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导热厚膜基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0116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38
一种高导热厚膜基片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混合集成电路领域。包括厚膜基片本体、导带或阻带、芯片焊接区、导热凹孔、磁控溅射层、金锡焊料层、铜块、填充层、背面金属化层。导带或阻带、芯片焊接区位于厚膜基片本体正面表面,背面金属化层位于厚膜基片背面,导热凹孔位于厚膜基片背面正对表面芯片焊接区的区域,磁控溅射层为在陶瓷凹孔底部的耐高温金属膜层,金锡焊料层为铜块与凹孔底部的耐高温金属膜层之间的焊接层,铜块位于凹孔中,纳米金浆料填充层位于铜块与凹孔的间隙中。采用激光开凹孔。在不影响其电路载体功能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氧化铝厚膜基片的结构,从而增加厚膜基片的导热效率。广泛应用于功率混合集成电路中作高导热性能厚膜基片。能厚膜基片。能厚膜基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导热厚膜基片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合集成电路领域,进一步来说涉及厚膜混合集成电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高导热厚膜基片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厚膜混合集成电路中,厚膜基片(简称基片)作为厚膜混合集成电路载体,如图1所示,在基片上设计了电路通道、印刷了电容、电阻等系列元器件,同时在基片上贴装大量的有源或无源元器件;为了更充分的利用厚膜基片的空间,提高混合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在厚膜基片中做了很多的埋层电路。因此,电路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热,需要快速散出电路工作区域,所以,在在厚膜混合集成电路中必须考虑基片的热导率,否则大量的热聚集会造成局部电路的烧毁,从而引发整个电路的失效。当前,在厚膜基片中的导热往往是从厚膜基片材质入手,例如将氧化铝基片转变成氮化铝基片、或者转变成碳化硅基片、或者转化成复合基片(瓷釉金属基片、等离子喷涂基片等)。这些方案都是改变材料属性来进行的改善,然而材料属性的改变也伴随很多其它问题的到来,例如比重较氧化铝大,寄生电容大,难成型,甚至材料剧毒等问题。另一方面,从结构上提升导热效率,也是解决基片散热主要研究的课题。因此,如何在氧化铝厚膜基片的结构上,提升其导热率,是该高导热厚膜基片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000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其电路载体功能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氧化铝厚膜基片的结构,从而增加厚膜基片的导热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是:在厚膜基片芯片粘接背面开导热凹孔,填入导热材料,从而对厚膜基片上芯片运行的热量进行高效导热。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导热厚膜基片,如图1、图2所示。包括:厚膜基片本体,导带或阻带,芯片焊接区,导热凹孔,磁控溅射层,金锡焊料层,铜块,纳米金浆料填充层,厚膜基片背面金属化层。
[0007]所述导带或阻带、芯片焊接区位于厚膜基片本体正面表面。
[0008]所述厚膜基片背面金属化层位于厚膜基片背面。
[0009]所述导热凹孔位于厚膜基片背面正对表面芯片焊接区的区域,凹孔深度为使芯片粘接处的基片厚度达到150μm~200μm。
[0010]所述磁控溅射层为在陶瓷凹孔底部的耐高温金属膜层,厚度为100μm~150μm。
[0011]所述金锡焊料层为铜块与凹孔底部的耐高温金属膜层之间的焊接层。
[0012]所述铜块位于凹孔中,与凹孔壁的间隙小于0.1mm。
[0013]所述纳米金浆料填充层位于铜块与凹孔的间隙中。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导热厚膜基片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5](1)首先,按照常规工艺在厚膜基片(厚度1mm)正面与背面(铂银浆料)印刷完成烘干待用;
[0016](2)根据厚膜基片上的芯片组装图1对芯片背面的基片位置进行预开孔。
[0017](3)对预开孔的位置,采用激光开凹孔,使芯片粘接处的厚度达到200μm。
[0018](4)采用磁控溅射在陶瓷凹孔中镀上Ti

