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036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它解决了牵引载重车路面适应性较差等问题,其包括牵引车体,牵引车体后端设置有牵引盘,牵引车体上端安装有载重车厢,牵引车体配备有电驱动机构,载重车厢与牵引车体之间设置有横向平衡组件和纵向平衡组件,载重车厢内部设置有动态平衡组件,牵引车体与载重车厢之间设置有减振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路面适应性好、结构稳定等优点。构稳定等优点。构稳定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牵引车
,具体涉及一种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

技术介绍

[0002]挂车是物流运输行业中用得相对比较多的一种车型,尤其是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挂车凭借其运输容量大、运输货物广泛等特点逐渐为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青睐。半挂车是车轴置于车辆重心后面,并且装有可将水平和垂直力传递到牵引车的联结装置的挂车。半挂车一般是三轴半挂车,其种类分为十一米仓栏半挂车,十三米仓栏,低平板半挂车等好多种类。是通过牵引销与半挂车头相连接的一种重型的运输交通工具。随着乘用车领域的电动化,商用车领域也开始电动化。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现有的电动牵引车存在续航里程不足的缺点。除此之外,在行驶过程中,现有的载重车体稳定性较差,对复杂路面状况适应性较差。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配有电动驱动桥的电动半挂车[201610142821.8],其包括车头、第一电池、第二电池、第三电池、半挂车车厢、电动驱动桥、悬架,所述第一电池安装在车头上、第二电池安装在车头底部,所述第三电池安装在半挂车车厢的底部,两个所述电动驱动桥通过悬架分别设置在车头和半挂车车厢的下面。
[0004]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动挂车续航里程不足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对于复杂路面状况适应性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路面适应性好的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包括牵引车体,牵引车体后端设置有牵引盘,牵引车体上端安装有载重车厢,牵引车体配备有电驱动机构,载重车厢与牵引车体之间设置有横向平衡组件和纵向平衡组件,载重车厢内部设置有动态平衡组件,牵引车体与载重车厢之间设置有减振组件。牵引车体的载重车厢配备有平衡以及减振组件,对内部货物起到有效保护作用,可适应不同路面的货物运载需求。
[0007]在上述的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中,横向平衡组件包括设置在载重车厢两侧下端的横向平衡座,横向平衡座分别连接有液压平衡缸,液压平衡缸远离载重车厢的一端安装有平衡滑块,平衡滑块与固定在牵引车体上端且沿横向方向延伸的平衡滑轨滑动连接,平衡滑块与横向安装在牵引车体上端的滚珠丝杠传动连接;纵向平衡组件包括沿横向方向延伸且设置在牵引车体上端的纵向平衡轴,纵向平衡轴与固定在牵引车体上的丝杠电机螺纹传动,纵向平衡轴上固定有纵向平衡齿轮以及偏心轮,牵引车体上端安装有沿纵向延伸的齿轮轴,齿轮轴两端分别固定有与纵向平衡齿轮啮合传动的调节齿轮,偏心轮与固
定在载重车厢前后下端的铰接座转动连接。横向平衡组件与纵向平衡组件配合,提高了载重车厢在水平方向上的整体稳定性。
[0008]在上述的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中,载重车厢包括载重底板,载重底板周围设置有载重立板以及主厢门,载重车厢上端由载重顶板封闭,载重车厢边角处设置有加强框体结构,载重车厢内侧设置有副厢体,动态平衡组件设置在副厢体与载重顶板或载重底板之间。载重车厢内通过加强框体结构提高了结构稳定性,使其不易发生错位变形。
[0009]在上述的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中,加强框体结构包括水平布置的框板,框板上开有供载重立板插入的框槽,框板边角之间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竖管,竖管之间连有横管且竖管与横管交接处夹紧安装有三角形的封闭套体,竖管之间连接有横板,横板呈X形且端头处设置有供竖管穿过的套筒;载重底板包括叠加设置的承载板且承载板之间留有空隙,承载板之间设置有网格状的加强筋,载重立板表面具有波浪结构且其中至少一块载重立板上开有副厢门,载重顶板和载重立板内侧分布贴合固定有铝制的基板。各个载重板分别具有加强结构,保证轻量化的同时提高了抗压强度。
[0010]在上述的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中,动态平衡组件包括悬吊式平衡组件和支撑式平衡组件,悬吊式平衡组件和支撑式平衡组件分别配备有传感组件和反馈调节模块;悬吊式平衡组件包括安装在载重顶板下端的悬吊架,悬吊架通过链轮升降组件安装有悬吊板;支撑式平衡组件包括安装在载重底板上端的支撑架,支撑架通过联动组件安装有支撑板。动态平衡组件实现双重平衡,对重要货物进一步起到稳定作用。
[0011]在上述的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中,悬吊架包括与载重顶板连接的主盘体,主盘体下端转动连接有副盘体,主盘体与副盘体之间传动连接有行星变速齿轮组,主盘体内设置有与行星变速齿轮组啮合传动的双向电机;链轮升降组件包括对称安装在副盘体下端的链轮杆,链轮杆上分别滑动安装有链轮块,链轮块与悬吊板边角通过万向节连接,链轮杆上安装有与链轮块啮合传动且带动链轮块上下升降的传动链轮,传动链轮分别配备有独立的悬吊电机。根据需要将悬吊式平衡组件和支撑式平衡组件单独或组合使用,确保悬吊板和支撑板始终处于水平状态。
