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线防渗技术领域,公开了地下管线防渗漏结构,包括管道一和管道二,管道一的中部设置有左内管,管道二的中部设置有右内管,左内管和右内管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渗层,防渗层的外表面粘接有减震层,减震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外管,外管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垫块,管道一和管道二的相靠近的一端的外管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固定块和固定圈,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槽口,固定圈的外表面设置有密封圈;通过减震垫块和减震层的配合减压减震,避免管道一和管道二受到强压强震造成破损,造成泄露,同时外管可以对左内管和右内管起到一次外部保护作用,避免左内管和右内管被意外破坏造成泄露,从而提高了防渗效果。从而提高了防渗效果。从而提高了防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管线防渗漏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管线防渗
,尤其是涉及地下管线防渗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我国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使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急防灾能力大幅提升。
[0003]现有的地下管线在建设过程中通常由多个管道连接而成,而由于管道连接处密封性不强容易造成供水泄漏,而管道建成后没有相应的减震配件,长期受压的情况下也会造成管道泄漏,导致地下管线防渗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地下管线防渗效果差的问题,提供地下管线防渗漏结构。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地下管线防渗漏结构,包括管道一和管道二,所述管道一的中部设置有左内管,所述管道二的中部设置有右内管,所述左内管和所述右内管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渗层,所述防渗层的外表面粘接有减震层,所述减震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外管,所述外管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垫块;
[0006]所述管道一和所述管道二的相靠近的一端的所述外管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固定块和固定圈,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槽口,所述固定圈的外表面设置有密封圈。
[0007]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槽口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外贯穿孔和螺纹固定孔,所述固定圈的表面设置有内贯穿孔。
[0008]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贯穿孔、所述内贯穿孔和所述螺纹固定孔的数量以及大小相同。
[0009]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左内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右内管的外径,且所述左内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右内管的内壁相套接。
[0010]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块、所述固定圈和所述固定槽口都为环形结构,且所述固定圈的外表面与所述固定槽口相嵌套。
[0011]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圈的外表面设置有密封圈。
[001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在本技术中,通过减震垫块和减震层的配合可以在管道一和管道二受到外部强压和强震时,对其进行减压减震,避免管道一和管道二受到强压强震造成破损,造成泄露,同时外管可以对左内管和右内管起到一次外部保护作用,避免左内管和右内管被意外破坏造成泄露,从而提高了防渗效果。
[0014]2.在本技术中,管道一和管道二连接时,通过左内管延伸进右内管内部并与右内管紧密贴合,使水可以从左内管流入到右内管内部,而在管道一和管道二的外部,通过
固定圈和固定槽口紧密嵌套,以及密封圈将固定块和固定圈之间的间隙封住,实现管道一和管道二连接的密封性,使得管道输水时,不会有水渍流出,该结构增强了密封性,提高了防渗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管道一的立体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管道二的立体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管道一;2、管道二;3、左内管;4、防渗层;5、减震层;6、外管;7、减震垫块;8、固定块;9、固定圈;10、外贯穿孔;11、内贯穿孔;12、螺纹固定孔;13、密封圈;14、固定槽口;15、右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下面将结合图1
‑
图3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地下管线防渗漏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2]实施例:
[002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地下管线防渗漏结构。参照图1,包括管道一1和管道二2,管道一1的中部设置有左内管3,管道二2的中部设置有右内管15,左内管3的外径小于所述右内管15的外径,且所述左内管3的外表面与所述右内管15的内壁相套接,在进行管道一1与管道二2的连接时,将管道一1的左内管3套接到管道二2的右内管15中,可以实现水流从管道一1到管道二2的输送。
[0024]参照图1和图2,左内管3和右内管15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渗层4,防渗层4紧贴左内管3和右内管15设置,同时防渗层4是PVC材质,当左内管3和右内管15出现细微的破损时,PVC材质的防渗层4可以起到防渗效果,避免破损处,因水流泄露造成破损缺口扩大,防渗层4的外表面粘接有减震层5,外管6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垫块7,减震垫块7和减震层5都是采用橡胶材质,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通过减震垫块7和减震层5的配合可以在管道一1和管道二2受到外部强压和强震时,对其进行减压减震,避免管道一1和管道二2受到强压强震造成破损,减震层5的外表面设置有外管6,外管6可以对左内管3和右内管15起到一次外部保护作用,避免左内管3和右内管15被意外破坏造成泄露,从而提高了防渗效果。
[0025]参照图1和图3,管道一1和管道二2的相靠近的一端的外管6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固定块8和固定圈9,固定块8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槽口14,固定圈9可以与固定槽口14相嵌套,固定块8、固定圈9和固定槽口14都为环形结构,且固定圈9的外表面与固定槽口14相嵌套,从而实现管道一1与管道二2的连接,固定槽口14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外贯穿孔10和螺
纹固定孔12,固定圈9的表面设置有内贯穿孔11,外贯穿孔10、内贯穿孔11和螺纹固定孔12的数量以及大小相同,当管道一1和管道二2连接后,对管道一1和管道二2进行旋转,使外贯穿孔10、内贯穿孔11和螺纹固定孔12一一对应,最后利用大型螺栓与外贯穿孔10、内贯穿孔11和螺纹固定孔12螺纹连接,从而将管道一1和管道二2紧密连接,防止脱落固定圈9的外表面设置有密封圈13,密封圈13将固定块8和固定圈9之间的间隙封住,实现管道一1和管道二2连接的密封性,使得管道输水时,不会有水渍流出,该结构增强了密封性,提高了防渗效果。
[0026]本申请实施例的地下管线防渗漏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0027]在进行管道一1和管道二2的地下安装时,现将管道一1和管道二2掩埋的坑道挖好,接着将管道一1的左内管3套接到管道二2的右内管15中,同时将固定圈9与固定槽口14相嵌套来实现管道一1与管道二2的连接,然后对管道一1和管道二2进行旋转,使外贯穿孔10、内贯穿孔11和螺纹固定孔12一一对应,最后利用大型螺栓与外贯穿孔10、内贯穿孔11和螺纹固定孔12螺纹连接,从而将管道一1和管道二2紧密连接,防止脱落,同时利用密封圈13将固定块8和固定圈9之间的间隙封住,实现管道一1和管道二2连接的密封性,使得管道输水时,不会有水渍流出,该结构增强了密封性,提高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下管线防渗漏结构,包括管道一(1)和管道二(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一(1)的中部设置有左内管(3),所述管道二(2)的中部设置有右内管(15),所述左内管(3)和所述右内管(15)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渗层(4),所述防渗层(4)的外表面粘接有减震层(5),所述减震层(5)的外表面设置有外管(6),所述外管(6)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垫块(7);所述管道一(1)和所述管道二(2)的相靠近的一端的所述外管(6)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固定块(8)和固定圈(9),所述固定块(8)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槽口(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线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口(14)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外贯穿孔(10)和螺纹固定孔(1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燕荪,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川越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