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937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2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周边线路层以及触控感应电极层。基板具有可视区及围绕可视区的边框区。周边线路层设置于基板上且位于边框区,且具有至少一凹部,其中凹部位于周边线路层背对基板的表面。触控感应电极层设置于可视区,并部分延伸至边框区以至少覆盖凹部,其中触控感应电极层具有至少一进入部延伸入凹部中。借此,可提升触控感应电极层与周边线路层之间的电气搭接稳定性,进而满足使用者对窄边框产品的需求。满足使用者对窄边框产品的需求。满足使用者对窄边框产品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


[0001]本揭露内容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搭接结构的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移动电话、笔记型计算机、卫星导航系统以及数字影音播放器等携带式电子产品广泛地使用触控面板做为使用者与电子装置之间的讯息沟通管道。
[0003]触控面板包含触控电极及周边线路,并且触控电极及周边线路通常于周边区域相互搭接以形成导电通路或回路,其中搭接阻抗值会影响触控面板的信号传递以及反应速率等,而搭接阻抗值取决于触控电极和周边线路之间的搭接面积。一般而言,当搭接面积越大时,搭接阻抗值越小,但是搭接面积也会直接影响触控面板的周边区域的大小,随着市场上对窄边框产品的需求逐渐提升,提供既能符合周边区域大小的设计,又能符合搭接阻抗值需求的触控面板是目前值得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周边线路层及触控感应电极层。基板具有可视区及围绕可视区的边框区。周边线路层设置于基板上且位于边框区,且具有至少一凹部,其中凹部位于周边线路层背对基板的表面。触控感应电极层设置于可视区,并部分延伸至边框区以至少覆盖凹部,其中触控感应电极层具有至少一进入部延伸入凹部中。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部的垂直深度小于周边线路层的垂直厚度。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部包括底面及邻接底面且围设成容置空间的侧壁。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入部容设于该容置空间,并且接触底面及侧壁。/>[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部的垂直深度等于周边线路层的垂直厚度。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部包括围设成容置空间的侧壁,其中侧壁邻接基板面对周边线路层的表面。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入部容设于容置空间,并且接触基板面对周边线路层的表面及侧壁。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感应电极层包括基质以及分布于该基质中的多个金属纳米结构。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金属纳米结构于该基质中的密度介于10%至50%之间。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周边线路层是由一金属材料所形成,且金属材料的活性大于金属纳米结构的活性。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感应电极层接触周边线路层的侧壁。
[0015]根据本揭露另一些实施方式,触控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触控面板。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装置包括显示器、可携式电话、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穿戴装置、车用装置或偏光片。
[0017]根据本揭露上述实施方式,触控面板包括具有凹部的周边线路层以及具有进入部的触控感应电极层。由于触控感应电极层延伸覆盖部分该周边线路层,以使进入部延伸至凹部中(进入部亦可视为一凸部),且两者形状互补并相互配合,因此周边线路层与触控感应电极层的搭接面积可增加,进而提升周边线路层与触控感应电极层之间的电气搭接稳定性。此外,透过周边线路层与触控感应电极层之间材料的搭配,亦可提升周边线路层与触控感应电极层之间的电气搭接稳定性。如此一来,可使得触控面板的边框区的侧向宽度减小,以满足使用者对窄边框产品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8]为让本揭露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0019]图1绘示根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0020]图2绘示图1的触控面板的区域R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3A绘示根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图2的触控面板沿线段a-a'截取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0022]图3B绘示根据本揭露另一实施方式的图2的触控面板沿线段a-a'截取的剖面示意图。
[0023]【符号说明】
[0024]100:触控面板
[0025]110,110a:基板
[0026]111,111a:表面
[0027]120,120a:周边线路层
[0028]121,121a:表面
[0029]122,122a:凹部
[0030]123:底面
[0031]124,124a~124e:侧壁
[0032]125,125a:侧壁
[0033]130,130a:触控感应电极层
[0034]132,132a:进入部
[0035]134,134a:基质
[0036]136,136a:金属纳米线
[0037]200,200a:电气搭接结构
[0038]VR:可视区
[0039]BR:边框区
[0040]X,Y,Z:轴
[0041]W1:宽度
[0042]W2:侧向宽度
[0043]L1:长度
[0044]T1,T1a:垂直厚度
[0045]D1,D1a:垂直深度
[0046]A,Aa:容置空间
[0047]a-a':线段
[0048]R1: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揭露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地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揭露。也就是说,在本揭露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揭露。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另外,为了便于读者观看,附图中各元件的尺寸并非依实际比例绘示。
[0050]此外,诸如“下”或“底部”和“上”或“顶部”的相对术语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应当理解,相对术语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的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若一个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的“下”侧的元件将被定向在其他元件的“上”侧。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包括“下”和“上”的取向,取决于附图的特定取向。类似地,若一个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方”的元件将被定向为在其它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面”可包括上方和下方的取向。
[0051]本揭露内容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周边线路层具有凹部,且其触控感应电极层具有进入部。由于触控感应电极层延伸并覆盖部分周边线路层,以使进入部延伸至凹部中,且两者形状互补并相互配合,因此周边线路层与触控感应电极层的搭接面积可增加,进而提升周边线路层与触控感应电极层之间的电气搭接稳定性,并使得显示装置的边框区的侧向宽度减小,以满足使用者对窄边框产品的需求。
[0052]图1绘示根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100的上视示意图,图2绘示图1的触控面板的区域R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同时参见图1及图2,触控面板100包括基板110、周边线路层120以及触控感应电极层130。基板110沿水平面(例如,X轴与Y轴所形成的平面)延伸,且具有可视区VR以及围绕可视区VR的边框区BR。虽然本实施方式的触控感应电极层130仅以X轴向电极来代表说明,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具有一可视区及围绕该可视区的一边框区;一周边线路层,设置于该基板上且位于该边框区,且具有至少一凹部,其中该凹部位于该周边线路层背对该基板的一表面;以及一触控感应电极层,设置于该可视区,并部分延伸至该边框区以至少覆盖该凹部,其中该触控感应电极层具有至少一进入部延伸入该凹部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凹部的垂直深度小于该周边线路层的垂直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凹部包括一底面及邻接该底面且围设成一容置空间的一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进入部容设于该容置空间,并且接触该底面及该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凹部的垂直深度等于该周边线路层的垂直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凹部包括围设成一容置空间的一侧壁,其中该侧壁邻接该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利煌丁紫君徐雲国方建华吕力锝
申请(专利权)人:宸美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