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低位无感泊车设备的多功能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9295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泊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低位无感泊车设备的多功能充电装置,包括安装在泊车设备壳体上的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动接触充电头和静接触充电头,所述动接触充电头连接电源接入导线,所述静接触充电头连接电池,所述静接触充电头上安装有对所述动接触充电头吸附的磁吸附件,所述动接触充电头内安装有用于复位的弹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电池处于低电量时自动充电,充电后自动断开,使得电池处于非充电状态,以防止电池发生过充电现象,完成低位无感泊车设备的充电,置于封闭的低位无感泊车设备壳体内部,避免可能出现的漏电风险,安全性好,无需人为操作,适用于低位无感泊车设备长期使用。期使用。期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低位无感泊车设备的多功能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泊车设备
,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低位无感泊车设备的多功能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在百姓生活中也日益普及,随着机动车辆数量增多,机动车停车难问题日益严重。在很多城市为了解决因机动车辆停放导致的乱停车、乱收费、妨碍交通、交通事故率高等难题,逐步启用路边临时停车方式在停车困难路段进行缓解停车难问题。
[0003]目前,停车收费统称为人工进行管理,因其人工收费管理的效率低、管理成本高,而且,无法24小时值守,无法掌握车辆泊入车位的准确信息,已逐渐不能适应城市交通迅速发展的需要。采用自动感应的泊车设备对停车位管理逐步成为能够与自助缴费管理系统自动接入的重要设备之一,作为长时间安装于停车位并需要24小时值守的低位无感泊车设备,通常将其固定在停车位的路面或路肩等位置,并且,安装后无需频繁人工维护。因此,其电量的供应成为难题之一。
[0004]由于低位无感泊车设备内部通常具有锂电池进行供电,锂电池在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电量逐渐降低,如果充电或更换不及时,将影响低位无感泊车设备感应车辆的准确性,导致无法将数据准确传输至自助缴费管理系统。因此,如何在低位无感泊车设备处于低电量时及时充电且避免过充成为目前低位无感泊车设备后面临的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低位无感泊车设备的多功能充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低位无感泊车设备的多功能充电装置,包括安装在泊车设备壳体上的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动接触充电头和静接触充电头,所述动接触充电头连接电源接入导线,所述静接触充电头连接电池,所述静接触充电头上安装有对所述动接触充电头吸附的磁吸附件,所述动接触充电头内安装有用于复位的弹性件。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泊车设备壳体上设有用于动接触充电头安装的穿孔,所述动接触充电头的固定套筒嵌入在所述穿孔内,所述固定套筒两端设有与所述泊车设备壳体侧壁相抵的挡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筒外端设有与所述泊车设备壳体外壁相抵的外挡板,所述外挡板中部设有直径小于所述固定套筒内径的圆孔,所述外挡板中部圆孔内穿设有电源接入导线。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接触充电头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筒内的绝缘体,所述绝缘体上朝向所述静接触充电头的一端设有插接导电部,所述插接导电
部与所述电源接入导线的电芯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绝缘体外壁上设有导向滑槽,所述固定套筒内端设有与所述泊车设备壳体内壁相抵的内挡板,所述固定套筒内端内侧壁上设有限位块,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绝缘体外侧壁上的导向滑槽内,所述固定套筒与所述绝缘体之间的导向滑槽内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限位块内侧。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绝缘体内还嵌入有衔铁部,衔铁部位于所述绝缘体朝向所述静接触充电头的一端,所述衔铁部呈环状分布于所述插接导电部外围。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绝缘体朝向所述静接触充电头的一端设有抵靠部。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静接触充电头上包括充电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充电底座上的导电连接部,所述导电连接部上设有供所述插接导电部插入的充电输入接口,所述充电底座上朝向所述动接触充电头的一端设有面盖。
[0015]进一步的,所述磁吸附件镶嵌于所述充电底座上设有面盖的一端,所述磁吸附件包括铁芯及绕设于所述铁芯上的线圈,线圈通过电源线连接应急电源,所述应急电源与所述线圈之间电连接有空气开关。
[0016]进一步的,所述泊车设备壳体上还设有用于电连接所述静接触充电头和所述电池之间的充电指示灯板。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的基于低位无感泊车设备的多功能充电装置,其采用相对设置的动接触充电头及静接触充电头组成安装在泊车设备壳体上的充电组件,在电池处于低电量时,空气开关闭合启动磁吸附件通电,吸附动接触充电头于静接触充电头对接形成电源接入导线对电池充电的通路,充电结束后空气开关断开,吸附动接触充电头自动与所述静接触充电头分离,进而使得电池处于非充电状态,以防止电池发生过充电现象,完成低位无感泊车设备的充电,体积小,结构紧凑,置于封闭的低位无感泊车设备壳体内部,避免可能出现的漏电风险,安全性好,无需人为操作,适用于低位无感泊车设备长期使用。
[0019]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基于低位无感泊车设备的多功能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本技术实施例的基于低位无感泊车设备的多功能充电装置中空气开关的原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基于低位无感泊车设备的多功能充电装置中固定套筒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中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基于低位无感泊车设备的多功能充电装置中固定套筒外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基于低位无感泊车设备的多功能充电装置中绝缘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基于低位无感泊车设备的多功能充电装置中动接触充电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

泊车设备壳体、11

穿孔、2

充电组件、3

动接触充电头、31

固定套筒、32

外挡板、33

内挡板、34

走线孔、35

电源接入导线、36

绝缘体、37

密封圈、38

导向滑槽、39

限位块、310

插接导电部、311

衔铁部、312

抵靠部、313

弹性件、4

静接触充电头、41

导电连接部、42

充电输入接口、43

充电底座、44

面盖、45

电池、46

充电指示灯板、5

磁吸附件、51

铁芯、52

线圈、53

空气开关、531

欠电压脱扣器、532

欠电压线圈、53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低位无感泊车设备的多功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泊车设备壳体(1)上的充电组件(2),所述充电组件(2)包括相对设置的动接触充电头(3)和静接触充电头(4),所述动接触充电头(3)连接电源接入导线(35),所述静接触充电头(4)连接电池(45),所述静接触充电头(4)上安装有对所述动接触充电头(3)吸附的磁吸附件(5),所述动接触充电头(3)内安装有用于复位的弹性件(3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低位无感泊车设备的多功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泊车设备壳体(1)上设有用于动接触充电头(3)安装的穿孔(11),所述动接触充电头(3)的固定套筒(31)嵌入在所述穿孔(11)内,所述固定套筒(31)两端设有与所述泊车设备壳体(1)侧壁相抵的挡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低位无感泊车设备的多功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31)外端设有与所述泊车设备壳体(1)外壁相抵的外挡板(32),所述外挡板(32)中部设有直径小于所述固定套筒(31)内径的圆孔,所述外挡板(32)中部圆孔内穿设有电源接入导线(3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低位无感泊车设备的多功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接触充电头(3)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筒(31)内的绝缘体(36),所述绝缘体(36)上朝向所述静接触充电头(4)的一端设有插接导电部(310),所述插接导电部(310)与所述电源接入导线(35)的电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低位无感泊车设备的多功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36)外壁上设有导向滑槽(38),所述固定套筒(31)内端设有与所述泊车设备壳体(1)内壁相抵的内挡板(33),所述固定套筒(31)内端内侧壁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其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利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