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组合物及其在食品加热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05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发热组合物及其应用,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组分和组分II,组分I:环氧大豆油4~40%、环氧树脂4~30%、蛭石2~10%、A1型乙基麦芽酚0.05~3%、薄荷香精0.05~3%,组分II:聚酰胺2~30%、多元羧酸酐0~8%、植物油2~15%,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得;该发热组合物用于食品加热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无明火,不产氢气,安全可靠,长时间发热,加热效率高,放热反应迅速可控,环保卫生,能够很好的应用于速食食品领域,并且可以生产增加食欲的香味,性价比高。性价比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热组合物及其在食品加热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热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食品自加热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今社会发展步伐的加速,便携食物成为流行,但是在工作地点就餐的城市白领人群和进行户外活动与旅行的人们在就餐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便,为了将食物的便携特点与便捷的加热手段结合以克服各种条件限制,自加热食品成为一种潮流趋势,它利用无火焰化学加热技术,实现了被包装食品的自加热功能,满足了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0003]目前,国内市面上的自热食品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了户外旅行、家庭聚会常见的“网红食品”,不过,自热食品也被多次曝出在食品加热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主要在于所用发热包材料大都是氧化钙、铝粉和碳酸氢钠混合物,或者是氧化钙、铝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物,这些加热包遇水反应时,一方面会产生大量水蒸气,温度可高达150℃,容易引起烫伤,另一方面会放出氢气,据检测基本每一个加热包大概能产生标准大气压的40L的氢气。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文件CN105038726A公开的“一种食品发热包”制作方法,其主要是由铝粉、氧化钙、氢氧化钙、硅藻土、二氧化硅、氯化钠、碳酸钙中的几种与氟化钠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该发热包遇水后瞬间放热,放热速率过快且不易控制,热量损失严重,并且会有大量生石灰异味和氢气产生。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文件CN200710306659.X公开了“一种食品自加热用加入组合物”,涉及一种食品自加热组合物:环氧树脂、三氟化硼甘油络合物、三氟化硼苯胺络合物、聚硫橡胶、硅油和金属铝,该组合物的成分不环保,放热控制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热稳定、环保安全的专利技术组合物,包括组分I和组分II;组分I包括:环氧大豆油、环氧树脂、和蛭石;组分II包括:聚酰胺、多元羧酸酐和植物油。
[0005]优选地,各组分在所述发热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0006]组分I
[0007]4%≤环氧大豆油≤40%;
[0008]4%≤环氧树脂≤30%;
[0009]2%≤蛭石≤10%;组分II
[0010]2%≤聚酰胺30%;
[0011]0<多元羧酸酐≤8%;
[0012]2%≤植物油≤15%。
[0013]优选地,各组分在所述发热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0014]组分I
[0015]8%≤环氧大豆油≤35%;
[0016]6%≤环氧树脂≤25%;
[0017]1.5%≤蛭石≤8%;组分II
[0018]3%≤聚酰胺28%;
[0019]0.5%≤多元羧酸酐6%;
[0020]3%≤植物油≤13%。
[0021]优选地,所述组分I中还含有薄荷香精;在所述发热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05%≤薄荷香精≤3%,更优选地,0.08%≤薄荷香精≤2.5%。
[0022]优选地,所述组分I中还含有A1型乙基麦芽酚;在所述发热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05%≤A1型乙基麦芽酚≤3%,更优选地,0.08%≤A1型乙基麦芽酚≤2.5%。
[0023]优选地,所述组分I中的环氧大豆油的环氧值为3%~8%;所述组分I中的环氧树脂的环氧值≥0.30。
[0024]优选地,所述组分I中的环氧树脂的环氧值为以下范围内任意值:0.30≤环氧树脂的环氧值≤2.0。
[0025]优选地,所述组分I中的环氧树脂选自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多官能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多官能缩水甘油胺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0026]优选地,所述组分II中的聚酰胺的数均分子量为≥120,更优选地,聚酰胺的数均分子量为120~50000中的任意值。
