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造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9735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进行材料的回收及补充的层叠造形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层叠造形装置包括:腔室、材料层形成装置、惰性气体供给装置以及材料供给单元。所述材料供给单元包括:材料槽、输送装置以及筛子。所述材料槽储藏材料。所述输送装置将从腔室及材料槽排出的材料输送至材料的搬送路径的最高位。所述筛子设置于比输送装置更靠下方、比腔室更靠上方处,从由输送装置传送的材料中去除夹杂物后向下方排出,并向材料层形成装置补充材料。并向材料层形成装置补充材料。并向材料层形成装置补充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层叠造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层叠造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三维造形物的层叠造形法已知有各种方式。例如,实施粉末床熔融结合的层叠造形装置在腔室内将粉末的材料整平而形成材料层,并照射激光或电子束而使材料层烧结或熔融来形成固化层。反复进行材料层的形成与固化层的形成并层叠多个固化层,来制造所期望的三维造形物。此外,也可在造形中或造形后,在层叠造形装置内对固化层进行切削加工。
[0003]供给至腔室内的材料并非全部固化,因此在腔室内会蓄积未固化的剩余材料。为了削减造形的成本,理想的是将所述剩余材料回收再利用。另一方面,由于在腔室内的剩余材料中可能混入在固化层产生时飞散的溅射物或在切削加工时形成的切削屑等夹杂物,因此不优选直接再利用。
[0004]美国专利申请公开US2017/0348771A1公开了对从腔室回收的剩余材料进行筛选,去除夹杂物后再利用的层叠造形装置。更具体而言,从腔室排出的剩余材料由材料回收用搬送装置搬送,从上方投下至作为筛装置的杂质去除装置,来去除夹杂物。然后,排出至杂质去除装置的下方的剩余材料被材料供给用搬送装置传送至设置于腔室的上方的材料补充部,并适宜再供给至涂覆机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06]在从腔室回收剩余材料,并利用筛子去除夹杂物进行再利用的现有的层叠造形装置中,需要向筛子的上方传送剩余材料的第一输送装置以及从筛子将剩余材料传送至腔室上方的第二输送装置。因此,装置的成本变高,并且更换材料时的清扫等维护比较麻烦。
[0007]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此种情况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进行材料的回收及补充的层叠造形装置。
[0008][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层叠造形装置,包括:腔室;材料层形成装置,设置于腔室内,且形成规定厚度的材料层;惰性气体供给装置,向腔室供给规定浓度的惰性气体;以及材料供给单元,构成为回收从腔室排出的材料,并能够向材料层形成装置补充材料,材料供给单元包括:材料槽,储藏材料;输送装置,将从腔室及材料槽排出的材料输送至材料的搬送路径的最高位;以及筛子,设置于比输送装置更靠下方、比腔室更靠上方处,从由输送装置传送的材料中去除夹杂物后向下方排出,并向材料层形成装置补充材料。
[0010][专利技术的效果][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层叠造形装置中,在腔室的上方配置筛子,输送装置将材料输送至材料的搬送路径的最高位并传送至筛子。可利用一个输送装置输送材料,因此抑制装置的成
本,另外可将装置设为比较简单的结构。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层叠造形装置的正面图。
[0013]图2是层叠造形装置本体的概略结构图。
[0014]图3是从上方观察涂覆机头的立体图。
[0015]图4是从下方观察涂覆机头的立体图。
[0016]图5是照射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0017]图6是材料供给单元的立体图。
[0018]图7是材料供给单元的概略结构图。
[0019]图8是输送装置的侧面图。
[0020]图9是输送装置的剖面图。
[0021]图10是筛子及连接构件的立体图。
[0022]图11是筛子及连接构件的剖面图。
[0023]图12是连接构件、引导构件及涂覆机头的立体图。
[0024]图13是连接构件、引导构件及涂覆机头的剖面图。
[0025]图14是腔室侧方的引导构件的周边图。
[0026]图15是引导构件的立体图。
[0027]图16是进行材料排出时的引导构件的剖面部。
[0028]图17是未进行材料排出时的引导构件的剖面部。
[0029]图18是表示层叠造形中的材料补充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0030]图19是表示层叠造形后的材料回收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0031][符号的说明][0032]1:层叠造形装置
[0033]3:材料层形成装置
[0034]4:照射装置
[0035]5:材料供给单元
[0036]7:控制装置
[0037]10:层叠造形装置本体
