧区污泥悬浮状态;用于好氧微生物供氧的好氧区曝气管、好氧区曝气头设置于填料密集侧池壁;用于维持缺氧/厌氧状态的缺氧/厌氧区曝气管、缺氧/厌氧区曝气头位于填料稀疏侧底部,且曝气方式为间歇性曝气。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潜流推进器设置在生物膜小室出水口对面池壁底部中央。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膜分离系统内设有MBR膜组件,该MBR膜组件位于MBR池曝气管、MBR池曝气头正上方,所述的膜分离系统内污泥浓度小于传统MBR膜池污泥浓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曝气系统包含缺氧/厌氧区曝气管、好氧区曝气管、MBR池曝气
管、缺氧/厌氧区曝气头、好氧区曝气头、MBR池曝气头和曝气机,通过流量阀控制曝气量的大小,通过管道相连接,用于生物膜池、膜分离系统曝气。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产水系统含出水管、抽吸泵,所述的产水系统与所述的膜分离系统相连通用于抽出滤液。
[0012]与传统MBR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3]1、通过在系统中添加生物填料,使得系统中的微生物大多数附着在生物填料上,降低了水体中的污泥浓度,从而有效缓解膜组件堵塞问题。
[0014]2、系统中的微生物大多数附着在生物填料上,系统的耐冲击能力大大增强。
[0015]3、通过对生物填料和曝气系统进行合理布置以及对曝气量的调控,使得系统内形成 A2O环境,在无需设置回流系统,无需单独设置缺氧池的情况下可实现废水在多个小室内循环往复的进行缺氧

好氧作用过程,在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有效脱氮除磷。
[0016]4、通过单侧曝气方式可大大降低曝气能耗,约为传统曝气能耗的二分之一。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A

A剖面图;
[0019]图3为图1第一生物膜小室(1)放大图;
[0020]图中标号为:1

第一生物膜小室;1a

进水口;1b

生物填料;1c

填料支架;1d

填料框架;1e

缺氧/厌氧区曝气管;1f

缺氧/厌氧区曝气头;1g

好氧区曝气管;1h

好氧区曝气头; 1i

潜流推进器;2

第二生物膜小室(其内部结构与第一生物膜小室类似,不作重复标注); 3

第三生物膜小室(其内部结构与第一生物膜小室类似,不作重复标注);4

膜分离系统; 4a

膜组件;4b

MBR池曝气管;4c

MBR池曝气头;4d

出水管;4e

抽吸泵;4f

出水管; 4g

缺氧/厌氧区曝气管定时控制阀门;4h

MBR曝气管控制阀门;4i

好氧区控制阀门;4j
‑ꢀ
曝气总管;4k

曝气总管控制阀门;4l

曝气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2]如图所示,此种具有循环往复式兼氧双膜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生物膜池、膜分离系统、曝气系统和产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池含多段生物膜小室1,所述的生物膜小室1内含进水口1a、生物填料1b、填料支架1c、填料框架1d、缺氧/厌氧区曝气管1e、好氧区曝气管1g、缺氧/厌氧区曝气头1f、好氧区曝气头1h、潜流推进器1i;所述生物填料1b固定于填料支架1c上;所述的填料支架1c固定于填料框架1d上;所述生物膜小室1的生物填料1b布置方式为由所述生物膜小室1的一侧至另一侧由密至疏布置,且每两行填料呈犬牙交错布置;通过控制生物填料(1b)的布置方式及曝气量大小使得由生物填料1b密集侧至稀疏侧氧气浓度由3mg/L至1mg/L以下,在所述生物膜小室(1)内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环境。
[0023]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膜小室之间通过折流隔板1j隔开且通过折流隔板1j与池壁间的缝隙相连通,水流由进水端至膜分离系统呈折流形式推进;所述生物膜小室1具体数量由进水水质及水量决定。
[0024]进一步的,所述的生物膜小室1中微生物大多生长于生物填料1b上,水体中污泥浓度小于传统MBR污泥浓度。
[0025]进一步的,所述缺氧/厌氧区曝气管1e、好氧区曝气管1g、缺氧/厌氧区曝气头1f、好氧区曝气头1h、用途分两类,分别用于给好氧区微生物供氧和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循环往复式兼氧双膜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生物膜池、膜分离系统、曝气系统和产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池含多段生物膜小室(1),所述的生物膜小室(1)内含进水口(1a)、生物填料(1b)、填料支架(1c)、填料框架(1d)、缺氧/厌氧区曝气管(1e)、好氧区曝气管(1g)、缺氧/厌氧区曝气头(1f)、好氧区曝气头(1h)、潜流推进器(1i);所述生物填料(1b)固定于填料支架(1c)上;所述的填料支架(1c)固定于填料框架(1d)上;所述生物膜小室(1)的生物填料(1b)布置方式为由所述生物膜小室(1)的一侧至另一侧由密至疏布置,且每两行填料呈犬牙交错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循环往复式兼氧双膜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小室之间通过折流隔板(1j)隔开且通过折流隔板(1j)与池壁间的缝隙相连通,水流由进水端至膜分离系统呈折流形式推进;所述生物膜小室(1)具体数量由进水水质及水量决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循环往复式兼氧双膜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膜小室(1)中微生物大多生长于生物填料(1b)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循环往复式兼氧双膜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好氧微生物供氧的好氧区曝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建平张龙帅周志刚陈颖秦元成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寰宇博新化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