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降温系统的液压站,涉及液压系统技术领域,包括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油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冷却室,所述液压油箱的右侧设置有外置循环过滤组件,所述液压油箱的左侧设置有降噪防护盖,所述冷却室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输油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冷却室、辅助冷却管、热交换组件、冷媒出管和辅助冷媒通管,解决现有的液压站在使用时,大多数采用的风冷冷却器进行冷却工作,对于油温的冷却效果欠佳,而且效率也不高,不利于液压油快速降温的问题,通过将冷媒进行分流输送到辅助冷却管的内部,并与弧形散热翅片配合使用对液压油进行二次降温处理,再利用弧形散热翅片与散热通孔提高热交换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降温系统的液压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带降温系统的液压站。
技术介绍
[0002]液压站又称液压泵站,电机带动油泵旋转,泵从油箱中吸油后打油,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油的压力能,液压油通过集成块(或阀组合)被液压阀实现了方向、压力、流量调节后经外接管路传输到液压机械的油缸或油马达中,从而控制了液动机方向的变换、力量的大小及速度的快慢,推动各种液压机械做功,液压站是独立的液压装置,它按驱动装置(主机)要求供油,并控制油流的方向、压力和流量,它适用于主机与液压装置可分离的各种液压机械下,由电机带动油泵旋转,泵从油箱中吸油后打油,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油的压力能。
[0003]液压站是由液压泵、驱动用电动机、油箱、方向阀、节流阀、溢流阀等构成的液压源装置或包括控制阀在内的液压装置。按驱动装置要求的流向、压力和流量供油,适用于驱动装置与液压站分离的各种机械上,将液压站与驱动装置(油缸或马达)用油管相连,液压系统即可实现各种规定的动作。
[0004]液压油是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介质,一般在25
‑
50℃范围内工作比较合适。在液压系统工作时,压力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等都会转化为热能而使油温升高。油温升高会引起油液的黏度变化,从而使油液的耐磨性、抗氧化性、抗乳化性、防锈性等性能降低甚至变质,缩短油液的更换周期,影响液压元件的寿命。油温过高还将严重影响液压油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整个液压系统的密封效果和传动效率,导致机械系统运动速度不稳定。
[0005]但是现有的液压站在使用时,大多数采用的风冷冷却器进行冷却工作,对于油温的冷却效果欠佳,而且效率也不高,不利于液压油的快速降温。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7]现有的液压站在使用时,大多数采用的风冷冷却器进行冷却工作,对于油温的冷却效果欠佳,而且效率也不高,不利于液压油的快速降温。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降温系统的液压站,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冷却室、辅助冷却管、冷媒进管、热交换组件、冷媒出管和辅助冷媒通管,解决现有的液压站在使用时,大多数采用的风冷冷却器进行冷却工作,对于油温的冷却效果欠佳,而且效率也不高,不利于液压油快速降温的问题。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带降温系统的液压站,包括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油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冷却室,所述液压油箱的右侧设置有外置循环过滤组件,所述液压油箱的左侧设置有降噪防护盖。
[0011]所述冷却室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输油管,所述输油管的左端外壁设置有辅助冷却管,所述冷却室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置隔板,所述冷却室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冷媒进管。
[0012]所述冷却室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冷媒出管,所述输油管的右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检测器,所述输油管的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检测器。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热交换组件将冷媒通过冷媒进管输送到冷却室的内部,对输油管内部的液压油进行热交换,利用折叠管道与冷媒的全包裹增大热交换面积和降温效率,解决现有的液压站在使用时,大多数采用的风冷冷却器进行冷却工作,对于油温的冷却效果欠佳,而且效率也不高,不利于液压油快速降温的问题。
[001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冷媒进管的外壁定连接有辅助冷媒通管,所述辅助冷媒通管的左端与所述辅助冷却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冷媒通管靠近所述冷媒进管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辅助电磁阀,所述辅助冷却管的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有通管,所述通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辅助电磁阀。
[001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辅助冷却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弧形散热翅片,所述弧形散热翅片的底端与所述输油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冷却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护隔热层,所述弧形散热翅片的一侧开设有散热通孔,所述冷却室的一侧设置有换向阀,所述液压油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加油口。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利用第一温度检测器对输油管内冷却后油温进行测量,当油温高于额定温度,则调控第二辅助电磁阀启动,将冷媒进行分流输送到辅助冷却管的内部,并与弧形散热翅片配合使用对液压油进行二次降温处理,而且弧形散热翅片上开设的散热通孔可以将冷媒进行流通,提高热交换效率。
[001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置循环过滤组件的内壁设置有第二过滤芯体,所述第二过滤芯体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可拆卸过滤管,所述可拆卸过滤管远离所述第二过滤芯体的一端与所述液压油箱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过滤芯体的底端活动连接有过滤抽取管,外置循环过滤组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蜂鸣报警器。
