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及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1039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1:04
本申请涉及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及内窥镜,该内窥镜用物镜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光阑、第一正光焦度透镜组、第一负光焦度透镜和第二正光焦度透镜组;第一正光焦度透镜组包括第一正光焦度透镜;内窥镜用物镜满足条件:1.0≤|f2/TTL|≤1.4;其中,f2为第一正光焦度透镜的焦距,TTL为内窥镜用物镜的光学总长度。通过本申请,实现了在提升成像质量的同时保证内窥镜用镜头小型化。镜头小型化。镜头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及内窥镜


[0001]本申请涉及光学成像
,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及内窥镜。

技术介绍

[0002]得益于近年来智慧医疗的高速发展,光学镜头在医疗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是在医疗内窥镜领域,光学成像镜头的像素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超高清,4K等内窥镜上投入更多的研究,期望研发出像素更高,尺寸更小的产品。
[0003]现有的内窥镜用光学变焦镜头,为了提高成像质量,采用的光学镜片较多,导致镜头总长较大。可见,现有的内窥镜用光学变焦镜头,在提升成像质量的同时,整个镜头尺寸也增大了,无法完成小型化的设计要求。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在提升成像质量的同时无法保证内窥镜用镜头小型化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及内窥镜,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提升成像质量的同时无法保证内窥镜用镜头小型化的问题。
[0006]第一个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用物镜,所述内窥镜用物镜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光阑、第一正光焦度透镜组、第一负光焦度透镜和第二正光焦度透镜组;所述第一正光焦度透镜组包括第一正光焦度透镜;所述内窥镜用物镜满足以下条件:1.0≤|f2/TTL|≤1.4,其中,f2为所述第一正光焦度透镜的焦距,TTL为所述内窥镜用物镜的光学总长度。
[000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正光焦度透镜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阑和所述第一正光焦度透镜之间的第二正光焦度透镜。r/>[000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正光焦度透镜组包括从所述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三正光焦度透镜和第四正光焦度透镜。
[000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正光焦度透镜,靠近所述物侧的一面为凸面,靠近所述像侧的一面为凹面;所述第二正光焦度透镜,靠近所述物侧的一面为凹面,靠近所述像侧的一面为凸面;所述第一负光焦度透镜为双凹透镜;所述第三正光焦度透镜,靠近所述物侧的一面为凹面,靠近所述像侧的一面为凸面;所述第四正光焦度透镜,靠近所述物侧的一面为凸面,靠近所述像侧的一面为凹
面。
[001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窥镜用物镜满足以下条件:0.6≤f5/f
×
tan(FOV)≤1.2,其中,f5为所述第四正光焦度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内窥镜用物镜的焦距,FOV为所述内窥镜用物镜的视场角。
[001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窥镜用物镜满足以下条件:1.1≤|(R4‑
R5)/(R4+R5)|≤1.8,其中,R4为所述第三正光焦度透镜的靠近所述像侧的一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5为所述第四正光焦度透镜的靠近所述物侧的一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1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正光焦度透镜的焦距f2≤42,所述第二正光焦度透镜的焦距f1≤28,所述第四正光焦度透镜的焦距f5≤45。
[001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正光焦度透镜的阿贝数Vd2≤45,所述第一负光焦度透镜的阿贝数Vd3≤29,所述第三正光焦度透镜的阿贝数Vd4≤51。
[001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正光焦度透镜的折射率Nd1≤1.82,所述第一负光焦度透镜的折射率Nd3≤1.86,所述第四正光焦度透镜的折射率Nd5≤1.82。
[0015]第二个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所述内窥镜具备第一个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
[0016]与相关技术相比,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内窥镜用物镜及内窥镜,通过设置光阑、第一正光焦度透镜组、第一负光焦度透镜和第二正光焦度透镜组,对像面弯曲进行修正,提高成像质量;通过限制内窥镜用物镜的镜头光学总长度与第一正光焦度透镜组中的透镜的焦距满足的条件,限定了物镜的镜头光学总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使得在防止透镜倾倒的情况下,实现物镜的小型化。从而实现了在提升成像质量的同时保证内窥镜用镜头小型化。
[0017]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施例的内窥镜用物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内窥镜用物镜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常温状态的光学传递函数曲线图;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场曲图;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畸变图;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第一横向光扇图;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第二横向光扇图;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第三横向光扇图;图9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第四横向光扇图;图10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第五横向光扇图;
图1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第一点列图;图1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第二点列图;图1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第三点列图;图1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第四点列图;图1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第五点列图;图1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常温状态的光学传递函数曲线图;图1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场曲图;图1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畸变图;图19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第一横向光扇图;图20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第二横向光扇图;图2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第三横向光扇图;图2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第四横向光扇图;图2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第五横向光扇图;图2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第一点列图;图2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第二点列图;图2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第三点列图;图2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第四点列图;图2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在可见光波段的第五点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和说明。
[0020]除另作定义外,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具有本申请所属
具备一般技能的人所理解的一般含义。在本申请中的“一”、“一个”、“一种”、“该”、“这些”等类似的词并不表示数量上的限制,它们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物镜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光阑、第一正光焦度透镜组、第一负光焦度透镜和第二正光焦度透镜组;所述第一正光焦度透镜组包括第一正光焦度透镜;所述内窥镜用物镜满足以下条件:1.0≤|f2/TTL|≤1.4,其中,f2为所述第一正光焦度透镜的焦距,TTL为所述内窥镜用物镜的光学总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光焦度透镜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阑和所述第一正光焦度透镜之间的第二正光焦度透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光焦度透镜组包括从所述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三正光焦度透镜和第四正光焦度透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光焦度透镜,靠近所述物侧的一面为凸面,靠近所述像侧的一面为凹面;所述第二正光焦度透镜,靠近所述物侧的一面为凹面,靠近所述像侧的一面为凸面;所述第一负光焦度透镜为双凹透镜;所述第三正光焦度透镜,靠近所述物侧的一面为凹面,靠近所述像侧的一面为凸面;所述第四正光焦度透镜,靠近所述物侧的一面为凸面,靠近所述像侧的一面为凹面。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物镜满足以下条件:0.6≤f5/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沛姚卫忠蒋青锋周奇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诺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