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阳极炭块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焙阳极炭块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干料经破碎、磨粉和筛分后得到骨料以及粉料;将骨料和粉料放入混捏锅内干混,之后加入预热后的粘结剂进行湿混,在完全达到混捏温度要求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得到炭块生料;将炭块生料置于焙烧炉中,并用焦粉与石英砂的混合料作为填充料,固定炭块生料的形状,得到一次焙烧炭块;将一次焙烧炭块放置预热炉中预热,预热后放入浸渍罐中进行一次浸渍处理,得到一次浸渍炭块;对一次浸渍炭块进行二次焙烧,得到阳极炭块。该制备工艺简化了工艺流程,操作简单,提高了炭块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炭块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焙阳极炭块的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阳极炭块的
,具体涉及一种预焙阳极炭块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预焙阳极在生产过程中,生阳极工序是整个碳素生产过程中的核心区,生阳极工段不仅设备多、工艺复杂,同时对物料的需求也相对严格。预焙阳极包括煅后焦、煤沥青及部分生碎、残极等,在生阳极工艺的整个过程中,煅后焦、煤沥青、生碎等物料是相对稳定的。
[0003]根据目前传统行业工艺配方是由多种粒度的物料(一般都在4种不同粒级物料)配制而成,该工艺复杂、设备流程过于繁多,操作复杂,人工用量大,劳动强度高,制备的炭块内部结构的稳定性不够优异。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研发新的工艺配方,打破传统的老旧工艺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的预焙阳极炭块内部结构稳定性较差、制备工艺流程繁多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焙阳极炭块的制备工艺,简化工艺流程,操作简单,提高了炭块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焙阳极炭块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1)将干料经破碎、磨粉和筛分后得到骨料以及粉料;
[0007](2)在加热状态下,将骨料和粉料放入混捏锅内干混,之后加入预热后的粘结剂进行湿混,在完全达到混捏温度要求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得到炭块生料;
[0008](3)一次焙烧:在非氧化性气氛下,将炭块生料置于焙烧炉中,并用焦粉与石英砂的混合料作为填充料,固定炭块生料的形状,得到一次焙烧炭块;
[0009](4)一次浸渍:将一次焙烧炭块放置预热炉中预热,预热后放入浸渍罐中进行一次浸渍处理,得到一次浸渍炭块;
[0010](5)二次焙烧:在非氧化性气氛下,对一次浸渍炭块进行二次焙烧,得到预焙阳极炭块。
[00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骨料为粒径1.5
‑
2.0mm的煅后石油焦或沥青焦,粉料为粒径0.1
‑
0.5mm的煅后石油焦或沥青焦。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骨料的重量百分比为30%
‑
45%,粉料的重量百分比为30%
‑
40%,粘结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0%
‑
35%。
[00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粘结剂的软化点为70℃
‑
90℃。
[00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一次焙烧具体包括:室温
‑
200℃升温速度为8
‑
15℃/h,200
‑
600℃升温速度为1
‑
5℃/h,600
‑
1000℃升温速度为5
‑
10℃/h,1000℃
‑
终点焙烧温度升温速度为4
‑
8℃/h,终点温度下保温30
‑
45小时,终点温度
‑
800℃冷却速度为4
‑
8℃/h,700℃以下自然降温或强制降温,终点温度为1200
‑
1600℃。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浸渍温度为150
‑
250℃。
[00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浸渍剂为软化点大于70℃的煤沥青。
[00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二次焙烧具体包括:室温
‑
200℃升温速度为5
‑
10℃/h,200
‑
600℃升温速度为2
‑
5℃/h,600℃
‑
终点温度升温速度为5
‑
10℃/h,终点温度下保温6
‑
15小时,终点温度
‑
700℃冷却速度为4
‑
8℃/h,700℃以下自然降温或强制降温,终点温度为800
‑
1200℃。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1.本专利技术的预焙阳极炭块的制备工艺,简化了工艺流程,操作简单方便。
[0020]2.通过采用骨料和粉料两种原料配比,加大大颗粒骨料的分量,提高了炭块内部结构的稳定性,产品质量相比原来传统工艺配方极其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一种预焙阳极炭块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4](1)将干料经破碎、磨粉和筛分后得到骨料以及粉料;所述骨料为粒径1.5
‑
2.5mm的煅后石油焦,所述粉料为粒径0.1
‑
0.5mm的煅后石油焦。
[0025](2)在加热状态下,将骨料和粉料放入混捏锅内干混,之后加入预热后的粘结剂进行湿混,在完全达到混捏温度要求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得到炭块生料;骨料的重量百分比为40%,粉料的重量百分比为35%,粘结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5%,粘结剂的软化点为80℃。
[0026](3)一次焙烧:在非氧化性气氛下,将炭块生料置于焙烧炉中,并用焦粉与石英砂的混合料作为填充料,固定炭块生料的形状;一次焙烧具体包括:室温
‑
200℃升温速度为8℃/h,200
‑
600℃升温速度为2℃/h,600
‑
1000℃升温速度为10℃/h,1000℃
‑
终点焙烧温度升温速度为5℃/h,终点温度下保温35小时,终点温度
‑
800℃冷却速度为6℃/h,700℃以下自然降温或强制降温,终点温度为1500℃。
[0027](4)一次浸渍:将一次焙烧炭块放置预热炉中预热,预热后放入浸渍罐中进行一次浸渍处理,浸渍温度为200℃,浸渍剂为软化点大于70℃的煤沥青,得到一次浸渍炭块;
[0028](5)二次焙烧:在非氧化性气氛下,对一次浸渍炭块进行二次焙烧,二次焙烧具体包括:室温
‑
200℃升温速度为8℃/h,200
‑
600℃升温速度为2℃/h,600℃
‑
终点温度升温速度为7℃/h,终点温度下保温7小时,终点温度
‑
700℃冷却速度为5℃/h,700℃以下自然降温或强制降温,终点温度为1000℃,得到预焙阳极炭块。
[0029]实施例2
[0030]一种预焙阳极炭块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1](1)将干料经破碎、磨粉和筛分后得到骨料以及粉料;所述骨料为粒径1.5
‑
2.5mm的煅后沥青焦,所述粉料为粒径0.1
‑
0.5mm的煅后沥青焦。
[00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焙阳极炭块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干料经破碎、磨粉和筛分后得到骨料以及粉料;(2)在加热状态下,将骨料和粉料放入混捏锅内干混,之后加入预热后的粘结剂进行湿混,在完全达到混捏温度要求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得到炭块生料;(3)一次焙烧:在非氧化性气氛下,将炭块生料置于焙烧炉中,并用焦粉与石英砂的混合料作为填充料,固定炭块生料的形状,得到一次焙烧炭块;(4)一次浸渍:将一次焙烧炭块放置预热炉中预热,预热后放入浸渍罐中进行一次浸渍处理,得到一次浸渍炭块;(5)二次焙烧:在非氧化性气氛下,对一次浸渍炭块进行二次焙烧,得到预焙阳极炭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焙阳极炭块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骨料为粒径1.5
‑
2.0mm的煅后石油焦或沥青焦,粉料为粒径0.1
‑
0.5mm的煅后石油焦或沥青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焙阳极炭块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骨料的重量百分比为30%
‑
45%,粉料的重量百分比为30%
‑
40%,粘结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0%
‑
3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焙阳极炭块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粘结剂的软化点为70℃
‑
9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焙阳极炭块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一次焙烧具体包括:室温
‑
200℃升温速度为8
‑
15℃/h,20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刚,贾启,张存忠,李赞成,宋益生,郭芯铭,
申请(专利权)人:茌平华旭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