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装配式涵节接缝的多重防水结构,包括第一涵节和第二涵节,第一涵节尾端在其迎水面外侧设有1/4圆弧状排水管预留槽,第一涵节厚度方向设有充气式止水带预留槽,第一涵节上设有膨胀橡胶止水条预留槽,圆弧状排水管设置在第一涵节与第二涵节的圆弧状排水管预留槽内部且圆弧状排水管下端与排水边沟连通;充气式止水带设置在第一涵节与第二涵节的充气式止水带预留槽内部,充气式止水带迎水面一侧设有流水凹槽,流水凹槽位于第一涵节和第二涵节间隙处,膨胀橡胶止水条设置在第一涵节与第二涵节的膨胀橡胶止水条预留槽内部,土工布密封铺设在第一涵节和第二涵节迎水面连接处并将圆弧状排水管密封。将圆弧状排水管密封。将圆弧状排水管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装配式涵节接缝的多重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涵节防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涵节接缝的多重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公路、铁路等工程中,不可避免的涉及涵节工程。除部分涵节可供行人及小型车辆通行外,大部分涵节多设置在沟谷汇水处或浅层地下水发育的地段,其主要作用是道路沿线浅层排水及保障路基安全。
[0003]随着工程建设技术的飞速发展,装配式涵节相比现场浇筑,标准预制构件在工厂内集地中制作和养护,不受外界环境和气候的影响,涵节质量可得到有效地控制;预制构件的制作与施工现场地基、基础处理等工作可同时进行,互不干扰,可大幅缩减施工工期;采用模块化预制拼装施工方法,提升了标准化施工水平,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降低施工成本。对于装配式涵节的防水结构,多采用接缝表层涂抹防水层或加盖防水盖板的形式进行防水,同时配制各类中埋式防水结构。但此类防水结构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漏水隐患,尤其是当地基软弱或软硬不均时,涵节接缝两侧难免产生相对位移,仍会对防水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形成漏水隐患。一旦发生渗漏,会使地下水富集于涵节周围及下部地基土中,加大地基土变形,严重威胁路基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装配式涵节渗漏水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用于装配式涵节接缝的多重防水结构。
[0005]一种用于装配式涵节接缝的多重防水结构,包括第一涵节和第二涵节,第一涵节和第二涵节首尾两端间隙连接;
[0006]第一涵节尾端在其迎水面外侧设有1/4圆弧状排水管预留槽,该圆弧状排水管预留槽分布于第一涵节尾端边缘上侧及两侧边墙处;
[0007]第一涵节厚度方向约1/3处设有充气式止水带预留槽,该充气式止水带预留槽分布于第一涵节尾端接合面上侧及两侧边墙处;
[0008]第一涵节厚度方向约1/2~2/3处设有膨胀橡胶止水条预留槽,该膨胀橡胶止水条预留槽分布于第一涵节尾端接合面上侧及两侧边墙处;
[0009]第一涵节下端两侧边墙底角处设有贯穿的排水边沟;
[0010]第二涵节与第一涵节结构相同;
[0011]圆弧状排水管设置在第一涵节与第二涵节的圆弧状排水管预留槽内部且圆弧状排水管下端与排水边沟连通;
[0012]充气式止水带设置在第一涵节与第二涵节的充气式止水带预留槽内部,充气式止水带充气管侧壁与第一涵节与第二涵节接合面抵触,充气式止水带迎水面一侧设有流水凹
槽,流水凹槽位于第一涵节和第二涵节间隙处,流水凹槽下端与排水边沟连通;
[0013]膨胀橡胶止水条设置在第一涵节与第二涵节的膨胀橡胶止水条预留槽内部,且膨胀橡胶止水条预留槽下端与排水边沟齐平;
[0014]第一涵节与第二涵节接合面处位于膨胀橡胶止水条下端的缝隙内填充有填缝层;
[0015]土工布密封铺设在第一涵节和第二涵节迎水面连接处并将圆弧状排水管密封。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的多重防水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0017](1)考虑单一结构失效风险,本技术提出的结构具有多重防水效果。当由于外力或地基差异沉降等导致外侧圆弧状排水管开裂或失效时,可由中部充气式止水带继续防水;当充气式止水带由于气压降低或年久老化失效时,可由膨胀橡胶止水条继续防水,以达到多重防水效果;
[0018](2)所提出的多重防水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无需机械设备,对地基无任何扰动,对环境无污染;
[0019](3)所提出的多重防水结构,可长期发挥作用,具有很好的耐久性,无需后期维护人员及费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1]图2为图1中A
