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O-11分子筛及其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957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SAP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APO-11分子筛及其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炼制
,涉及一种SAPO-11分子筛及其合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稳定Icm2空间群晶体结构的SAPO-11分子筛的高收率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1984年,美国联碳公司科学家B.M.Lok公开发表系列磷酸硅铝分子筛(SAPO-n)的合成专利US 4,440,871,开启了SAPO分子筛应用的新纪元。SAPO-n系列分子筛的结构种类很多,根据孔径大小可以划分为:微小孔径结构(如SAPO-20、25、28)、小孔径结构(如SAPO-17、18、26)、中等孔径结构(如SAPO-11、31、41)和大孔径结构(如SAPO-5、36、40)四种类型。SAPO-11分子筛作为家族中的一员,孔径为0.39nm
×
0.64nm,具有一维线性十元环孔道和AEL拓扑骨架,其温和的酸性、适宜的孔道结构,使其具有特定择型作用,可以限制易于裂化的多支链异构体的产生,有效提高了目的产物收率,在正构烷烃临氢异构化反应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0003]根据专利US 4,440,871中关于SAPO-11的报道,SAPO-11分子筛的结构在焙烧脱除模板剂前后会发生变化。合成的SAPO-11分子筛未脱除模板剂前为正交晶系,空间群为Icm2,晶胞参数为Icm2,晶胞参数为其典型XRD谱图与图1中的A类似;经焙烧脱除模板剂后,晶体结构仍为正交晶系,但其晶体对称性容易发生变化,空间群转变为Pna21,晶胞参数其XRD谱图与焙烧前有显著不同,其典型XRD谱图与图1中的C类似。不同空间群的SAPO-11分子筛具有不同的催化性能,文献(催化学报,24卷10期,779-782页)详细研究了不同空间群SAPO-11分子筛对正辛烷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具有Icm2空间群的SAPO-11分子筛其异构化选择性和异构产物收率明显高于具有Pna21空间群的SAPO-11分子筛。这是由于具有Pna21空间群的SAPO-11分子筛晶胞收缩,引起分子筛孔道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其择形选择性。由此可知,开发具有稳定Icm2空间群结构的SAPO-11分子筛及其合成技术是充分发挥SAPO-11分子筛催化性能的关键。
[0004]专利CN 99109681.9公开了一种具有AEL结构的磷酸硅铝分子筛及其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的分子筛焙烧前后空间群结构保持不变,均为Icm2空间群。以其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异构化性能明显提高。然而,CN99109681.9公开的合成方法必须严格控制合成条件,特别是对成胶温度的控制。文献(催化学报,24卷10期,783-787页)详细研究了影响SAPO-11分子筛焙烧前后空间群变化的因素,发现成胶方式、成胶温度、引硅量、模板剂组成、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均是影响因素。
[0005]专利CN201410139684.3公开了一种在反应混合物中引入碱性无机化合物作为添加剂,合成出焙烧后空间群仍为Icm2的SAPO-11分子筛的方法。另外,为了得到空间群为Icm2的SAPO-11分子筛,专利CN200510066973.6公开了一种改变分子筛晶体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现有技术合成后经过焙烧脱除模板剂得到的空间群为Pna21的SAPO-11分子筛用碱性溶液处理,得到了空间群为Icm2的SAPO-11分子筛。合成SAPO-11分子筛所采用的有
机胺类模板剂可以合成出包括SAPO-11、SAPO-31、SAPO-41在内的十余种分子筛,合成过程中极易产生其他杂晶,合成过程不容易控制,即使能够制备出纯相SAPO-11分子筛,分子筛在焙烧脱除模板剂过程中晶体结构也容易由Icm2空间群变成Pna21空间群,从而降低分子筛的催化性能。制备脱除模板剂后仍具有Icm2空间群的SAPO-11分子筛的现有方法,有的合成操作条件复杂,不容易实现;有的需要在合成出SAPO-11分子筛后进一步进行改性处理,操作步骤长,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焙烧后仍为Icm2空间群的SAPO-11分子筛的高收率合成方法。