Pt

Au膜层(厚度100μm),该膜层即作为芯片下基片背面凹孔的散热器,也作为粘接层。
[0019](5)在凹孔中采用金锡合金焊技术焊接裸铜块,裸铜块大小与凹孔大小相仿,裸铜块尾端恰好与基片在同一平面,
[0020](6)采用纳米金浆料填充凹孔缝隙,在290℃下10分钟烘干。
[0021](7)采用超声清洗烘干更改结构后的氧化铝厚膜基片。
[0022](8)采用等离子清洗氧化铝厚膜基片,清洗完成备用。
[0023]通过上述步骤,一种高导热厚膜基片制备完成。
[0024]该专利技术的优点:
[0025]在不影响其电路载体功能的情况下,通过对厚膜基片的结构进行改进,提高了厚膜基片的热导率,从而提高散热效率,提升整体电路的热可靠性;可实现批量生产。
[0026]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功率混合集成电路中作高导热性能厚膜基片。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厚膜基片组装面平面布局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厚膜基片纵向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
[0030]1为厚膜基片本体,2为导带1,3为导带2,4为芯片A,5为芯片B,6为导热凹孔,7 为磁控溅射区,8为金锡焊接裸铜区,9为铜块,10为纳米金浆料填充区,11为厚膜基片背面铂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结合图1、图2,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如下:
[0032]在一款大功率集成电路某54系列混合集成电路,由于该电路需要具备较高的导热性能,根据厚膜基片上芯片组装图1,故制备了图2的导热基片。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0033](1)首先,按照常规工艺在厚膜基片(厚度1mm)正面与背面(铂银浆料)印刷完成烘干待用;
[0034](2)根据厚膜基片上的芯片组装图,对芯片背面的基片位置进行预开孔,大小与芯片尺寸相近;
[0035](3)对预开孔的位置,采用激光开凹孔,凹孔的底部距离芯片粘接处的距离约为200 μm。
[0036](4)采用磁控溅射在陶瓷凹孔中镀上Ti

Pt

Au膜层(厚度100μm),该膜层即作为芯片下基片背面凹孔的底部散热器,也作为粘接层。
[0037](5)在凹孔中采用金锡合金焊技术焊接裸铜块(360℃,2分钟真空烧焊,焊片为 Au80Sn20焊片),裸铜块大小与凹孔大小相仿(大约小0.1mm),裸铜块尾端恰好与基片在同
一平面;如果不在同一平面,采用砂纸打磨去除多余部分。
[0038](6)采用纳米金浆料填充凹孔缝隙,在290℃下10分钟固化。
[0039](7)采用超声清洗烘干更改结构后的氧化铝厚膜基片。
[0040](8)采用等离子清洗(氮氢混合气体,氢占比3.5%)氧化铝厚膜基片,清洗完成备用。通过上述步骤,某54系列混合集成电路高导热厚膜基片制备完成,与原基片对比具备更高的导热率。
[0041]以上内容是结合最佳实施方案对本专利技术说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情况下,可以在细节上进行各种修改,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导热厚膜基片,包括:厚膜基片本体,导带或阻带,芯片焊接区,导热凹孔,磁控溅射层,金锡焊料层,铜块,纳米金浆料填充层,厚膜基片背面金属化层;所述导带或阻带、芯片焊接区位于厚膜基片本体正面表面;所述厚膜基片背面金属化层位于厚膜基片背面;所述导热凹孔位于厚膜基片背面正对表面芯片焊接区的区域,凹孔深度为使芯片粘接处的基片厚度达到150μm~200μm;所述磁控溅射层为在陶瓷凹孔底部的耐高温金属膜层,厚度为100μm~150μm;所述金锡焊料层为铜块与凹孔底部的耐高温金属膜层之间的焊接层;所述铜块位于凹孔中,与凹孔壁的间隙小于0.1mm;所述纳米金浆料填充层位于铜块与凹孔的间隙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导热厚膜基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制备工艺:(1)按照常规工艺在氧化铝厚膜基片正面印刷层带、阻带或焊盘,在厚膜基片背面印刷金属层,烘干待用;(2)根据厚膜基片上的芯片组装图,在厚膜基片背面对对准正面芯片的区域,进行预开孔;(3)对预开孔的位置,采用激光开凹孔,使芯片粘接处的厚度达到150μm~200μm;(4)采用磁控溅射在陶瓷凹孔中镀上耐高温金属膜层,厚度为100μm~150μm;(5)在凹孔中采用金锡合金焊技术焊接裸铜块,裸铜块大小与凹孔大小相仿,裸铜块尾端恰好与基片背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超唐拓周恒刘金丽陈毅黄洁徐永朋李阳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振华风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