[0038]11:腔室
[0039]11a:造形室
[0040]11b、11d:顶板
[0041]11c:补充室
[0042]11e:开口
[0043]12:窗口
[0044]13:污染防止装置
[0045]14:造形平台
[0046]15:造形平台驱动装置
[0047]16:第一排出滑槽
[0048]17:第二排出滑槽
[0049]18:抽吸喷嘴
[0050]21:惰性气体供给装置
[0051]23:烟尘收集器
[0052]25:压缩流体源
[0053]31:基底台
[0054]33:涂覆机头
[0055]35:叶片
[0056]37:引导构件
[0057]41:光源
[0058]43:准直器
[0059]45:聚焦控制单元
[0060]47:流电扫描仪
[0061]47x、47y:电流镜
[0062]51:框体
[0063]52:材料槽
[0064]53:输送装置
[0065]54:第一切换阀
[0066]55:筛子
[0067]56:第二切换阀
[0068]57:连接构件
[0069]71:输入装置
[0070]73:显示装置
[0071]81:基底板
[0072]83:材料层
[0073]85:固化层
[0074]311、313:排出开口
[0075]331:材料收容部
[0076]333:材料供给口
[0077]335:材料排出口
[0078]370:上板
[0079]370a:把手
[0080]370b:固定构件
[0081]371:投入滑槽
[0082]373:轴
[0083]374:贯通孔
[0084]375:旋转致动器
[0085]377:刮水器511:脚轮
[0086]521:材料瓶
[0087]521a:开闭阀
[0088]531:真空输送机
[0089]531a:真空容器
[0090]531b:供给管
[0091]531c:排气管
[0092]531d:过滤器
[0093]531e:排出口
[0094]531f:底盖
[0095]531g:致动器
[0096]533:喷射器
[0097]533a:供给端口
[0098]533b:排气端口
[0099]533c:吸气端口
[0100]551:过滤器壳体
[0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叠造形装置,包括:腔室;材料层形成装置,设置于所述腔室内,且形成规定厚度的材料层;惰性气体供给装置,向所述腔室供给规定浓度的惰性气体;以及材料供给单元,构成为回收从所述腔室排出的材料,并能够向所述材料层形成装置补充所述材料,所述材料供给单元包括:材料槽,储藏所述材料;输送装置,将从所述腔室及所述材料槽排出的所述材料输送至所述材料的搬送路径的最高位;以及筛子,设置于比所述输送装置更靠下方、比所述腔室更靠上方处,从由所述输送装置传送的所述材料中去除夹杂物后向下方排出,并向所述材料层形成装置补充所述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造形装置,其中,所述材料供给单元还包括构成为能够移动的框体,所述框体收容所述材料槽、所述输送装置及所述筛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造形装置,其中,所述材料层形成装置包括:基底台,具有形成所期望的三维造形物的造形区域;涂覆机头,在所述基底台上沿水平方向移动;以及叶片,安装于所述涂覆机头,并将所述材料整平而形成所述材料层,所述涂覆机头具有:材料收容部,储留所述材料;材料供给口,设置于所述材料收容部的上表面上,且成为供给至所述材料收容部的所述材料的收件口;以及材料排出口,设置于所述材料收容部的底面上,并将所述材料排出至所述造形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造形装置,还包括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设置于所述腔室,并将从所述材料供给单元排出的所述材料引导至所述材料层形成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叠造形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构件包括:投入滑槽,构成为上下开口且能够供所述材料流通;轴,设置为堵住所述投入滑槽的下端部,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在与轴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贯通孔;以及旋转致动器,使所述轴旋转,通过所述轴旋转来切换从所述引导构件的材料排出的接通/断开。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叠造形装置,其中,所述材料供给单元还包括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设置于所述材料供给单元中的向所述腔室的材料的出口,所述连接构件具有:波纹管,构成为能够伸缩且能够供所述材料流通;
抵接板,连接于所述波纹管的下端,且被所述引导构件按压;以及夹具,在使所述抵接板与所述引导构件抵接的状态下固定所述抵接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造形装置,其中,所述惰性气体供给装置构成为能够切换所述惰性气体的供给量,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直人斋藤强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沙迪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