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740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维持雪上性能并且提高噪声性能的轮胎。轮胎具有胎面部(2)。胎面部(2)包括多个周向沟(3)和多个陆地部,多个陆地部包括胎冠陆地部(10)和第1中间陆地部(11)。在胎冠陆地部(10)设置有多个胎冠横沟(15)。在第1中间陆地部(11)设置有多个第1中间横沟(20)。在俯视观察胎面时,连结胎冠横沟(15)的两端的第1直线(21)与连结第1中间横沟(20)的两端的第2直线(22)之间的角度为90~1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

技术介绍

[0002]下述专利文献1提出有在中央陆地部以及中间陆地部设置有多个横纹沟的轮胎。上述轮胎通过这些横纹沟,期待抑制冰雪道路性能的降低,并且提高操纵稳定性。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056814号公报
[0004]通常在以雪上行驶为前提的轮胎的胎面部,存在设置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延伸的周向沟、和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的横沟的趋势。上述轮胎在雪上行驶时在上述周向沟以及上述横沟的内部将雪压实并且将其剪断,由此产生雪柱剪断力,从而确保雪上性能。
[0005]为了增大雪上剪断力,考虑增加周向沟与横沟的连通部的数量、或增加这些沟的容积。然而,这样的方法恐怕导致噪声性能的恶化。另一方面,近年来,针对轮胎的各种性能的要求水准提高,即便是以雪上行驶为前提的轮胎,也谋求提高噪声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主要课题在于提供维持雪上性能并且提高噪声性能的轮胎。
[0007]本专利技术是具有胎面部的轮胎,上述胎面部包括:在第1胎面端与第2胎面端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多个周向沟;和由上述周向沟划分出的多个陆地部,上述多个陆地部包括:胎冠陆地部;和经由上述周向沟而与上述胎冠陆地部的上述第1胎面端侧相邻的第1中间陆地部,在上述胎冠陆地部设置有多个胎冠横沟,上述多个胎冠横沟相对于轮胎轴向向第1方向倾斜并且在轮胎轴向上完全横切上述胎冠陆地部,在上述第1中间陆地部设置有多个第1中间横沟,上述多个第1中间横沟相对于轮胎轴向向与上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倾斜并且在轮胎轴向上完全横切上述第1中间陆地部,在俯视观察胎面时,连结上述胎冠横沟的两端的第1直线与连结上述第1中间横沟的两端的第2直线之间的角度为90~150
°
,上述胎冠横沟包括:轮胎轴向的第1端部以及第2端部;和配设于上述第1端部与上述第2端部之间的中央部,上述中央部的沟宽小于上述第1端部的沟宽以及上述第2端部的沟宽。
[0008]优选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上述中央部的最大沟宽为上述第1端部以及上述第2端部的最大沟宽的15%以下。
[0009]优选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上述轮胎安装于车辆的朝向被指定,上述第1胎面端在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内侧。
[0010]优选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上述第2直线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小于上述第1直线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
[0011]优选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通过使上述胎冠横沟与上述第1中间横沟在轮胎轴向上相邻,由此在俯视观察胎面时,上述第1直线和上述第2直线在上述胎冠陆地部与上述第1中间陆地部之间的上述周向沟内交叉。
[0012]优选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在以正规内压安装于正规轮辋并且无负荷的正规状态下的包括轮胎旋转轴的子午线截面中,上述胎冠陆地部的踏面以及上述第1中间陆地部的踏面分别具有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地弯曲的轮廓。
[0013]优选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上述胎冠陆地部的陆地比为65%~75%。
[0014]优选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上述胎面部包括包含上述第1胎面端的第1胎肩陆地部,上述第1胎肩陆地部的陆地比大于上述胎冠陆地部的陆地比。
[0015]优选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上述胎面部包括包含上述第1胎面端的第1胎肩陆地部,上述第1胎肩陆地部的陆地比为75%~85%。
[0016]优选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上述胎面部包括包含上述第2胎面端的第2胎肩陆地部,在上述第2胎肩陆地部设置有多个第2胎肩横沟,上述多个第2胎肩横沟至少从上述第2胎面端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并且在上述第2胎肩陆地部内中断。
[0017]优选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上述第2胎肩横沟包括:上述第2胎面端侧的主体部;和与上述主体部的轮胎轴向内侧相连并且沟宽比上述主体部小的内端部。