[001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可拆卸过滤管靠近所述第二过滤芯体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四电磁控制阀,所述可拆卸过滤管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压力检测器,所述过滤抽取管靠近所述第二过滤芯体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电磁控制阀。
[001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过滤抽取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辅助过滤进管,所述辅助过滤进管远离所述过滤抽取管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过滤芯体,所述第一过滤芯体的顶端活动连接有辅助过滤输管,所述辅助过滤输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控制阀,所述辅助过滤进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控制阀,所述过滤抽取管的尾端固定连接有过滤抽取泵,所述过滤抽取管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压力检测器。
[002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降噪防护盖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吸音栅格层,所述吸音栅格层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吸音棉层,所述降噪防护盖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真空观察窗,所述液压油箱的正面开设有导向滑槽,所述降噪防护盖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支撑滑杆。
[002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滑杆远离所述降噪防护盖的一端与所述导向滑槽的内壁活动连接。
[002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液压油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抽油管,所述抽油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油泵,所述油泵的背面设置有电机,所述冷媒进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热交换组件。
[002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24]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降温系统的液压站,热交换组件将冷媒通过冷媒进管输送到冷却室的内部,对输油管内部的液压油进行热交换,利用折叠管道与冷媒的全包裹增大热交换面积和降温效率,解决现有的液压站在使用时,大多数采用的风冷冷却器进行冷却工作,对于油温的冷却效果欠佳,而且效率也不高,不利于液压油快速降温的问题。
[0025]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降温系统的液压站,通过利用第一温度检测器对输油管内冷却后油温进行测量,当油温高于额定温度,则调控第二辅助电磁阀启动,将冷媒进行分流输送到辅助冷却管的内部,并与弧形散热翅片配合使用对液压油进行二次降温处理,而且弧形散热翅片上开设的散热通孔可以将冷媒进行流通,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降温系统的液压站,包括主体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装置(1)的内部设置有液压油箱(2),所述液压油箱(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冷却室(3),所述液压油箱(2)的右侧设置有外置循环过滤组件(5),所述液压油箱(2)的左侧设置有降噪防护盖(11);所述冷却室(3)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输油管(19),所述输油管(19)的左端外壁设置有辅助冷却管(4),所述冷却室(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置隔板(25),所述冷却室(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冷媒进管(15);所述冷却室(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冷媒出管(17),所述输油管(19)的右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检测器(23),所述输油管(19)的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检测器(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降温系统的液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进管(15)的外壁定连接有辅助冷媒通管(20),所述辅助冷媒通管(20)的左端与所述辅助冷却管(4)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冷媒通管(20)靠近所述冷媒进管(15)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辅助电磁阀(24),所述辅助冷却管(4)的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有通管,所述通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辅助电磁阀(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降温系统的液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冷却管(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弧形散热翅片(26),所述弧形散热翅片(26)的底端与所述输油管(19)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冷却管(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护隔热层(27),所述弧形散热翅片(26)的一侧开设有散热通孔(28),所述冷却室(3)的一侧设置有换向阀(8),所述液压油箱(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加油口(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降温系统的液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循环过滤组件(5)的内壁设置有第二过滤芯体(37),所述第二过滤芯体(37)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可拆卸过滤管(6),所述可拆卸过滤管(6)远离所述第二过滤芯体(37)的一端与所述液压油箱(2)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过滤芯体(37)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油顺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