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港口码头集装箱装卸设备
,特别是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岸桥是港口码头最为重要的集装箱装卸设备,岸桥的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港口码头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研究提高岸桥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0003]传统的岸桥一般只具有一台小车转运集装箱,工作效率低下。由于岸桥在港口码头布置需要安全距离,限制了岸桥数量的增加,已经无法满足港口码头的工作需要。因此能够大幅度提升岸桥工作效率,并且可以直接在原有岸桥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的双小车穿越式岸桥成为未来岸桥的主要发展方向。
[0004]为了降低双小车穿越式岸桥的能耗,现有技术中采用了增加平衡重的方式,但由于穿越式岸桥两台小车共同运行,再次增加平衡重相关的钢丝绳缠绕系统后穿越式岸桥的钢丝绳缠绕系统更为复杂,布置难度更大,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适用于双小车穿越式节能岸桥的钢丝绳缠绕系统,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简化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的钢丝绳缠绕系统,防止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钢丝绳相互干扰,影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正常运行,进而提高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的结构稳定性和运行时的安全性,提高港口码头的集装箱装卸效率。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包括上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小车节能缠绕系统、下小车节能缠绕系统、上小车起升缠绕系统、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上小车行走缠绕系统和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所述上小车起升缠绕系统包括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和缠绕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上小车节能缠绕系统包括缠绕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且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扭矩与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作用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的扭矩方向相反;所述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包括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和缠绕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下小车节能缠绕系统包括缠绕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且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扭矩与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作用于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的扭矩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小车起升缠绕系统还包括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03),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03)固定安装于上小车及上小车吊具上,所述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共有两个,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共有两条,两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同轴布置,且对称布置于岸桥支撑结构上,其中一条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另一条上小车起升钢丝绳(1002)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上小车起升滑轮组(10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还包括下小车起升滑轮组(2003),下小车起升滑轮组(2003)固定安装于下小车及下小车吊具上,所述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共有两个,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共有两条
,
两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同轴布置,且对称布置于岸桥支撑结构上,其中一条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下小车起升滑轮组(20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另一条下小车起升钢丝绳(2002)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引出,经过改向后绕过下小车起升滑轮组(2003)后再次经过改向缠绕于另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小车节能缠绕系统还包括两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1102)和两个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1102)固定安装于岸桥支撑结构上,所述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共有两条,其中一条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由其中一个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上引出,绕过其中一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1102)后与其中一个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连接,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可在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的带动下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另一组上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1102)和另一个上小车节能平衡重(1103)对称布置于上小车起升卷筒(1001)的另一侧,另一条上小车节能钢丝绳(1101)的缠绕方式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越式平衡重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小车节能缠绕系统还包括两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2102)和两个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103),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2102)固定安装于岸桥支撑结构上,所述下小车节能
钢丝绳(2101)共有两条,其中一条下小车节能钢丝绳(2101)由其中一个下小车起升卷筒(2001)上引出,绕过其中一组下小车节能改向滑轮组(2102)后与其中一个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103)连接,下小车节能平衡重(2103)可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迎九,肖强,郭树旺,郑雪峰,王悦民,童民慧,高翔,白建明,刘江浩,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蓝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