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海峰专利>正文

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9400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涉及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地面,所述地面开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内转动连接有地钩,所述底座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垫块,所述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底部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该交通工程防撞装置,通过钢丝软绳的设置,使相邻的防撞板之间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工作,设置万向杆,使防撞板在受到水平任意角度的力时都可以进行缓冲,达到了减小撞击力度,满足使用需求的目的,通过卡槽和地钩的配合设置,从而起到了底座可与地面自由连接或分离的作用,达到了方便后期更换维修的目的。方便后期更换维修的目的。方便后期更换维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工程
,具体为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交通工程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交通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公路、铁路和市政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在现有的交通路况中,常常会在路面设置防撞装置,通过防撞装置来防止和减轻交通中的碰撞事故造成的交通设施破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0003]目前,现有的交通工程防撞装置防撞效果不佳,碰撞时易造成巨大事故,且不可拆卸,不易更换维修,大大增加了成本,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包括底座和地面,所述地面开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内转动连接有地钩,所述底座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垫块,所述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底部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提杆,所述第三滑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立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立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杆,所述万向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防撞板,所述防撞板的另一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层,所述固定板的侧面开设有滑道,所述滑道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道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防撞板转动连接。
[0008]可选的,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开设有通槽,且通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通槽的底部,另一端则与滑杆的表面相连,固定块的一侧面与立柱固定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防撞板的一侧面开设有定位槽,另一侧面同样开设有定位槽,且两个侧面的定位槽的位置互相交错分布,且定位槽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每两块防撞板之间通过定位槽相连,且通孔内设有钢丝软绳。
[0010]可选的,所述提杆的形状为L型,所述立柱的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三滑槽连通,且第二滑槽的形状为L型,短的一边与提杆的大小相适应。
[0011]可选的,所述顶杆的形状为L型,且较短的一边与U型槽的大小相适应,所述U型槽的深度与地钩的大小相适应,所述卡槽的大小与地钩的大小相适应。
[0012]可选的,所述卡槽的大小与地钩的大小相适应,且地钩之间的中心与立柱之间的中心距相同。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交通工程防撞装置,通过钢丝软绳的设置,使相邻的防撞板之间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工作,设置万向杆,使防撞板在受到水平任意角度的力时都可以进行缓冲,设置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在受到撞击时,可以降低万向杆和推杆的移动速度,从而起到了吸能的作用,达到了减小撞击力度,满足使用需求的目的。
[0016]2、该交通工程防撞装置,通过螺杆的设置,使该底座具备了是上下移动的效果,通过顶杆和地钩的配合设置,地钩可以与卡槽卡接,设置螺杆,使卡槽与地钩卡接更牢固,通过卡槽和地钩的配合设置,从而起到了底座可与地面自由连接或分离的作用,达到了方便后期更换维修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左视图的半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后视图的剖视结构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俯视图的剖视结构图;
[0021]图5为本技术防撞板装置互连的结构图。
[0022]图中:1、地面;2、垫块;3、螺杆;4、底座;5、提杆;6、立柱;7、第一弹簧;8、第二弹簧;9、固定板;10、滑道;11、万向杆;12、第一滑槽;13、防撞板;14、推杆;15、滑杆;16、缓冲层;17、固定块;18、地钩;19、第二滑槽;20、钢丝软绳;21、顶杆;22、第三弹簧;23、第三滑槽;24、卡块;25、卡槽;26、U型槽;27、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包括底座4和地面1,地面1开设有U型槽26,U型槽26内转动连接有地钩18,底座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杆3,螺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垫块2,底座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6,立柱6的底部开设有第三滑槽23,第三滑槽23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顶杆21,顶杆21的形状为L型,且较短的一边与U型槽26的大小相适应,U型槽26的深度与地钩18的大小相适应,卡槽25的大小与地钩18的大小相适应,顶杆2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提杆5,提杆5的形状为L型,立柱6的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19,第二滑槽19与第三滑槽23连通,且第二滑槽19的形状为L型,短的一边与提杆5的大小相
适应,第三滑槽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2,立柱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24,卡块24的表面开设有卡槽25,卡槽25的大小与地钩18的大小相适应,且地钩18之间的中心与立柱6之间的中心距相同,立柱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固定板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7,固定块17的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12,第一滑槽1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杆15,固定块17的表面开设有通槽,且通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通槽的底部,另一端则与滑杆15的表面相连,固定块17的一侧面与立柱6固定连接,滑杆1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杆11,万向杆1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防撞板13,防撞板13的一侧面开设有定位槽27,另一侧面同样开设有定位槽27,且两个侧面的定位槽27的位置互相交错分布,且定位槽27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每两块防撞板13之间通过定位槽27相连,且通孔内设有钢丝软绳20,防撞板13的另一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层16,固定板9的侧面开设有滑道10,滑道10 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弹簧8,第二弹簧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道10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杆14,推杆14的另一端与防撞板13转动连接。
[0025]使用时,在使用该交通工程防撞装置时,首先将地钩18固定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包括底座(4)和地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1)开设有U型槽(26),所述U型槽(26)内转动连接有地钩(18),所述底座(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杆(3),所述螺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垫块(2),所述底座(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6),所述立柱(6)的底部开设有第三滑槽(23),所述第三滑槽(23)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顶杆(21),所述顶杆(2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提杆(5),所述第三滑槽(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2),所述立柱(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24),所述卡块(24)的表面开设有卡槽(25),所述立柱(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7),所述固定块(17)的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12),所述第一滑槽(1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杆(15),所述滑杆(1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杆(11),所述万向杆(1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防撞板(13),所述防撞板(13)的另一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层(16),所述固定板(9)的侧面开设有滑道(10),所述滑道(10) 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弹簧(8),所述第二弹簧(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道(10)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杆(14),所述推杆(14)的另一端与防撞板(13)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工程防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张海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