‑
A处剖视图。
[0022]图3为图2中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中B
‑
B处剖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用于装配式涵节接缝的多重防水结构,包括第一涵节1和第二涵节2,第一涵节1和第二涵节2首尾两端间隙连接;
[0026]第一涵节1尾端在其迎水面外侧设有1/4圆弧状排水管预留槽10,该圆弧状排水管预留槽10分布于第一涵节1尾端边缘上侧及两侧边墙处;
[0027]第一涵节1厚度方向约1/3处设有充气式止水带预留槽11,该充气式止水带预留槽11分布于第一涵节1尾端接合面上侧及两侧边墙处;
[0028]第一涵节1厚度方向约1/2~2/3处设有膨胀橡胶止水条预留槽12,该膨胀橡胶止水条预留槽12分布于第一涵节1尾端接合面上侧及两侧边墙处;
[0029]第一涵节1下端两侧边墙底角处设有贯穿的排水边沟13;
[0030]第二涵节2与第一涵节1结构相同;
[0031]圆弧状排水管14设置在第一涵节1与第二涵节2的圆弧状排水管预留槽 10内部且圆弧状排水管14下端与排水边沟13连通;
[0032]充气式止水带17设置在第一涵节1与第二涵节2的充气式止水带预留槽 11内部,充气式止水带17充气管侧壁与第一涵节1与第二涵节2接合面抵触,充气式止水带17迎水面一侧设有流水凹槽15,流水凹槽15位于第一涵节1 和第二涵节2间隙处,流水凹槽15下端与排水边沟13连通;
[0033]膨胀橡胶止水条16设置在第一涵节1与第二涵节2的膨胀橡胶止水条预留槽12内部,且膨胀橡胶止水条预留槽12下端与排水边沟13齐平;
[0034]第一涵节1与第二涵节2接合面处位于膨胀橡胶止水条16下端的缝隙内填充有填缝层19,填缝层19由填缝材料构成,填缝材料为现有技术中已知材料;
[0035]土工布18密封铺设在第一涵节1和第二涵节2迎水面连接处并将圆弧状排水管14密封。
[0036]更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充气式止水带17为中空结构充气式止水带,充气式止水带17由三元乙丙橡胶类材料构成,当埋设完成后,通过充气孔向内充气至预设气压,使之与涵节接合面混凝土紧密贴合,达到止水目的。
[0037]更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充气式止水带17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第一涵节1 与第二涵节2膨胀橡胶止水条预留槽12内部。
[0038]更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圆弧状排水管14、充气式止水带17和膨胀橡胶止水条16长度相等。
[0039]施工方法及工作原理:
[0040]一种用于装配式涵洞接缝的多重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1]S1,开挖涵节基坑,并浇筑混凝土基础垫层;
[0042]S2,将第一涵节1吊装至混凝土基础垫层上;
[0043]S3,将膨胀橡胶止水条16左侧及充气式止水带17左侧依次放置在第一涵节1膨胀橡胶止水条预留槽12和充气式止水带预留槽11内部,并采用水泥浆对其浇筑密封固定;
[0044]S4,将第二涵节2吊装至混凝土基础垫层上并与第一涵节1对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装配式涵节接缝的多重防水结构,包括第一涵节(1)和第二涵节(2),第一涵节(1)和第二涵节(2)首尾两端间隙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涵节(1)尾端在其迎水面外侧设有1/4圆弧状排水管预留槽(10),该圆弧状排水管预留槽(10)分布于第一涵节(1)尾端边缘上侧及两侧边墙处;第一涵节(1)厚度方向1/3处设有充气式止水带预留槽(11),该充气式止水带预留槽(11)分布于第一涵节(1)尾端接合面上侧及两侧边墙处;第一涵节(1)厚度方向1/2~2/3处设有膨胀橡胶止水条预留槽(12),该膨胀橡胶止水条预留槽(12)分布于第一涵节(1)尾端接合面上侧及两侧边墙处;第一涵节(1)下端两侧边墙底角处设有贯穿的排水边沟(13);第二涵节(2)与第一涵节(1)结构相同;圆弧状排水管(14)设置在第一涵节(1)与第二涵节(2)的圆弧状排水管预留槽(10)内部且圆弧状排水管(14)下端与排水边沟(13)连通;充气式止水带(17)设置在第一涵节(1)与第二涵节(2)的充气式止水带预留槽(11)内部,充气式止水带(17)充气管侧壁与第一涵节(1)与第二涵节(2)接合面抵触,充气式止水带(17)迎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华,陈家欣,李震,李通,马伸康,郝景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