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型FVF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路相比于传统的FVF电路拥有更低的输出阻抗,且相对于传统FVF电路并未增加电路复杂度。增强型FVF电路可用于运放输出级、线性稳压器电路和一些需要低输出阻抗的电路中等。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加一个共源共栅管、一个PMOS跟随器来提高环路增益,实现了更低的输出阻抗,增加的共源共栅管的输入端恒接地,避免了额外的偏置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增强型FVF电路因其简单而有效的结构,使得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泛的应用场景。泛的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型FVF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增强型FVF电路。
技术介绍
[0002]传统FVF结构如图1所示,它的原理是通过Shunt
‑
Shunt负反馈来减小跟随器的输出电阻,其输出电阻可以表示为
[0003][0004]公式(1)中g
MC1
为晶体管MC1的跨导,g
MC2
为晶体管MC2的跨导,r
oMC1
为MC1的小信号输出电阻。相比于传统源跟随器的输出电阻,传统的FVF电路通过局部负反馈结构将输出电阻降低几倍到几十倍,但是在某些场合,需要更低的输出电阻来达到更优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增强型FVF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此专利技术通过增加一个共源共栅MOS管和一个PMOS跟随器来提高环路增益,达到进一步减小输出电阻的目的,另外,所增加的共源共栅MOS管的输入端恒接地,避免了额外的偏置电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增强型FVF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第一电流源I1、第二电流源I2;其中,
[0008]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接第三晶体管M3的漏极且作为输出端,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接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接输入电压Vin;
[0009]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接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接第一电流源I1的正向端,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接地;
[0010]第三晶体管M3的源极接电源VDD,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接第四晶体管M4的源极和第二电流源I2的反向端;
[0011]第四晶体管M4的源极接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第四晶体管M4的漏极接地和第一电流源I1的反向端,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第一电流源I1的正向端和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
[0012]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电流源包括第一电流源I1、第二电流源I2在实际电路中均使用MOS管作为代替,可以用简单的电流镜电路进行偏置。第四晶体管M4作为源跟随器引入,其目的在于将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电压做电平移位,让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电压不过低,以此保证再引入共源共栅管之后能有足够的输出摆幅。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简单的增加一个第二晶体管M2作为共源共栅管,在不增加功耗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环路增益,达到进一步减小输出电阻的目的。第四晶体管M4作为源跟随器引入,其目的在于将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电压做电平移位,让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电压不过低,以此保证在引入共源共栅管之后能有足够的输出电压摆幅。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传统FVF电路结构;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增强型FVF电路结构;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增强型FVF电路结构和传统FVF电路结构的输出阻抗仿真图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8]本专利技术的增强型FVF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第一电流源I1、第二电流源I2其中: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接第三晶体管M3的漏极且作为输出端,漏极接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栅极接输入;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接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漏极第一电流源I1的正向端,栅极接地;第三晶体管M3的源极接电源,漏极接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且作为输出端,栅极接第四晶体管M4的源极、第二电流源I2的反向端;第四晶体管M4的源极接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漏极接地和第一电流源I1的反向端,栅极第一电流源I1的正向端和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第一电流源I1的正向端接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和接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反向端接第四晶体管M4的漏极和地;第二电流源I2的正向端接电源,反向端接第四晶体管M4的源极和接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
[0019]增强型FVF电路的输出电阻可以表示为
[0020][0021]公式(2)中g
m1
和r
o1
分别为第一晶体管M1的跨导和小信号输出电阻,g
m2
和r
o2
分别为第二晶体管M2的跨导和小信号输出电阻,g
m3
为第三晶体管M3的跨导。通过对比公式(1)和公式(2),相比于传统FVF电路增强型FVF电路的输出电阻为传统型FVF电路输出电阻的1/(g
m1
*r
o1
)。
[0022]第四晶体管M4作为源跟随器将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电压抬高,避免了因为第二晶体管M2的加入而导致的输出摆幅减小。对此可以进行如下阐述:当第二晶体管M2加入后,需要消耗一个漏源电压V
ds2
,进而削减了输出电压摆幅,且第二晶体管M2的漏级电压更低,假设没有第四晶体管M4作为源跟随器,第三晶体管M3的栅源电压则较大,即第四晶体管M3的过驱动电压较大,第三晶体管M3需要很大的漏源电压V
ds3
来保证第三晶体管M3工作在饱和区,这无疑减小了输出电压摆幅。通过加入第四晶体管M4作为源跟随器,将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电压太高一个第四晶体管M4的栅源电压V
gs4
来有效减小第三晶体管M3的过驱动电压,从而一个较小的V
ds3
即可让第三晶体管M3工作在饱和区。
[0023]实际电路中第一电流源I1和第二电流源I2用沟道长度较长的MOS管代替,可以用简单的电流镜电路作为偏置。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恒接地,避免了额外的偏置电路。当此FVF电路结构用于线性稳压器电路中时,第三晶体管M3需要较大的尺寸以提供较大的电流;当用作放大器的输出级时,各个晶体管取适合于正常工作区域的尺寸。
[0024]附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增强型FVF电路结构和传统FVF电路结构的输出阻抗仿真对比图。可以看出,增强型FVF电路低频输出电阻远远小于传统FVF电路输出电阻,这得益于更
大的负反馈环路增益。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增强型FVF电路与传统型FVF电路一样具有输出阻抗在频带上有尖峰的问题。这与FVF电路结构本身特性有关,不在本专利技术讨论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型FVF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第一电流源(I1)、第二电流源(I2);其中,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接第三晶体管(M3)的漏极且作为输出端,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接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接输入电压Vin;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接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接第一电流源(I1)的正向端,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接地;第三晶体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鹤,熊兴,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