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大田作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田作物抗逆增产的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顶部中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顶部外壁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内壁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基板顶部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抽液泵,所述储液罐底部一侧外壁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有L型结构的输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驱动电机、转动轴和搅动杆,能够对储液罐内的抗逆增产液起到搅动的作用,从而可以避免抗逆增产液中含有的部分物质出现沉底的现象,并且使得抗逆增产液的浓度更加均匀,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田作物抗逆增产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大田作物
,具体为一种大田作物抗逆增产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田作物指的是在大片田地上种植的作物,如小麦、水稻、高粱、玉米、棉花、牧草等,直接供给粮食,油料和衣物原料为主。
[0003]大片田地上种植的作物,通常生长在多变的环境中,往往会遭受多种逆境因子的影响,如干旱、高温、冻害、涝害、土壤酸碱、土壤盐碱、土壤板结和土壤恶化等,都会造成农作物产量的降低,因此,现提出一种大田作物抗逆增产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田作物抗逆增产的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大田作物会遭受多种逆境因子影响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田作物抗逆增产的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顶部中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顶部外壁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内壁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基板顶部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抽液泵,所述储液罐底部一侧外壁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有L型结构的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一端和抽液泵进液口相连通;
[0006]所述抽液泵出液口连接有L型结构的上液管,所述支撑座顶部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集液管,所述上液管顶端和集液管相连通,所述集液管一侧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喷淋头,且喷淋头和集液管相连通。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基板底部外侧设置有对称设置的滚轮,且基板顶部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推动架。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储液罐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隔板,且隔板顶部一侧外壁开设有导流孔。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储液罐顶部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导流板,且导流板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导流孔一侧。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储液罐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且转动轴外壁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搅动杆。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隔板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转动轴顶端。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隔板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挡板,且挡板位于导流孔一侧。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一种大田作物抗逆增产的装置,通过设置的驱动电机、转动轴和搅动杆,能够对储液罐内的抗逆增产液起到搅动的作用,从而可以避免抗逆增产液中含有的部分物质出现沉底的现象,并且使得抗逆增产液的浓度更加均匀,当喷洒至农作物上时不会出现浓度不匀的情况。
[0015]2.本技术一种大田作物抗逆增产的装置,通过设置的抽液泵、输液管、上液管、集液管和喷淋头,能够将储液罐内的抗逆增产液抽取至喷淋头处喷出,从而可以将抗逆增产液喷洒至农作物上,达到抗逆增产的效果。
[0016]3.本技术一种大田作物抗逆增产的装置,通过设置的滚轮和推动架,便于工作人员对本装置进行移动,通过设置的导流板、导流孔和挡板,能够在抗逆增产液输入至储液罐内侧时,起到导流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大田作物抗逆增产的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大田作物抗逆增产的装置的储液罐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大田作物抗逆增产的装置的隔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基板;2、支撑架;3、储液罐;4、进液管;5、支撑座;6、输液管;7、抽液泵;8、上液管;9、固定杆;10、集液管;11、喷淋头;12、滚轮;13、推动架;14、隔板;15、导流板;16、导流孔;17、挡板;18、驱动电机;19、转动轴;20、搅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田作物抗逆增产的装置,包括基板1,基板1顶部中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支撑架2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储液罐3,储液罐3顶部外壁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内壁固定连接有进液管4,将抗逆增产液经过进液管4的作用输入至储液罐3内侧,基板1顶部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座5,支撑座5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抽液泵7,储液罐3底部一侧外壁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有L型结构的输液管6,输液管6一端和抽液泵7进液口相连通;
[0025]抽液泵7出液口连接有L型结构的上液管8,支撑座5顶部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固定杆9,两个固定杆9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集液管10,上液管8顶端和集液管10相连通,集液管10一侧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喷淋头11,且喷淋头11和集液管10相连通,启动抽液泵7工作,经过输液管6和上液管8的作用将储液罐3内的抗逆增产液抽取至集液管10内,再经过喷淋头11喷出,从而可以将抗逆增产液喷洒至农作物上,达到抗逆增产的效
果。
[0026]请参阅图1
‑
2,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基板1底部外侧设置有对称设置的滚轮12,且基板1顶部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推动架13,经过滚轮12和推动架13的作用推动基板1在田地里移动,从而基板1带动储液罐3和支撑座5在田地里农作物的周围进行移动,储液罐3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隔板14,且隔板14顶部一侧外壁开设有导流孔16,储液罐3顶部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导流板15,且导流板15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导流孔16一侧,抗逆增产液在储液罐3内侧经过导流板15和导流孔16的作用导流至隔板14下方。
[0027]请参阅图1
‑
3,进一步的,储液罐3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9,且转动轴19外壁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搅动杆20,隔板14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8,且驱动电机18的输出轴连接在转动轴19顶端,启动驱动电机18工作,驱动电机18带动转动轴19转动,转动轴19带动搅动杆20对抗逆增产液进行搅动,从而可以避免抗逆增产液中含有的部分物质在储液罐3内出现沉底的现象,使得抗逆增产液的浓度更加均匀,隔板14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挡板17,且挡板17位于导流孔16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田作物抗逆增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顶部中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储液罐(3),所述储液罐(3)顶部外壁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内壁固定连接有进液管(4),所述基板(1)顶部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座(5),所述支撑座(5)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抽液泵(7),所述储液罐(3)底部一侧外壁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有L型结构的输液管(6),所述输液管(6)一端和抽液泵(7)进液口相连通;所述抽液泵(7)出液口连接有L型结构的上液管(8),所述支撑座(5)顶部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固定杆(9),两个所述固定杆(9)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集液管(10),所述上液管(8)顶端和集液管(10)相连通,所述集液管(10)一侧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喷淋头(11),且喷淋头(11)和集液管(10)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田作物抗逆增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底部外侧设置有对称设置的滚轮(12),且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向军,邓陈,彭思璟,张家喜,唐米生,刘亚军,魏俊云,王建秋,
申请(专利权)人:邓向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