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针道消融装置及消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1047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针道消融装置及消融装置,包括:第一针,其上设置有第一针头,所述第一针上连接有第一电极;第二针,其上设置有第二针头,所述第二针绕设在所述第一针外侧且至少一部分呈弯曲状设置,所述第二针连接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极性相反,且适于连接交流电源,第一针和第二针之间形成回路时,由于第二针的至少一部分会呈弯曲状设置,由电磁感应定律可知,会在第二针内部产生磁场。形成的磁场将使得肿瘤细胞膜的离子转运能力受到影响,可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实现对肿瘤的破坏。从而不必额外采用有限元仿真等方法对对待消融区域进行仿真操作,可以有效地实现对肿瘤的消融效果。可以有效地实现对肿瘤的消融效果。可以有效地实现对肿瘤的消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针道消融装置及消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针道消融装置及消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癌症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威胁,临床上除了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三大常规治疗手段之外,会采用靶向、免疫、微创介入等精准治疗技术。其中局部消融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青睐,它以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身体损伤小等优点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之一。
[0003]局部消融包括热消融和冷消融。热消融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氩氦刀消融、聚焦超声消融还有其他激光消融等,由于传统的消融技术采用的是温度消融,导致肿瘤靠近胃肠道、胆管、尿道、神经等重要组织时成为消融禁区,且大血管也因热沉降效应而影响疗效。
[0004]现有技术中,为了规避非热消融治疗技术,提供了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 IRE)消融技术,其通过短时间、强力的电场使得细胞膜上产生永久纳米孔的一种组织消融技术,透过扰动细胞稳态以让细胞死亡。这种手段导致细胞凋亡而不是其他基于热融、辐射的消融技术造成的细胞坏死,可以很好地保护周围的血管神经、胆管、胰管、肠管、输尿管等复杂部位的重要组织不受影响。
[0005]IRE消融的难点是电极针的布置,目前对IRE消融技术的研究通常都是在寻找电极针布置的通用性方法,利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电极针放电时的电场进行仿真,该方法耗时较大且不利于在线调整。其次,通用的消融仿真常忽略待消融区域的形状和大小,未考虑障碍物对仿真过程的影响,这样的仿真结果实用性较差。此外,在得到待消融区域的形状和位置后,通常需要人为地给出电极针的分布结果。因为待消融区域的形状不规则且具有多样性,技术人员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对平面电极针位置及电极针深度进行调整,以实现待消融区域的全覆盖,这对技术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性要求且极大地限制了IRE消融技术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在使用过程中布阵方式复杂、难以实现对待消融区域全面覆盖的缺陷。
[0007]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包括:第一针,其上设置有第一针头,所述第一针上适于连接第一电极;第二针,其上设置有第二针头,所述第二针绕设在所述第一针外侧且至少一部分呈弯曲状设置,所述第二针适于连接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极性相反,且适于连接交流电源;其中,所述第一针和所述第二针采用导电材质制成,所述第一针和所述第二针呈中空状设置;加药部,与所述第一针和/或所述第二针相连,所述加药部中形成有用以储藏药物的药腔。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还包括:若干辅助加热针,设置在所述第一针
外侧并与所述第一针相接触。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若干所述辅助加热针呈环状设置在所述第一针的外侧。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所述辅助加热针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一针的导热系数。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沿所述第一针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一针设置有若干层,其中至少一层为导磁层,所述导磁层的导磁率大于等于18000H/m。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沿径向方向向外,所述第一针包括彼此嵌套的导磁层、弹性层以及刚性层。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还包括: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二针的至少一部分位置处。
[0014]进一步地,所述磁体内置于所述第二针中,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与磁体相配合的换向设备,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且适于与电源相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若干所述磁体靠近所述第一针的端部设置。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所述第二针呈螺旋状设置,所述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二针的拐点位置。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所述第一针和所述第二针相对应的一端分别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适于连接交流电源。
[0018]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针道消融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温度传感器,作用在所述第一针位置处;温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信号。
[0019]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消融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消融电极针或针道消融装置。
[002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包括:第一针,其上设置有第一针头,所述第一针上连接有第一电极;第二针,其上设置有第二针头,所述第二针绕设在所述第一针外侧且至少一部分呈弯曲状设置,所述第二针连接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极性相反,且适于连接交流电源;其中,所述第一针和所述第二针采用导电材质制成,所述第一针和所述第二针呈中空状设置;加药部,与所述第一针和/或所述第二针相连,所述加药部中形成有用以储藏药物的药腔。
[0021]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针和第二针之间形成回路时,由于第二针的至少一部分会呈弯曲状设置,由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当电流流经第二针后会在第二针内部产生磁场。形成的磁场将使得肿瘤细胞膜的离子转运能力受到影响,可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实现对肿瘤的破坏。基于细胞凋亡机制,肿瘤细胞在生物体内不断发生凋亡,导致细胞发生变化并最终细胞死亡。本专利技术中,细胞凋亡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的过程。为了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通常情况下,当细胞探测到老化或缺损的细胞时,其将传送化学药物使细胞自行裂开,导致细胞死亡。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使得癌细胞在强磁场作用下凋亡。
[0022]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通过磁场对肿瘤等待消融区域的作用,不必额外采用有限元仿真等方法对待消融区域进行仿真操作,可以有效地实现对肿瘤的消
融效果。
[002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还包括:若干辅助加热针,设置在所述第一针外侧并与所述第一针相接触。
[0024]目前在穿刺手术中止血主要是采用压迫止血,弊端是外部的血是止住了,但内部针道的血是否止住却是医护人员的棘手问题;二是防止肿瘤细胞扩散的问题,在退针时可能会把肿瘤沿针道带出,导致肿瘤细胞扩散。
[0025]本专利技术中,当第二针在完成通电后会形成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定律,位于磁场中的第一针以及位于第一针外部的辅助加热针会在磁场的作用下感应出电流,电流进一步形成热量,首先对辅助加热针进行加热,然后辅助加热针进一步对第一针进行加热。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可以在肿瘤的创口位置处形成高温环境,从而对肿瘤细胞等进行杀灭,从而有效地避免肿瘤种植等问题的发生。
[0026]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还包括: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二针的至少一部分位置处。
[0027]本专利技术中,当第二针进行通电后,会在第二针内部形成磁场,此时相对应的,会在第二针内部形成正极和负极。进一步地,在第二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针(1),其上设置有第一针头(11),所述第一针(1)上适于连接第一电极;第二针(2),其上设置有第二针头(21),所述第二针(2)绕设在所述第一针(1)外侧且至少一部分呈弯曲状设置,所述第二针(2)连接适于连接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极性相反,且适于连接交流电源;其中,所述第一针(1)和所述第二针(2)采用导电材质制成,且所述第一针和所述第二针呈中空状设置;加药部,与所述第一针和/或所述第二针(2)相连,所述加药部中形成有用以储藏药物的药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辅助加热针(3),设置在所述第一针(1)外侧并与所述第一针(1)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辅助加热针(3)呈环状设置在所述第一针(1)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热针(3)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一针(1)的导热系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针(1)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一针(1)设置有若干层,其中至少一层为导磁层(1a),所述导磁层(1a)的导磁率大于等于18000H/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沿径向方向向外,所述第一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微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