[0027]优选地,所述组分II中的多元羧酸酐选自邻苯二甲酸酐、偏苯二甲酸酐、均苯四甲酸酐、桐油酸酐、十二烯基丁二酸酐苯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甲基四氢邻苯苯酐、六氢邻苯二甲酸酐、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顺丁烯二酸酐、纳迪克酸酐、甲基纳迪克酸酐、戊二酸酐、聚壬二酸酐、聚癸二酸酐、聚二十碳烷二酸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0028]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上述发热组合物在发热体中的用途。
[0029]可选地,所述发热组合物用于食品的加热。
[0030]本专利技术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发热体,包括密封袋I、密封袋II和上述的组分I、组分II;所述组分I密封于密封袋I中,所述组分II密封于密封袋II中。
[0031]可选地,发热体可选自以下结构:
[0032]第一种结构,密封袋I密封于较大的密封袋II中,密封袋I具有可撕拉绳,使用时,通过拉绳撕开密封袋I,组分I从密封袋I中的释放,与密封袋I中的组分I即时混合、反应,从而产生热量;此结构中,密封袋II的材质为导热材料,优选为铝;
[0033]第二种结构,密封袋II密封于较大的密封袋I中,密封袋II具有可撕拉绳,使用时,通过拉绳撕开密封袋II,组分II从密封袋II中的释放,与密封袋I中的组分I即时混合、反应,从而释放热量;此结构中,密封袋I的材质为导热材料,优选为铝;
[0034]第三种结构,密封袋I、密封袋II同时密封于较大的密封袋III中,密封袋I和密封袋II均具有可撕拉绳,使用时,通过拉绳撕开密封袋I和密封袋II,组分I从密封袋I中的释放,组分II从密封袋II中的释放;在密封袋III中,组分I和组分II即时混合、反应,从而产生热量。此结构中,密封袋III的材质为导热材料,优选为铝。
[0035]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提供一种食品加热装置,包括承装有上述发热体的容器。使用时,在容器中注入适量水,利用所述发热体产生的热量加热水体,从而对食品进行加热。
[0036]本专利技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0037](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环氧大豆油型自热式食品发热组合物,材料便宜,成本低并且发热量高,发热反应迅速可控,持续时间长,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低温下启动,无明火,不产氢气,环保卫生,安全性高,产生水果薄荷味清香,且香味持久,能够很好的应用于速食食品领域,可直接替代常规发热包应用于餐饮行业。
[0038](2)反应物表面蒸汽温度能够达到90℃~130℃,产生的蒸汽能够在3~15分钟内将速食食品加热到70℃~95℃,发热时间长达15-30min左右;
[0039](3)蛭石有防止热量局部过高和保温作用,可延长持续加热时间;同时可以防潮,提高储存稳定性;
[0040](4)A1型乙基麦芽酚具有增味作用,增加食欲,在发热包启动后散发出香气,持续时间15分钟左右。
[004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环氧大豆油型自热式食品发热组合物,没有火焰产生,无易燃气体产生,无异味及可见挥发性组分释放,不仅可以应用于一般的户外场景,还可用于对明火敏感的野外场景;发热组合物是利用环氧开环放热,不受外界条件影响,无需外加驱动剂引发放热,可用于诸如水下特殊条件下加热作业。
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分I和组分II;组分I包括:环氧大豆油、环氧树脂、和蛭石;组分II包括:聚酰胺、多元羧酸酐和植物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组分在所述发热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组分I4%≤环氧大豆油≤40%;4%≤环氧树脂≤30%;2%≤蛭石≤10%;组分II2%≤聚酰胺30%;0<多元羧酸酐≤8%;2%≤植物油≤15%;优选地,各组分在所述发热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组分I8%≤环氧大豆油≤35%;6%≤环氧树脂≤25%;1.5%≤蛭石≤8%;组分II3%≤聚酰胺28%;0.5%≤多元羧酸酐6%;3%≤植物油≤1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热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I中还含有薄荷香精;在所述发热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05%≤薄荷香精≤3%;所述组分I中还含有A1型乙基麦芽酚;在所述发热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05%≤A1型乙基麦芽酚≤3%;优选地,在所述发热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08%≤A1型乙基麦芽酚≤2.5%;0.08%≤薄荷香精≤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I中的环氧大豆油的环氧值为3%~8%;所述组分I中的环氧树脂的环氧值≥0.30;优选地,所述组分I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光远姜敏刘佳王瑞李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