[0012]在上述的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中,支撑架包括对称设置的气动伸缩杆,气动伸缩杆端头之间连接有支撑台,气动伸缩杆通过并联管路与气泵连通,支撑台中心下端与载重底板之间连接有伸缩套筒;联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支撑台下端的联动电机,支撑台上端安装有对称设置有联动臂,联动电机带动联动臂周向转动,联动臂具有相互铰接且呈平行四边形的臂杆且臂杆的关节处设置有活动电机,联动臂与支撑架边角活动连接。采用气动以及电动方式保持支撑式平衡组件以及悬吊式平衡组件的运行稳定,确保其具有较好的响应灵敏度。
[0013]在上述的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中,传感组件包括设置在载重车厢内的陀螺仪传感器以及安装在牵引车体底部的倾角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与控制箱体连接,控制箱体内部设置有参考信号输入模块,参考信号输入模块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连接有信号输出模块,控制器配备有负反馈调节模块,负反馈调节模块连接有视觉反馈模块,控制器与信号输出模块之间设置有扰动观测模块,信号输出模块配备有运动优化模块。传感组件感应车体重心以及倾斜角度的变化,通过负反馈调节的方式保证动态平衡组件运行。
[0014]在上述的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中,减振组件包括设置在牵引车体内的动能回收组件,动能回收组件通过主动缓冲组件与蓄能组件连接。减振组件在牵引车体刹车时对载重车厢起到缓冲作用,对底盘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0015]在上述的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中,主动缓冲组件包括层叠安装在牵引车体上端的下缓冲座和上缓冲座,下缓冲座与上缓冲座之间连接有对称布置的液压缓冲缸,液压缓冲缸通过缓冲管路与储液罐连通且之间设置有电控流量阀以及液泵,液压缓冲缸设置在下缓冲座与上缓冲座边角处,上缓冲座下端设置有导向块,导向块与液压缓冲缸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引导液压缓冲缸端头滑动偏移的导向面,液压缓冲缸随导向块挤压做中心旋转运动;动能回收组件包括与液泵连接的发电机以及变压模块,变压模块与电容器连接;蓄能组件包括设置在液压缓冲缸与下缓冲座或上缓冲座之间的弹性蓄能件。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包括牵引车体(1),所述的牵引车体(1)后端设置有牵引盘,所述的牵引车体(1)上端安装有载重车厢(2),所述的牵引车体(1)配备有电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重车厢(2)与牵引车体(1)之间设置有横向平衡组件(3)和纵向平衡组件(4),所述的载重车厢(2)内部设置有动态平衡组件(5),所述的牵引车体(1)与载重车厢(2)之间设置有减振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平衡组件(3)包括设置在载重车厢(2)两侧下端的横向平衡座(31),所述的横向平衡座(31)分别连接有液压平衡缸(32),所述的液压平衡缸(32)远离载重车厢(2)的一端安装有平衡滑块(33),所述的平衡滑块(33)与固定在牵引车体(1)上端且沿横向方向延伸的平衡滑轨(34)滑动连接,所述的平衡滑块(33)与横向安装在牵引车体(1)上端的滚珠丝杠(35)传动连接;所述的纵向平衡组件(4)包括沿横向方向延伸且设置在牵引车体(1)上端的纵向平衡轴(41),所述的纵向平衡轴(41)与固定在牵引车体(1)上的丝杠电机(42)螺纹传动,所述的纵向平衡轴(41)上固定有纵向平衡齿轮(43)以及偏心轮(44),所述的牵引车体(1)上端安装有沿纵向延伸的齿轮轴(45),所述的齿轮轴(45)两端分别固定有与纵向平衡齿轮(43)啮合传动的调节齿轮(46),所述的偏心轮(44)与固定在载重车厢(2)前后下端的铰接座(47)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重车厢(2)包括载重底板(21),所述的载重底板(21)周围设置有载重立板(22)以及主厢门(23),所述的载重车厢(2)上端由载重顶板(24)封闭,所述的载重车厢(2)边角处设置有加强框体结构(7),所述的载重车厢(2)内侧设置有副厢体(25),所述的动态平衡组件(5)设置在副厢体(25)与载重顶板(24)或载重底板(2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框体结构(7)包括水平布置的框板(71),所述的框板(71)上开有供载重立板(22)插入的框槽(72),所述的框板(71)边角之间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竖管(73),所述的竖管(73)之间连有横管(74)且所述的竖管(73)与横管(74)交接处夹紧安装有三角形的封闭套体(75),所述的竖管(73)之间连接有横板(76),所述的横板(76)呈X形且端头处设置有供竖管(73)穿过的套筒;所述的载重底板(21)包括叠加设置的承载板(77)且所述的承载板(77)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的承载板(77)之间设置有网格状的加强筋,所述的载重立板(22)表面具有波浪结构且其中至少一块载重立板(22)上开有副厢门(78),所述的载重顶板(24)和载重立板(22)内侧分布贴合固定有铝制的基板(79)。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态平衡组件(5)包括悬吊式平衡组件和支撑式平衡组件,所述的悬吊式平衡组件和支撑式平衡组件分别配备有传感组件(8)和反馈调节模块;所述的悬吊式平衡组件包括安装在载重顶板(24)下端的悬吊架(51),所述的悬吊架(51)通过链轮升降组件(9)安装有悬吊板(52);所述的支撑式平衡组件包括安装在载重底板(21)上端的支撑架(53),所述的支撑架(53)通过联动组件安装有支撑板(5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炜曹磊陈红颖陈昱兆陈昱羽
申请(专利权)人:新加坡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