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与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898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送风装置与空调。送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至少一安装腔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壳体包括转弯区域;风机,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内,所述风机用于使气流经所述进风口流入,并经所述出风口流出;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设置于所述转弯区域的内壁,所述转弯区域的外壁的尖锐程度大于所述导流件靠近所述转弯区域的一侧的尖锐程度,所述导流件与所述转弯区域之间形成阻挡空间,所述导流件用于阻挡所述气流流动至所述阻挡空间。该送风装置在风机高速运行时,气流在流经该送风装置时产生的噪音较小。较小。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风装置与空调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是涉及送风装置与空调。

技术介绍

[0002]在机房、数据中心等场所,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周围温度升高,而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空调系统是这些场所必不可少的设备。通常,这类空调包括送风装置,送风装置包括若干个风机,风机运行时,实现高温气流的导入与低温气流的导出。然而,在相关技术中,风机高速运行时,气流在流经送风装置时产生的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送风装置,风机高速运行时,气流在流经该送风装置时产生的噪音较小。
[0004]送风装置,包括:
[0005]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至少一安装腔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壳体包括转弯区域;
[0006]风机,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内,所述风机用于使气流经所述进风口流入,并经所述出风口流出;
[0007]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设置于所述转弯区域的内壁,所述转弯区域的外壁的尖锐程度大于所述导流件靠近所述转弯区域的一侧的尖锐程度,所述导流件与所述转弯区域之间形成阻挡空间,所述导流件用于阻挡所述气流流动至所述阻挡空间。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底板与侧板组件,所述侧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侧板,所述侧板组件、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围成圆柱状或棱柱状的所述安装腔体。安装腔体设置为圆柱状或者棱柱状时,均能实现风机的安装。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为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弯区域上沿转弯方向的两端连接;
[0010]或者,所述导流件填满所述阻挡空间。板状的导流板将转弯区域分隔开,阻挡气流进入,从而减小噪音。实心的导流件将转弯区域封死,亦能阻挡气流进入,从而减小噪音。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安装腔体呈棱柱状时,相邻的所述侧板之间、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板之间、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之间,至少有一处设置有所述导流件。侧板连接处、侧板与顶板连接处、侧板与底板连接处均存在形状变化,会形成一定的拐角,设置导流件可以阻挡气流进入这些区域,从而减小噪音。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组件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所述侧板,多个所述侧板中,设置有所述进风口的为进风板,与所述进风板相邻的为邻板,所述导流件设置于所述进风板与所述邻板之间的第一拐角区域。在进风板与邻板之间设置导流件可以阻挡气流进入第一拐角区域,从而能通过减弱涡流来减小噪音。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为所述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平板状;
[0014]或者,所述导流板为弧形,所述进风板、所述邻板均与所述导流板相切。平板状或者弧形的导流板均可以将拐角区域分隔开,阻挡气流进入,从而减小噪音。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隔音棉;所述侧板、所述顶板与所述顶板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所述隔音棉。通过设置隔音棉,进一步减小噪音。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安装腔体分隔为多个子腔体,每个所述子腔体内均安装有所述风机。多个风机层叠设置,提高竖直方向的空间利用率。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与防护罩,位于所述进风板对侧的对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所述防护罩位于所述安装腔体内,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所述隔板连接,且所述防护罩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将风机安装于防护罩上,即风机支架与防护罩合二为一,可以减少部件,简化拆装步骤,将防护罩连接于隔板、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三个部件上,可以减小隔板因承重过大而断裂的风险,提高安装后的强度与稳定性。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罩上设置有多个沿厚度方向贯通的槽孔,所述槽孔呈环形延伸。防护罩上的槽孔呈环形,通风率较高。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位于所述进风板对侧的对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上形成有线槽,所述线槽位于所述安装腔体的外部。将线槽外置于安装腔体的外部,即设置于风机外部,方便走线与后期维护。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风机支架,相邻的所述子腔体内的所述风机安装于一个所述风机支架上。同一个风机支架上安装两个风机的方式可以减小共振,从而减小噪音。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支架包括风机安装板与隔板连接件,所述隔板连接件从所述风机安装板上伸出,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风机安装板上,所述隔板连接件与相邻的所述子腔体之间的所述隔板连接。通过增设隔板连接件(下位之后即为卡槽),提高风机安装后的稳定性。
[0022]上述送风装置,风机安装于送风装置的安装腔体内,当风机运转时,气流将会从进风口进入安装腔体,并从出风口流出安装腔体,以实现送风。气流从进风口流入后,由于转弯区域的内壁处设置有导流件,导流件可以阻挡气流流动至导流件与转弯区域之间的阻挡空间。转弯区域的外壁的尖锐程度大于导流件靠近转弯区域一侧的尖锐程度,即导流件处会比转弯区域处形状过渡更加平缓。通过设置导流件,气流在流动至导流件处时,气流方向变化更加平缓,不易出现涡流。也就是说,由于导流件的阻挡,气流不会因流入过于尖锐的转弯区域所在的阻挡空间后无法流出而形成涡流,从而不会在风机高速运转时与转弯区域内壁产生多次强烈撞击,从而能减小噪音。
[0023]空调,包括上述的送风装置。
[0024]上述空调,通过应用上述的送风装置,风机高速运行时,可以减小工作噪音。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送风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省略部分侧板与防护罩等部件);
[0026]图2为图1中送风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省略部分侧板);
[0027]图3为图2中送风装置的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2中送风装置的防护罩与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图1中送风装置的侧出风示意图;
[0030]图6为图1中送风装置的前出风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送风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图7中送风装置的风机支架与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顶板110、底板120、隔板130;
[0035]进风板210、进风口211、导风圈212、对侧板220、第一侧板230、第二侧板240;
[0036]导流件300;
[0037]第一立柱410、第一线槽411、第一线槽盖板412、第二立柱420、第二线槽421、第二线槽盖板422;
[0038]防护罩500、槽孔510、安装孔520;
[0039]风机600、安装部610;
[0040]隔音棉700;
[00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至少一安装腔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壳体包括转弯区域;风机,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内,所述风机用于使气流经所述进风口流入,并经所述出风口流出;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设置于所述转弯区域的内壁,所述转弯区域的外壁的尖锐程度大于所述导流件靠近所述转弯区域的一侧的尖锐程度,所述导流件与所述转弯区域之间形成阻挡空间,所述导流件用于阻挡所述气流流动至所述阻挡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底板与侧板组件,所述侧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侧板,所述侧板组件、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围成圆柱状或棱柱状的所述安装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为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弯区域上沿转弯方向的两端连接;或者,所述导流件填满所述阻挡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安装腔体呈棱柱状时,相邻的所述侧板之间、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板之间、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之间,至少有一处设置有所述导流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组件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所述侧板,多个所述侧板中,设置有所述进风口的为进风板,与所述进风板相邻的为邻板,所述导流件设置于所述进风板与所述邻板之间的第一拐角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为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平板状;或者,所述导流板为弧形,所述进风板、所述邻板均与所述导流板相切。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坚金建明仝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曙光数创电子设备科技发展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