[0018]优选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上述内端部的沟宽为上述主体部的沟宽的3%~15%。
[0019]本专利技术的轮胎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维持雪上性能并且提高噪声性能。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0021]图2是图1的胎冠陆地部以及第1中间陆地部的放大图。
[0022]图3是图2的胎冠横沟以及第1中间横沟的放大图。
[0023]图4是胎冠陆地部的横剖视图。
[0024]图5是图1的第2中间陆地部的放大图。
[0025]图6是图1的第1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
[0026]图7是图1的第2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
[0027]图8是比较例的胎冠陆地部以及第1中间陆地部的放大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2...胎面部;3...周向沟;10...胎冠陆地部;11...第1中间陆地部;15...胎冠横沟;16...第1端部;17...第2端部;18...中央部;20...第1中间横沟;21...第1直线;22...第2直线;T1...第1胎面端;T2...第2胎面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例如用作以冬季使用为前提的乘用车用充气轮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轮胎1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
[0031]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例如具有:被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朝向的胎面部2。对于向车辆安装的朝向,例如以文字、标记显示于胎侧部等(省略图示)。另外,胎面部2例如以非对称花纹(是指胎面花纹不是相对于轮胎赤道C而线对称)构成。
[0032]胎面部2包括:在安装于车辆时成为车辆内侧的第1胎面端T1、和在安装于车辆时成为车辆外侧的第2胎面端T2。第1胎面端T1以及第2胎面端T2分别相当于在正规状态的轮
胎1加载正规载荷并以0
°
的外倾角与平面接地时的最靠轮胎轴向外侧的接地位置。
[0033]在规定了各种规格的充气轮胎的情况下,“正规状态”是指将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并且填充正规内压并且无负荷的状态。在没有规定各种规格的轮胎、非充气式轮胎的情况下,上述正规状态是指与轮胎的使用目的对应的标准的使用状态且无负荷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各部的尺寸等是在上述正规状态下测定出的值。
[0034]“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对每种轮胎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为“Design Rim”,若为ETRTO则为“Measuring Rim”。
[0035]“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对每种轮胎规定各规格的空气压,若为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若为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INFLATION PRESSUR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具有胎面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包括:在第1胎面端与第2胎面端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多个周向沟;和由所述周向沟划分出的多个陆地部,所述多个陆地部包括:胎冠陆地部;和经由所述周向沟而与所述胎冠陆地部的所述第1胎面端侧相邻的第1中间陆地部,在所述胎冠陆地部设置有多个胎冠横沟,所述多个胎冠横沟相对于轮胎轴向向第1方向倾斜并且在轮胎轴向上完全横切所述胎冠陆地部,在所述第1中间陆地部设置有多个第1中间横沟,所述多个第1中间横沟相对于轮胎轴向向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倾斜并且在轮胎轴向上完全横切所述第1中间陆地部,在俯视观察胎面时,连结所述胎冠横沟的两端的第1直线与连结所述第1中间横沟的两端的第2直线之间的角度为90~150
°
,所述胎冠横沟包括:轮胎轴向的第1端部以及第2端部;和配设于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第2端部之间的中央部,所述中央部的沟宽小于所述第1端部的沟宽以及所述第2端部的沟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部的最大沟宽为所述第1端部以及所述第2端部的最大沟宽的15%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安装于车辆的朝向被指定,所述第1胎面端在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直线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小于所述第1直线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胎冠横沟与所述第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泽宏器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