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伏龙专利>正文

新型汽油发动机火花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46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火花塞,中央电极,火花塞中央电极1与旁电极2平行,旁电极2围绕中央电极1。旁电极为筒形。根据中央电极的形状,决定制出几个旁电极板,改过去的纵向单向跳火点火方式,为横向单向或多方位跳火点火方式,使点火数量和质量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发动机功率、降低油耗、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汽油发动机。(*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汽油发动机用零件。目前,汽油发动机所用的火花塞多少年来都是老式样。几十年都没有变化。有人曾对火花塞进行过改革,把中央电极改成十字形,但因火花塞不耐用被淘汰,而后仍沿用老式样至今。老式样的火花塞,中央电极为一圆柱形,旁电极在中央电极下方,呈L型,中央电极下端圆型平面和旁电极L型下端平面有一定的间隙,呈 状,发动机运转时,在此间隙放电点火,点燃混合油气,这采用的是纵向跳火点燃油气的办法,这样的点火方式,有一个主要的缺点,就是在旁电极L型下面,形成了一个“灯下黑”,即当火花塞产生跳火时,旁电极板左右前三个方向的油气最先燃烧,而旁电极板下方和后方的油气在当时是“见”不到火花塞产生的火花的,这部分油气要等到其它部分燃烧后再引燃,也就是说不能达到同步燃烧,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时点燃混合油气形成的爆发燃烧,往往最后还烧不到这部分“灯下黑”油气时,汽缸内大部分气体就被排出了,也就是说油气没有被最大限度的烧净。这样既浪费了能源,又影响提高发动机的效率,还会造成较大的空气污染。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火花塞,既耐用,又能提高发动机功率,能使混合油气最大限度的燃烧干净,使空气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和结构来实现把火花塞中央电极与旁电极平行,旁电极围绕中央电极。使单方向纵向跳火为横向单向或多方位跳火。而中央电极可设计制成多种形状,如长方体、长三角体等等,旁电极为便于点燃油气去掉L型的爪,改成筒型,使之围绕中央电极。在筒壁上制做出几个条状旁电极板片。火花塞旁电极板片也可制成可调式的以调节与中央电极的间隙,通过中央电极的侧面和旁电极的侧面间隙来实现横向单向或多方位跳火,点燃混合油气。本技术的优点是改单方向纵向放电跳火为单方向或多方向横向放电跳火,增加了“火花”的数量。由于中央电极与旁电极平行,这就改变了原来的燃烧方向,这样的点火方式下形成的燃气流将不会有“灯下黑”,会尽可能的将油气燃净。从而提高发动机功率,减少空气污染。本技术可在任何汽油发动机上使用,无须改动其它零部件,至于连接机体的螺扣、高压线接点和其它具体技术要求,可根据机器原设计而制造,以达到通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火花塞仰视示意图。图2.火花塞侧视示意图。图1中,1为中央电极,2为旁电极,3为跳火方向和路线。当内燃机点火线圈产生高压电时,高压电流传到中央电极1上,在此线路中断,因电压很高,高压电便要传跳到较近的金属导体上,这里最近的金属导体便是旁电极板,但和中央电极有一定的间隙,在高压电流跳往旁电极板时,就会产生放电现象,出现电火花,内燃机内的混合油气就是靠这里产生的电火花点燃的。在横向跳火的情况下,火花塞前没有任何物体遮挡,所以就能够较完全的发挥“火花”的作用,实现同步点火燃烧,使油气充分爆燃。图2中4为中央电极,5为旁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油发动机火花塞,它包括中央电极和旁电极,其特征在于:火花塞中央电极1与旁电极2平行,旁电极2围绕中央电极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汽油发动机火花塞,它包括中央电极和旁电极,其特征在于火花塞中央电极1与旁电极2平行,旁电极2围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伏龙
申请(专利权)人:崔伏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