该方法操作步骤简单、不受成胶温度等影响、不需要后处理步骤、且可以有效提高SAPO-11分子筛的收率,易于进行工业化生产;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合成SAPO-11分子筛容易产生杂晶,焙烧脱除模板剂后其晶体结构容易转变为Pna21空间群的问题。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SAPO-11分子筛的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第一步:配制反应混合物,在搅拌的条件下,将铝源、磷源、硅源、模板剂、水加入反应釜中,形成反应初始凝胶;再向其中加入未脱除模板剂的SAPO-11分子筛原粉搅拌形成反应混合物;其中,铝源中的Al2O3:磷源中的P2O5:硅源中的SiO2:模板剂:水的摩尔比为1:(0.8~1.2):(0.05~1.0):(0.4~2.0):(40~60);铝源中的Al2O3:SAPO-11分子筛原粉的质量比为1:(0.01~0.5);
[0009]第二步:水热晶化,将第一步制得的反应混合物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升温、水热晶化,然后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焙烧后得到所述SAPO-11分子筛;其中,所述水热晶化由低温到高温分为四个阶段,相邻两段的晶化温度不相同,且后一段晶化温度高于前一段晶化温度不小于10℃;第一段的晶化温度为110~119℃,处理时间为0.5~12小时;第二段的晶化温度为120℃~129℃,处理时间为0.5~12小时;第三段的晶化温度为130℃~140℃,处理时间为0.5~12小时;第四段的晶化温度为160℃~200℃,处理时间为1~72小时。
[0010]优选地,所述铝源为氢氧化铝、氧化铝、异丙醇铝和磷酸铝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1]优选地,所述硅源为硅溶胶、气相二氧化硅和固体硅胶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优选地,所述磷源为磷酸和/或磷酸铝。
[0013]优选地,所述模板剂为二正丙胺和/或二异丙胺。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步中,铝源中的Al2O3:磷源中的P2O5:硅源中的SiO2:模板剂:水的摩尔比为1:(0.9~1.1):(0.2~0.8):(0.8~2.0):(45~60);铝源中的Al2O3:SAPO-11分子筛原粉的重量比为1:(0.05~0.3)。
[0015]优选地,所述水热晶化的第一段的晶化温度为110~119℃,处理时间为1~6小时;第二段的晶化温度为120℃~129℃,处理时间为1~6小时;第三段的晶化温度为130℃~140℃,处理时间为1~6小时;第四段的晶化温度为160℃~200℃,处理时间为12~36小时。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SAPO-11分子筛,其是由上述SAPO-11分子筛的合成方法制备的SAPO-11分子筛,所述SAPO-11分子筛的晶体结构经焙烧后仍为Icm2空间群。
[0017]本专利技术还可以详述如下:...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APO-11分子筛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配制反应混合物,在搅拌的条件下,将铝源、磷源、硅源、模板剂、水加入反应釜中,形成反应初始凝胶;再向其中加入未脱除模板剂的SAPO-11分子筛原粉搅拌形成反应混合物;其中,铝源中的Al2O3:磷源中的P2O5:硅源中的SiO2:模板剂:水的摩尔比为1:(0.8~1.2):(0.05~1.0):(0.4~2.0):(40~60);铝源中的Al2O3:SAPO-11分子筛原粉的质量比为1:(0.01~0.5);第二步:水热晶化,将第一步制得的反应混合物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升温、水热晶化,然后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焙烧后得到所述SAPO-11分子筛;其中,所述水热晶化由低温到高温分为四个阶段,相邻两段的晶化温度不相同,且后一段晶化温度高于前一段晶化温度不小于10℃;第一段的晶化温度为110~119℃,处理时间为0.5~12小时;第二段的晶化温度为120℃~129℃,处理时间为0.5~12小时;第三段的晶化温度为130℃~140℃,处理时间为0.5~12小时;第四段的晶化温度为160℃~200℃,处理时间为1~72小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APO-11分子筛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源为氢氧化铝、氧化铝、异丙醇铝和磷酸铝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苗陆雪峰杨晓东刘彦峰高善彬谭明伟靳丽丽孟祥彬董春明张国甲倪术荣马东海徐伟池方磊郭金涛王刚丛丽茹李淑杰孙生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